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百年家族:百战求生 >  第647章 炊烟又起

炊烟又起

驻地隐藏在一片山谷里,条件比之前更加简陋,车辆伪装得极好,但气氛却显得异常凝重。

王团长看到古之月,很是高兴,用力拍着他的肩膀,浙江话里带着哽咽的喜悦:

“老古!你可算回来了!

好!好啊!

咱们二团的老底子,又回来一个!”

然而,高兴过后,王团长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收敛,他递给古之月一份命令,语气变得有些复杂:

“老古啊,你的新岗位,团部已经研究决定了。

去团部炊事班,当班长。”

古之月一听就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苏北话带着错愕和不解:

“团长?你让俺……去炊事班?

俺是司机!

开了那么多年车的司机!

俺要去连队!

要去前线开车!”

王团长叹了口气,走到帐篷门口,指着外面那些静静停放的、带着各种伤疤的车辆,声音低沉:

“老古,你看看……

咱们团,第一批入朝的那一千三百多号司机,到现在……还剩下多少?

十不存一啊!”

他转过身,看着古之月,眼神里充满了痛惜:

“因为美国佬这该死的‘绞杀战’,咱们汽车兵部队,伤亡太大了!

几乎每个连,都有一等功了!

那是拿命换来的!

你古之月,是为数不多、几次从鬼门关爬回来的老家伙了!

我不想……不想再看到你把命丢在运输线上!”

古之月梗着脖子,倔强劲儿上来了:

“团长!就因为司机伤亡大,前线缺人,俺才更得去!

俺技术好,经验多,能把物资送上去,能把更多的弟兄带回来!

让俺待在炊事班抡大勺?

那比杀了俺还难受!”

“你……”

王团长被他顶得有些上火,正要发作,帐篷帘子被掀开,新来的陈政委走了进来。

陈政委看起来文质彬彬,但眼神很锐利。

他显然听到了两人的争论,摆摆手,示意王团长稍安勿躁。

他走到古之月面前,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古老弟,你的心情,我们都理解。

你想去前线,是想多出力。

但是,你想过没有,团长为什么让你去炊事班?”

他看了一眼王团长,继续说道:

“团长不是不让你开车。

是因为咱们团,现在最缺的不是一个能开车的老兵,而是能教出更多会开车、能打仗的新兵的‘种子’!

团长的司机,前段时间也去了一线,在夏季防御战中牺牲了。

你看看,你的徒弟,王栓柱,现在已经是排长了!

是咱们团的技术骨干,尖刀中的尖刀!”

古之月听到王栓柱的名字,眼神动了一下。

陈政委趁热打铁:

“我们缺王栓柱吗?缺!

但我们更缺的,是能培养出更多‘王栓柱’的土壤和园丁!

你古之月,就是最合适的那块土壤,那个园丁!

团部已经决定,以炊事班为掩护,成立一个司机教导队!

你,就是教导队的主要教官!

你的战场,不在那条天天挨炸的运输线上,而是在这里!

在咱们团部!

你要把你这十几年开车、打仗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那些新补充进来的娃娃兵!

让他们少流血,让他们能活着把更多的物资送上前线!

这个任务,比你自己开车上前线,更重要!

更艰巨!你明白吗?”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了古之月的心上。

他看看王团长那殷切而复杂的眼神,又看看陈政委那睿智而坚定的目光,终于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团长不是不爱惜他,恰恰是因为太爱惜,太看重,才把他放在这个看似后方、实则关乎整个团队未来战斗力的关键位置上。

他沉默了。

接着他看着王团长,心里满是愧疚:

“团长,俺错怪你了,俺不该跟你发脾气。”

王团长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没事!俺知道你心里急着上前线,可教导队的事更重要。

只要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司机,咱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美军的绞杀战,就能为前线运送更多的物资,这比你一个人去前线更有意义!”

古之月点了点头:

“团长,你放心,俺一定好好干,把教导队带好,培养出更多像拴柱一样的优秀司机,不辜负你的期望!”

苏北话带着一丝挣扎后的释然,低声道:

“俺……俺明白了。

俺……服从组织安排。”

第二天,古之月就系上了一条沾着油污的围裙,出现在了团部炊事班那几口冒着热气的大锅前。

烟火缭绕中,他笨拙地挥舞着大铁铲,翻炒着大锅里的菜。

汗水顺着额角流下,滴落在滚烫的铁锅边缘,发出“刺啦”的轻响。

这熟悉的烟火气,这围着锅台转的感觉,让他恍惚间想起了很多年前,在上海滩,他还没当兵的时候,跟着军统特务许长生(保国)亲爹——他的师傅学做烧饼的情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时候,他才十几岁,师父手把手教他揉面、发面、烤烧饼,还跟他说:

“做烧饼跟做人一样,要用心,要实在,不能偷工减料。”

那时候,日子虽然苦,但似乎没这么多生离死别,没这么多家国仇恨……

就在他出神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惊喜在他身后响起:

“师傅!”

古之月回头,只见王栓柱风尘仆仆地站在炊事班门口,脸上带着征尘,却也多了几分沉稳和干练。

“栓柱?你咋来了?”

古之月放下锅铲,用围裙擦了擦手。

王栓柱几步走过来,接过古之月手里的铲子,熟练地帮他翻炒起来,东北腔里带着兴奋:

“俺刚从前边回来,送物资!

师傅,告诉你个消息!

你猜俺遇见谁了?”

“谁?”

“郑三炮!

就是以前跟孙二狗和你在新38师侦察连的那个!

他现在是47军的连长了!”

古之月想起来了,那个在蓝姆迦就认识的、脾气火爆的山东汉子。

“47军?他们不是在大西南剿匪吗?”

“早就入朝了!”

王栓柱压低了些声音,

“现在正在东线打夏季防御战呢,跟美国佬磕得正凶!

俺在路上碰见他们部队转运,郑连长还跟俺念叨,说等打完这仗,要来找你和二狗哥喝酒呢!”

古之月听着,目光却越过了王栓柱,投向了远处那被炮火映照得微微发亮的夜空。

47军也上来了……郑三炮也在前线……

这场战争,就像一台巨大的绞肉机,把越来越多的部队,越来越多熟悉的人,都卷了进来。

而他古之月,现在的战场,就在这炊烟袅袅的灶台前,在那些即将由他教导的、年轻而稚嫩的新兵身上。

他重新拿起面团,继续揉面,准备给大家做烧饼。

厨房里弥漫着面粉的香味,也充满了希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