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人放心,我们早有应对之策。”
李德笑着回应,
“这些商队分属不同的商号,行走的路线和时间也刻意错开,表面上毫无关联。”
“而且我们特意挑选了朝鲜各地的繁忙商期行动,众多商队往来穿梭,咱们的百人商队混在其中,根本不起眼。”
“再加上狼林山地处偏远,鲜少有人踏足,即便有零星的探子,也难以发现山中密营。”
李德身旁的赵贞雅微微颔首,补充道: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还安排了专人在沿途接应,一旦发现可疑人员,便会设法引开。”
“每批商队抵达密营后,货物会统一运送到储备仓库,士兵们则迅速换上军装,融入日常训练中,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袁可立听着二人的汇报,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徐光启上前两步,望着山谷中操练的士兵,感慨道:
“这般周密的部署,足见德兄与贞雅姑娘的用心。”
“有这样一支精锐之师,再加上如此隐蔽的据点,此次应对建奴入侵,我们便多了几分胜算。”
众人边说边向指挥所走去,积雪在脚下发出“咯吱”的声响,与山谷中士兵们的训练口号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战前的序曲。
密营指挥所内,几盏煤油灯被安置在角落的铜制灯座上,透明的玻璃灯罩将明亮的淡黄色火焰稳稳护住。
即便偶尔有寒风从门缝钻进来,灯罩内的火焰也始终保持稳定,柔和的光线将屋内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映照得愈发清晰,也给墙上悬挂的巨大朝鲜舆图镀上了一层暖光。
袁可立俯身对着舆图,手指在平安道与咸镜道的交界线上来回移动,目光深邃,似乎在推演着即将到来的战事。
屋内众人皆屏息凝神,静静等候他的部署,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肃穆又带着几分紧张的氛围。
金顺姬穿着一身黑色劲装,腰间别着一把精致的燧发手枪,头发高高束起,整个人透着一股飒爽的英气,与她承政院注书夫人的身份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年,她跟着黄昭在朝鲜朝堂与民间之间奔走,既要打理平安道的生意,又要协助黄昭构建情报网络,甚至亲自督建防御工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知持家的女子。
她感受到身旁虞明珠投来的目光,二人相视一笑,眼中皆是难以掩饰的欣喜与默契。
想当年,她们还是青涩的姑娘家,如今再次重逢,虽身处军帐之中,面临着战火的考验,却也难掩旧友相见的激动。
“顺姬,这些年辛苦你了。”
虞明珠上前轻轻握住金顺姬的手,低声道,
“上次收到你的信,得知你在铁山遭遇建奴探子的追杀,可把我担心坏了。”
“都过去了,那点小麻烦不算什么。”
金顺姬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
“倒是你,肩上挑着整个雅兰城的责任,还要操心我们在朝鲜的安危,才是真的不易。”
二人低声寒暄着,话语间满是对彼此的牵挂。
另一边,赵贞雅见她俩闲话家常,不由会心一笑。
她跟虞明珠也是多年未见,只不过有多少话,在来的路上都已经说过了。
至于跟金顺姬,虽是一个在咸镜道,一个在平安道,倒也还是时常走动的。
“袁大人,我已清点过密营的物资储备。”
见李德汇报完军队的集结情况,她便开口道,
“粮草方面,大米、面粉、压缩干粮等主食足够一万弟兄支撑三个月,腊肉、咸菜等配菜也储备充足;”
“火器弹药更是每月由李德的商队分批运来,已经装备全军。”
“此外还有滑膛燧发枪三千支、线膛枪五百支、迫击炮五十门的库存,以及大量的炮弹、火药、火箭弹,完全能满足战时需求。”
袁可立听着赵贞雅的汇报,心中愈发安定。
他知道,这些物资的储备背后,是众人多年的心血。
黄昭夫妇为了确保弹药库的安全,按照李国助的设计,亲自督造了防潮、防火设施,还安排了心腹亲兵日夜值守;
李德夫妇则凭借他们的商贸渠道,多年以来一直在狼林山密营囤积粮草,从永明镇秘密运输武器弹药,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补给中断。
正是这些持续多年又细致入微的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战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姬妹子,密营的迫击炮阵地都安排妥当了吗?”
林福突然走到金顺姬身边,问道,
“若是建奴突袭密营,咱们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展开反击?”
“林大哥放心。”
金顺姬点头应道,
“我们在密营四周的山谷要道处修建了二十余个隐蔽炮位,每个炮位都有专门的通道与弹药库相连。”
“炮位顶部覆盖了厚厚的夯土和树枝,从外面根本无法察觉。”
“一旦有敌军来袭,炮手可在半炷香内进入阵地,形成交叉火力,将敌军阻挡在密营之外。”
徐光启闻言,笑着补充道:
“我这次带来了改良后的迫击炮瞄准装置,精度比之前提升了不少。”
“你今天安排人送到炮位,明日一早便可组织炮手进行训练,确保战时能发挥最大威力。”
“袁大人,可有建奴动向的最新情报?”
李俊臣看向袁可立,问道,
“我们虽已做好准备,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袁可立抬手示意众人围拢到舆图旁,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安插在建奴内部的内应刘爱塔传来了最新军情。”
“情报显示,建奴今日便会起兵三万入侵朝鲜,并且计划在八月十三夜袭义州。”
虞明珠闻言,不由得皱起眉头,语气中满是担忧:
“义州乃朝鲜边境重镇,若是被破,建奴的骑兵便可长驱直入,朝鲜腹地将岌岌可危!”
“我们是否需要即刻出兵支援义州?”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袁可立,等待他的决断。
林福也附和道:
“义州城防虽不算薄弱,但面对三万建奴精锐,恐怕难以支撑太久。”
“我们此刻出兵,或许能解义州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