奇书 >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  第85章 赵敏画大饼游说大明天子

更不怕赵敏会出什么幺蛾子。

赵敏看着白杆兵的军容,那士气高扬,渴望战争的眼神,心里无比震撼。

“秦将军这样的军队多么…?”

秦良玉傲然道:“这样的军队实际上都是尚未成军的,只是临时调来接管边防而已。”

她没有必要隐藏,因为大明军队建设和改革,是大刀阔斧,标准都是一样。

大明的野战军,其作战能力都是综合性的强大。

单兵种作战已经在大明取消,采取的是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模式。

只会更强不会更弱。

实战能力更是远超从前。

赵敏闻言,心里一阵冷笑,更是大骂朱由校是个小狐狸。

这绝不是朱由校用来示威的部队,不相信大明所有部队都这么强大。

谁见过大头兵都是宗师级的?

反正在九州还没有出现过。

九州士兵先天境已经是最强的王牌部队,并且这样的部队,在强大帝国里面都不超三十万。

秦良玉见赵敏不信的眼神,她也没有继续结束。

真正的军队强不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知晓,才能证明谁是九州最强。

一路上,赵敏一直在评估这支军队的战斗。

如果大元想要灭了这支军队,没有三十万根本无法做到全歼。

十万元兵,可能就是给这支军队塞牙缝。

这应该是朱由校的御林军。

赵敏通过和保护她的军队士兵交谈,收集了不少信息。

至少朱由校掌握了最低十万这样的王牌部队。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秦良玉看着赵敏的样子,不由说道:“我大明的御林军,无惧任何国家的精锐。”

“谁敢侵略大明,我们都有信心彻底的干净地消灭。”

“是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打底便是宗师境,的确可以称霸九州。”

赵敏戏谑地看着秦良玉。

岂料秦良玉不由笑道:“我大明百年内都不会有任何想法。”

“大明改革是纳入百年计划,对外从来是不惹事不怕事。”

“这是我皇陛下亲自制定下的国策,无人可以更改。”

赵(了好好)敏笑道:“和平好啊,我大元也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

“也不喜欢战争,除非有国家作死,不给我大元好日子。”

心里却鄙视秦良玉,觉得秦良玉就是在扯淡。

如果大明御林军都是这个标准,以朱由校的尿性,怎么可能不向外扩展?

这点她是不相信的。

看到赵敏的神色变化,秦良玉同样不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叨!

天子的格局根本不是赵敏所能看到的存在。

大明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九州,而不是一两州之地。

格局不同,设计的战略也不会相同。

大元走的战略是一国一国的灭,大明玩的驱狼吞虎,不费一兵一卒而攫取大明应有的利益。

倘非如此,陛下不会让他亲来边关保护赵敏。

说明赵敏在陛下眼里还有利用价值。

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朱由校从来不做.

到了京城,范瑶解放了。

对大明的认同度更高,这才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国度。

明教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信仰和坚定的目标。。

否则当年明太祖也不会以明教起家,最后遏制明教。

逼的明教只能在西北地区活动而无法来到中原,影响大明江湖。

如今赵敏由大明御林军保护,又在京师,没有人敢出来作死。

就是异邦的武者,也不敢,他们都被大明东西二厂实时监控。

朱由校在尚书房会见了赵敏。

毕竟赵敏是以大元使者身份前来,相当于临时大使。

带着特殊使命而来。

“陛下,外臣此次前来,主要是关于辽、金之事。”

“我大元出使大明,两国联合阻碍我们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国家就该让我们两国灭了。”

赵敏没有按照正常套路进行外交。

开门见山道明来意。

朱由校优哉悠哉地看着赵敏,淡然道:

“只要大元不破坏大明的应有利益,大明不会干预他国内政。”

显然朱由校不打算出力,却要把好处拿到手。

要是大元不同意,大明就支持辽国和金国和大元打下去。

消耗大元国力。

赵敏心里大骂朱由校无耻,这种话都说得出来。

天下有这样的好事?

赵敏道:“为了天下苍生,百姓的美好生活,大元准备联合大明和大宋 ……”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思路挺好,金国和辽国的确有点不老实。”

“只要宋朝同意,又愿意维护大明的利益。”

“朕是同意你们出兵灭金和辽的,他们早该灭了。”

其实宋国已同意大明就帮忙割让辽金疆域内威胁到大明的战略要地。

大明不占领太多疆域,只要边关部分军事要地即可。

其余的大明都选择忽略。

这样的做法,大元和大宋都会同意。

朱由校目前要的是邻国稳定,如果两国拿下金国和辽国,而大明又遏制了两国对大明产生威胁的咽喉要塞。

大明的确不在意辽金两国的灭亡。

在朱由校眼里,金国、辽国和大元都是一群该死的国家。

赵敏满口为了百姓的美好生活,这种睁眼说瞎话的事儿都能正义凛然。

可见政客都不是好玩意。

大元的残暴,绝不在金国和辽国之下,犹有过之。

大元要是做起了拯救天下的仁义之师,太阳都要从西边升起。

蛮州、荒州和金州都是异族活动区,这三州的人都非常残暴和野蛮。

没有一点文明可言。

如今赵敏却跟他谈文明,谈仁义,这不是黑白颠倒嘛!

不过,现在大元有求于大明,这是画大饼给朱由校充饥。

接下来朱由校与赵敏在地图上详细地阐述大明目前的担忧。

需要哪些地区在大明手里,大明才有安全感。

朱由校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搞得赵敏都要挑起打朱由校一顿。

“郡主啊,朕也是担心,毕竟大明不是朕一个人做主。”

“要是这些土地不能成为大明的新疆图,朕文武百官不同意,百姓不同意。”

“虽然朕能说服朝臣,退让一步,但关键性的战略要地,不可能妥协的。”

“大明如果得不到这些,为了大明的安全, 一定会出兵。”

朱由校这是**裸地威胁,大元不同意,大明就出兵。

要是大宋同意了大明的要求,那大明便与大宋灭了大元。

金国和辽国目前国力最为孱弱,就是大明都能一口气在半年内灭了两国。

大明现在的态度很重要。

没有大明的明确表态,大元和金国、辽国爆发战争后,最后大明会在关键时刻摘取胜利果实。

忽必烈一直准备动武,可惜大明表现过于出色,才迫使大元取消战争。

赵敏明白了,就是继续吹也没有用。

朱由校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想要大明免费出兵,她有点想当然了。

尤其朱由校的态度,对她的意图一目了然,感觉站在朱由校面前,她内心里就没有任何秘密。

“陛下,外臣做不了主,需要大汗来做这个决定。”

赵敏离开后,心里很是惆怅,朱由校的表现和敏锐,远超她的预估。

比她想象的还要优秀。

不过,大明已经提出了自身利益诉求,只要满足,大明是不反对灭辽国和金国。

这点赵敏心里很开心,大元不外扩,内部的矛盾便无法转移到战阵上。

忽必烈是打算通过战争转移内部矛盾,从而把大汗权柄通过战争全部收回。

忽必烈灭金国和辽国,是自身需求,而非国家需求。

这是权力斗争的产物。

朱由校看着离开的赵敏,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

“想给朕画大饼,朕是傻子么?”

“但愿你能把赵佶忽悠瘸,傻乎乎都出兵金国和辽国。”

现在朱由校用脚趾都能想到大宋一定会答应大元的要求,联合起来进行南北夹击。

灭了金国和辽国,掉过头来,大宋就要遭殃。

至少大元没有想过要和大宋分享胜利果实。

大宋就是大元手中的刀。

奸臣当道,自身利益保住,至于国家利益,与这些奸臣有个屁的关系。

大宋的形势非常严峻,皇帝更没有那份魄力解决自身内耗问题。

“可怜的大宋,最后就是替死鬼和牺牲品。”

朱由校觉得赵佶要是不努力,亡国之君当地定了。

这是秃头顶上明摆着的虱子。

魏忠贤道:“陛下,会不会暴露我大明的实力?”

朱由校道:“朕只打算出兵十万,夺取大明想要的最有价值的地区即可。”

“展示部分军事力量,有利于大明、大宋和大元三方之间的关系。”

装孙子是在有十足的底气,才可以做的。

在没有全部底气的情况下,展示肌肉非常有这个必要。

他和赵敏的谈话,并非忽悠赵敏。

大元只要出兵灭了金国和辽国,不等宋国和元国的大军打到大明边境。

大明便会抢先一步占据金国和辽国的战略要地,扼守两国合围大明的态势。

其他都是假的。

朱由校以及大明战略极其明确,大明不扩张,不等于大明不重视国防安全.

朱由校收割太狠,赵佶和杨广的小金库都差不多被朱由校薅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