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四合院:不惹事,不怕事 >  第524章 诡异的世界大事

许大茂和于莉办过酒席后的一天晚上,刘正,牛大胆,许大茂几人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

刘正问许大茂,用不用帮他找李怀德说说情,把他重新调回宣传科。差不多半年了,处罚的时间也够长了,把他调回去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了。

出乎意料的是许大茂竟然不着急了,说是新婚燕尔,正是卿卿我我的时候,傻子才愿意这个时候调回放映科下乡去放电影。还有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天也开始热了起来,真要是这个时间段回去,那不就是自己找罪受吗?

刘正听了,无奈地耸了耸肩,也只能作罢。等以后让许大茂自己去送礼找人吧。然后就岔开了话题。

时光悄然流转,很快就到了六月底。李怀德找到刘正,让他准备一下,等上面通知,然后去一趟港岛。这次关于进口成套设备的事,上面有些不放心,想着派人亲自去港岛和娄晓娥谈。

刘正倒是无所谓,娄晓娥也是听自己的。不听也没法,除了刘正,她也搞不来那些成套设备。

具体时间上面还在研究,这次是有史以来采购先进设备最多的一次,马虎不得。优先采购哪些,是用黄金还是外汇,都是需要考虑。时间也不会太晚,两个月内肯定有消息。

刘正说没问题,他随时都准备着。两人就在办公内,扇着风扇,闲聊起来。李怀德就问刘正,如果将来有一天,他要是高升了,去哪个部门比较好。

在这个平行世界中,多了刘正的存在,这些年为国家采购了那么多先进设备,李怀德也作为中间人功劳是谁也抹杀不了的,说不定李怀德还真有升上去的可能。

刘正认真想了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真要是能选的话,刘正建议李怀德去管理外商投资的部门,这样未来娄晓娥以港商的身份回来投资的时候,对双方都有好处,李怀德要政绩,刘正要政策,双方完美的互补。

李怀德一听,略微思考了一下,眼睛直接就亮了。还真是的,风暴真要有一天能够停了,接着肯定是大力发展经济。毕竟大乱之后是大治,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

真要有那么一天,凭借和刘正的关系,李怀德想要做出成绩简直不要太方便。

不是李怀德想太多,而是对于这场风暴,反对和赞成的双方一直在角力,从这两年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李怀德和他背后的人,自然也能看明白。如果这点都看不明白,电视中的李怀德也不可能全身而退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个月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七月底。刘正接到通知,上面已经讨论完毕,一切就绪,准备两天后出发去港岛。

由于此次任务意义重大,上面决定派人前往港岛,各项手续办理可谓是一路绿灯。此时正值七月底与八月初交接之际,这个时间点,恰好与刘正原本计划前往港岛的时间完全吻合。

原本,要是刘正独自前往港岛,他盘算着要把何雨水和孩子都带上,在港岛待上两个月,一家人也在一起聚聚。

然而,此次是跟随代表团一同前往港岛,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安排,根本不可能让他带着老婆孩子一同前往。刘正也只能作罢。

上面准备好了,刘正也准备好了,他早就提前和娄晓娥打过招呼,详细地沟通了此次行程的安排与计划。

最终这趟商谈十分顺利,双方都很满意,最起码是代表团非常满意,所有的一切都达到了他们的预期,回去后功劳簿上肯定会记上一笔的。

事情谈好后,娄晓娥满怀希望的问刘正留不留下来。刘正说不方便,毕竟是跟着上面的人一起出来的,结果回去的时候少了一个人,会很麻烦的。

娄晓娥很失落,不过刘正表示等一个月后,也就是九月份的时候他再来。临走前,虽然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刘正也没有回去看两个孩子,短短一天的时间,到时候分别后两个孩子又会不舍的大哭。

想到孩子们那可爱的模样,刘正心中有些愧疚,他只能将这份思念深埋心底。

.............

八月一日,刘正如期回到四九城的第二天,便着手开启自己早在四月份就精心规划好的计划。

在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藏波澜的平行世界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之事。全世界所有的大黑鱼突然毫无征兆地失踪了,那些原本戒备森严的大黑鱼基地,如今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封印,莫名地不能进入。

尽管大黑鱼失踪一事影响巨大,但出于对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的考量,各国均默契地严格封锁了这一消息。

在表面的平静之下,各国彼此猜疑,谁也不清楚对方的大黑鱼是否还存在。一时间,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种异常的平静之中,尤其是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宛如事先商量好一般,各自紧急约束己方力量,纷纷派出本国最为精锐的特工,全力展开对战略大黑鱼失踪事件的调查。

同时,尽一切办法试图再次进入原本的大黑鱼基地。他们运用了各种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侦查手段,甚至不惜冒险尝试一些极端的办法。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想遍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无法进入那神秘莫测的基地。

面对无法用常理和现有科学知识解释的现象,普通民众往往会将其归结于鬼神作祟,而国家层面,则更倾向于将其与神秘的外星人联系起来。

至此,整个世界局势犹如陷入一团迷雾,变得风谲云诡,暗潮涌动。

不过,各国大黑鱼的失踪的消息只掌握在国家层面,普通人依然每天为一日三餐而奔波。

始作俑者刘正,只要有时间,依然悠然自得地陪在孩子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