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绛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巅峰 >  第450章 明争暗斗

宝钗仿佛又看到了自己与母亲在京城的那些日子,看到了她为了家族的利益奔波劳碌,殚精竭虑的身影,想到了自己为了嫁入贾府而精心筹谋的每一个细节。

她们不惜一切代价,厚着脸皮赖在贾府,刻意编造出“金玉良缘”的谎言。

如同一道璀璨的光环,指引着她们前行的道路,成为她成功嫁入贾府的阶梯。

在漫长的岁月里,她表现得温婉贤淑,举止得体,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之处。

这一切都是为了赢得这贾府长辈的欢心,为最终的嫁入贾府铺平道路。

自打她初次踏入荣国府的大门,目光不经意间掠过那位温润如玉的少年——贾宝玉,她的心湖便泛起了层层涟漪。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仿佛命中注定般,她被他那温柔俊秀的脸庞深深迷住。

他的眉宇间带着一股子书卷气,又不失少年独有的朝气与灵动,举手投足间尽显温文尔雅,恰似春风拂面,温柔得能融化人心中的冰雪。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他,无论是他在园中漫步,还是与姐妹们吟诗作对,那份俊逸的风采总能轻易地牵动她的思绪。

每当他轻声细语,与人交谈,那声音如同山间清泉,清澈悦耳,让她不自觉地沉醉其中。

她知道,宝玉对自己并没有男女之情,有的只是一抹对姐姐的尊重。

但自己对他的这份情感,却超出了姐弟之情,那初见时的一抹惊艳,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挚喜爱。

这份喜欢,纯净而炽热,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绚烂而生机勃勃,她愿意用自己的全部去呵护和珍惜。

宝钗深知,在这大观园中,人多眼杂,每一步都需小心谨慎。

她不仅要在才情上与黛玉比肩,更要在人心上占据一席之地。

于是,她开始在各种场合下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无论是吟诗作画,还是理家理财,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众人的夸赞。

而对于黛玉的那些小性子,宝钗总是以大姐姐形象相待,百般包容,从不与之正面冲突。

她明白,真正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在于长久的人心所向。

因此,她更加努力地讨好贾母、王夫人等长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同时,宝钗也没有忘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她常常阅读诗书,以增长见识;学习琴棋书画,以陶冶情操。

她相信,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黛玉喜静,偏爱诗书,自己便也偶尔吟诗作对,但更多时候,是默默研读经史子集,展现出一种更为深沉的才情与见识。

每当贾府上下举办诗会,宝钗虽不刻意张扬,却总能在关键时刻,以一首首寓意深远、词藻华丽的诗作,赢得众人的赞叹。

她深知,在这繁华背后,隐藏着无数的算计与权衡,明争与暗斗。

于是,她更加努力地学习管家之道,处理起事务来井井有条,让贾母与王夫人对她刮目相看。

宝钗还刻意结交贾府内外的能人异士,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都能找到与之相谈甚欢之人,以此拓宽自己的人脉与影响力。

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宝钗仿佛一位步步为营的棋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却又坚定无比,稳扎稳打。

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深宅大院中,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支持,实现心中那份的渴望与追求。

林黛玉从小缺乏母亲的教导,虽然聪慧可人,才情出众,却性情直率,心思单纯。

与宝钗的第一次交锋,便输的非常彻底。

那次,宝钗不动声色地获得了德妃娘娘贾元春的认可。

在元春省亲过后的端午节,贾元春赏赐了节礼。

其中,只有宝玉和宝钗的是一样的,分别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其中凤尾罗和芙蓉簟都是床上用品,元春此举显然有暗中赐婚的意思,表明了她对宝玉婚事的态度。

而林黛玉和贾府三姐妹则是一样的,只有扇、数珠儿。

当时宝玉还疑惑不已地说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到不同我的一样,到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因为宝玉和黛玉的关系,在宝玉心中,认为她们俩才应该是一样的。

宝玉的疑惑是有道理的,不管是从亲戚关系还是感情上来论,宝玉和黛玉才是最亲近的。

但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玉的个人态度并不重要。

贾府众人通过此事也明白娘娘的态度,就连贾老夫人,对宝玉的婚事也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干着急,以宝玉不宜早婚为由拖着。

得到元春明显地暗示后,宝钗私下洋洋得意了许久。

谁让自己的舅舅是王子腾呢?

他可是是当今皇帝的心腹大臣,而且手中掌握着兵马大权。

贾元春也想通过和薛宝钗的联姻,加强和王子腾之间的联系,从而让王子腾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出手相助。

除此以外,在省亲的过程当中,黛玉为了争取到元春的支持,处处都在出风头,向元春证明自己的才情,题匾额、作诗、猜灯谜处处争先,殊不知这反而害了她自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正所谓树大招风,水满则溢。

保存实力,韬光养晦才能笑到最后。

皇宫内院,妃嫔众多,后宫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

贾元春最明白这其中的厉害,所以省亲的过程中,她就一再向贾府暗示,自己在宫里是如履薄冰,不敢出任何的风头。

在这种情况之下,黛玉爱出风头的性格,显然就让贾元春觉得反感。

相比之下,薛宝钗说话做事小心谨慎,深谙中庸之道,而且心机也比较深沉,就非常符合元春此时的心境。

所以,不管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出于个人喜好,薛宝钗都是元春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