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敢于质疑先贤与祖师,才能悟出与太极之道截然不同的道果。”

“而这个道,就是无极之道。”

孙碧青说得每句话,都让张道之感到心惊胆颤。

敢于质疑祖师...

这要是一个搞不好,随时都会被人按上离经叛道,数典忘祖的名头。

刚穿越过来的张道之,倒是有着质疑祖师的勇气。

但如今,随着成为天师之后,他反倒是失去这种魄力了。

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法家中人,轻易不敢变法的原因所在。

将祖宗之法变好还好说,万一变得更坏了,那就是万古不逆的奸臣,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就比张道之前世历史上的‘王安石’。

就因为说了一句祖宗不足法,被明清两代的,所谓的文臣干吏,骂了整整数百年。

直到近代以来改革弊政、振兴中华,才想起王安石的好来。

“当然,那个可质疑的范围,也包括我。”

孙碧青落地有声。

张道之忽然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好的,有利的。

并非是一个‘恶果’。

因为只有敢于质疑,做出质疑,才能让自己,让世道,让后世子弟,永远迈步在前进的阶梯中。

但质疑可以,不能掘根。

“你口中所谓的无极道,是在全面否决太极道。”

“太极,是能够传承,可以传承下来的道。”

“你不该那么做。”

张道之不是武当弟子。

他能说出这番话来,完全是站在中立的一面。

但是,敢于质疑先贤,同时又敢于质疑自己的存在,岂能不明白这一点儿?

“你说的没错,可是,你了解武当吗?”

“推陈出新,不见血,如何见新?”

孙碧青的目光,正死死落在王冲的身上。

张道之知道,就目前来说,王冲算是他唯一的指望了。

按照孙碧青的话来讲,他无法将自己悟出的无极道传给旁人。

但却是可以助旁人去悟无极道。

而今,正在明悟此道的人,便是王冲。

“你隐藏多年,忽然现身,是因为看中了王冲的天赋?”

张道之询问。

孙碧青点头道:“在贫道占据武当大半气数的情况下,武当还能收获此等天才,是天在相助贫道。”

张道之再问,

“无极之道,究竟是什么?为何不能传承于他人?”

孙碧青道:“无极之道,重点不在于极,而在无。”

“既然在无,又如何能将无传给他人?若能传给他人,便也不是无了。”

无极之道,重点在无?

张道之不解。

孙碧青干脆演示给他看,

“所谓无极之道,就是将有演化到无。”

“我等修炼太极,将太极的一招一式,乃至由太极真意施展出的任何术法,都牢牢记在脑海中。”

“此为有...而从太极演化到无极,便是从有到无,将太极之用化作无极之道,忘记太极的招式与术法。”

言语间,他将太极拳中的杀招‘野马分鬃’演示出来。

这是招式。

而后,孙碧青又将这个招式忘记,从而将有着招式路数的野马分鬃,变成了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存在。

伴随着他演示的动作。

就连张道之,都仿若进入一种玄而又玄的状态。

只见孙碧青在将‘野马分鬃’忘记后。

手臂起落间再无半分刻意,掌心似托流云又似揽清风,步法虚实转换如踏涟漪。

竟分不清是左是右、是进是退。

那曾有的 "分鬃" 之势散入周身,化作抬手时的圆融、落步时的沉缓。

明明未用招式,却似有无形气劲在身周流转,触之如撞棉絮,卸力时又藏着绵密后劲。

张道之只觉眼前身影渐渐模糊,招式的棱角消弭在呼吸间,仿佛天地间只剩一团流动的气韵。

随孙碧青的动作开合聚散。

忽悟:所谓无,原是忘形而存神,去招而留意。

“无极之道,去繁就简...”

“从有到无...”

张道之若有所思。

等等...!

他突然像是意识到什么,连忙开口道:

“所谓无极,不过是将太极之‘用’发展到极致,是在太极之道基础上更进一步。”

“当年的三丰祖师,或可也达到这种境界,手中无招无术,但意念之间,天地自然,皆可有招有术。”

“兴许他老人家一念之间,就可使出雷法。”

“既如此,无极之道,否决不了太极之道,两道或可并存!”

孙碧青摇了摇头,语出惊人道:

“起初,贫道也是这样认为。”

“可是,某日,贫道忽然发现,太极之道,是从实到虚,而无极之道,却是从虚到实,从无到有。”

“两者,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而且,修行无极之道,可以直接跳过太极之道。”

“只是,普天之下,唯我一人,懂得无极之道,贫道需要有人在这条路上同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而将无极之道传于后人。”

听到这里,张道之不知是该钦佩他,还是该‘质疑’他,

“就因为太极与无极之争,你曾几次三番,让武当陷入危难当中。”

“你可知,因你一个念头,会让武当流多少血?”

孙碧青认为自己没有做错,

“方才贫道已然言说,推陈出新,既然想要见新,就必须先要见血,此乃天道循环。”

“我师父当年创出太极真意时,不也少了许多人?”

三丰祖师甲子荡魔的事迹,至今仍旧有人在津津乐道。

张道之再次询问,

“除了证一证无极之道可不可行之外,你做到这种地步,还为了什么?”

孙碧青正色道:“吾辈修士,除了证道之外,再无杂念。”

听到这里,张道之深深叹了口气。

孙碧青的做法,在他看来,何尝不是一种执念呢?

如果,龙虎山有后来者,也去质疑正一道,从而开创出别的‘道’来,换做是自己,该如何去想呢?

是欣慰,还是痛苦?

或许都有。

“我在想,三丰祖师一定会因收你为徒而感到骄傲。”

顿了顿,张道之缓缓抬起头,不再做沉思状,而是直视孙碧青,

“你将王冲从阵法中解救出来,就是要让他在此悟道。”

“但为了武当的人不打扰他悟道,所以你布下一场让武当陷入战乱的局。”

“乱中取静...不得不说,是好心思,但我还有一事不解,你当年悟出无极道后,是在装疯卖傻。”

“这么做的原因,是不想让清醒的人指责你背叛三丰祖师,又或者是你找不到更好的理由,用清醒的状态说出太极之道不如无极之道的话来。”

“但王冲呢?他陷入魔障,是事实,这如何解释?总不能也如你这般,是在装疯卖傻吧?”

孙碧青解释道:“王冲这小子,的确不是在装疯卖傻,他是真的陷入到了魔障中,毕竟,推翻他固有的认知,然后在他的脑海中重建一个认知,又怎能不会将一个活生生的人逼疯呢?”

“在你对他施展净心神咒之后,竟是让他在沉睡中觉醒。这倒是省了贫道不少功夫,正因此,贫道才将他悟道的计划提前。”

推翻认知再去重建认知。

就好像是一个人明明对一切都很熟知,忽然有一天,他发现,他的熟知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重新建立让他顿感陌生的一切。

的确极容易将一个人给逼疯。

听到这里的张道之,瞬间便就明白了一切。

他深呼吸一口气,沉声道:

“说实在的,听你说了那么多,贫道不知该不该拦你。”

“若是不阻拦你的计划,王冲最终会变成如何,是个未知,就连将来的武当变成如何,也是未知。”

“若是阻拦你,这场太极与无极之争的闹剧固然可以落下帷幕,但贫道不知,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闻言。

孙碧青下意识看了他一眼,“你要拦我?”

张道之点了点头,“我有个朋友,叫做王守义,他告诉我知行的道理,他说,当一件事我不知对错时,那就无论对错,只需遵守本心即可。”

孙碧青有些好奇,若有所思道:“王守义么?是个好苗子,将来可供于文庙,或被儒家门人奉为开宗立派的一代祖师。”

“只是...”

待说至此处,他那不经意或是不在意的目光,便是落在张道之身上,笑呵呵道:

“你能够拦得住贫道?”

张道之摇了摇头,“不知道,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