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几条黑影果然摸进了库房。正当他们忙着拆织机的时候,突然四周火把大亮!
"抓贼啊!!"
乌兰带着士兵一拥而上,那几个崔家人还想反抗,结果一脚踩中了其其格提前撒的黄豆,摔得人仰马翻。
叶明提着灯笼走过来,故作惊讶:"哟,这不是崔家的人吗?白天不来参赛,半夜来偷艺?"
为首的汉子还想狡辩:"我们、我们只是好奇..."
"好奇到要拆我家织机?"叶明冷笑,"带走!关大牢里好好'好奇'去!"
第二天消息传开,全城百姓都在骂崔家不要脸。叶明却悄悄对陈瑜说:"去,给那几个偷儿换个单间,好吃好喝伺候着。"
陈瑜不解:"啊?不审问吗?"
"急什么?"叶明眯着眼睛,"等崔家老爷亲自来领人,那才叫热闹呢!"
正说着,其其格飞奔进来:"大人!京城来圣旨了!说是要嘉奖您治理安阳有功!"
叶明一愣:"这时候来圣旨?"他突然想起太子那个锦囊——二月初二才能打开,今天正好是...
"圣旨到——!"
一声尖利的嗓音刺破了安阳城清晨的宁静。叶明刚扒拉完一碗粥,差点被这声喊呛着,赶紧擦了擦嘴往外跑。
衙门大院里,一个面白无须的太监正捧着黄绢圣旨,身后跟着两队金甲卫兵。叶明心里直打鼓——这阵仗,不太像普通嘉奖啊?
"北境巡抚叶明接旨——"
叶明赶紧跪下,眼角余光瞥见陈瑜他们都在后头探头探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境巡抚叶明治理安阳有功,特赐紫金鱼袋一件,加封太子少保衔,仍领北境巡抚事。另,安阳书院升格为北境官学,岁拨官银五千两..."
叶明听得一愣一愣的。紫金鱼袋可是二品以上官员才能用的,太子少保更是虚衔中的极品——皇帝这是唱的哪出?
太监念完圣旨,又压低声音道:"叶大人,皇上还有口谕:'北境安稳,朕心甚慰。盐茶之事,卿可便宜行事。'"
叶明心里"咯噔"一下。盐茶之事?这不就是暗示他查崔家走私案吗?
还没等他琢磨明白,太监又掏出一封信:"这是太子殿下让捎来的家书。"
叶明接过信,手指碰到信封时微微一颤——这纸摸着比平常厚了三倍不止!
打发走宣旨队伍,叶明赶紧躲进书房拆信。果然,信封里除了太子亲笔信,还夹着一份密奏抄本。
信上就寥寥几行字:"明兄安好?京中一切如常。前日猎得白狐一只,毛色甚佳,已命人制裘,来冬相赠。另,锦囊可开矣。"
叶明翻了个白眼——遇刺那么大事,到李君泽嘴里就成了"一切如常"?他摇摇头,展开那份密奏。
这一看,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密奏上清清楚楚写着:晋阳崔氏勾结北燕余孽,借茶马贸易走私生铁、盐巴等禁运物资。更惊人的是,崔家二爷崔焕,竟然就是当年朱氏余党在逃的朱焕!
"好家伙!"叶明一拍桌子,"这老狐狸改头换面藏在晋阳十几年!"
他赶紧掏出那个锦囊,里面只有一张小纸条:"崔即朱,盐即铁,引蛇出洞待春雷。"
叶明盯着这十二个字,突然福至心灵——太子这是要他等开春后,借朝廷清查盐茶的机会,把崔家连根拔起啊!
"陈瑜!"他扯着嗓子喊,"去把乌兰和巴图首领请来!就说...就说我请他们吃新到的江南鲥鱼!"
三天后,安阳城出了件新鲜事——官府贴出告示,说要组建"商队护卫营",专保往来商旅安全。
告示刚贴出去,崔家就派人来打探消息了。这回是个管事模样的,拐弯抹角打听护卫营的路线。
叶明故意透露:"主要是保晋阳到安阳这段。最近不是老有商队被劫嘛..."
那管事眼睛一亮:"我家老爷正有意扩大生意,不知能否入股这护卫营?"
叶明装作为难:"这个嘛...得看诚意啊。"
第二天,崔家就送来一万两银票,说是"资助官府办差"。叶明笑眯眯地收了,转头就让乌兰从黑狼部挑了三百精锐,扮成护卫营士兵。
又过了几日,崔家商队大张旗鼓地出发了——整整五十辆大车,装的都是"茶叶"。
叶明站在城楼上,看着车队缓缓北去,嘴角勾起一抹笑。
"大人,就这么放他们走?"陈瑜急得直搓手。
"急啥?"叶明掏出个哨子吹了声,一只信鸽扑棱棱落在肩头。
他取下鸽子腿上的小竹筒,里面一张纸条:"燕山北谷,铁匠七人,炉灶二十。"
叶明把纸条递给陈瑜:"瞧瞧,北燕余孽在山谷里设了打铁铺子,就等着崔家送生铁过去呢。"
乌兰摩拳擦掌:"那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等他们交货的时候。"叶明眯起眼睛,"人赃并获!"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安阳城热闹非凡。叶明却带着一千精兵,悄悄摸到了燕山北谷。
山谷里,崔家商队正在卸货。叶明趴在岩石后头,亲眼看见他们把"茶砖"掰开,露出里面黑黝黝的生铁块。
"好家伙!"其其格小声惊呼,"这一车少说能打五百把刀!"
正说着,山谷那头走来一队人马,领头的赫然是个独眼大汉——正是北燕残部的首领阿史那!
叶明一挥手:"动手!"
霎时间,山谷两侧竖起无数旌旗。崔家人慌了神,那独眼阿史那倒是凶悍,抽刀就砍翻了两个崔家护卫。
"给我冲出去!"
混战中,崔家管事被乌兰一箭射中大腿,当场擒获。那阿史那武艺高强,连伤数人,眼看要突围——
"砰!"
一声闷响,阿史那突然栽下马来——其其格不知从哪儿找来块石头,正中他后脑勺!
叶明都看呆了:"你小子...准头可以啊!"
其其格挠头傻笑:"放羊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