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825章 督市风云

正月十六的晨光刚爬上城墙,一队官轿已停在安阳府衙门前。

叶明整了整三品官服,看着轿帘掀开后露出的那张白净面孔——督市御史周延儒,王琼的得意门生,朝中有名的"笑面虎"。

"叶大人,久仰了。"周延儒拱手行礼,圆脸上堆满笑意,"下官奉旨督检互市,还望行个方便。"

叶明还礼间,瞥见对方腰间悬着块羊脂玉佩——正是王琼一党的标志。那玉上雕着只螭虎,虎爪下踩着截断箭。

"周大人远道辛苦,请先用茶。"

茶是白鹿部特制的雪灵芝茶,盛在安阳官窑新烧的"三族杯"里。

周延儒接过杯子,却只是沾了沾唇:"听闻昨日互市成交额破万两?真是...令人惊叹啊。"

他说话时,眼睛一直往堂后瞟。叶明知道他在找什么——那台"三族验货机"今早被铁手先生搬去改良了。

"下官想先看看账册。"周延儒突然道。

武明堂呈上三本账册:黑狼部的皮货簿用炭笔记录,白鹿部的草药账写在桦树皮上,安阳的则是最新的线装册。

周延儒翻着翻着,突然指着某页:"这个'雪灵芝二十斤,兑铁器五十件',作价几何?"

"按市价,一斤雪灵芝值..."

"本官问的是官价。"周延儒笑容不变,"按《大明会典》,胡商入市,当抽十之一税。这些..."他点了点几处交易,"至少漏税三百两。"

堂内气氛骤然一紧。叶明正要解释,忽听门外传来清脆的童声:"大人!我们抓到个骗子!"

其其格拽着个灰头土脸的汉子闯进来,巴特尔在后面捧着几卷布料。周延儒看到那孩子胸前的三族徽记,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怎么回事?"

"这人拿安阳的次布冒充'三族布'!"其其格气呼呼地展开布料,"您看,既没有狼头暗纹,也没有鹿角标记!"

叶明接过布料对着光一看,果然平平无奇。而真正的三族布在阳光下会显现出特殊纹路——那是纺织时掺了黑狼部的金属线和白鹿部的荧光丝。

"周大人,您看这..."

周延儒却突然起身:"本官先去市集转转。"

午时的互市正热闹。周延儒带着几个随从穿行在摊位间,不时停下来盘问价格。走到中央混市区时,他被一阵香气吸引——是个三口锅并排的食摊。黑狼部的汉子在铁板上烤着肉,白鹿部老妪在陶罐里煮奶茶,安阳妇人则负责煎饼。

"来份'三合一套餐'。"周延儒故意摸出块碎银子,"不用找了。"

安阳妇人却不接:"大人,咱们明码标价。烤肉三文,奶茶两文,煎饼一文,共六文钱。"

周延儒脸色微变,又走到皮货区。一个黑狼部老人正在用特制的"三族尺"量毛皮——尺子一头刻着汉寸,一头标着胡拃,中间还有白鹿部传统的绳结记数。

"老丈,这貂皮怎么卖?"

"官爷,价牌上写着呢。"老人指了指挂着的木牌,"汉钱一两二,胡币三个银角子,或者..."他掏出一把铜钱大小的骨牌,"用'三族工分'抵。"

周延儒眼中精光一闪:"工分?"

"就是帮安阳修城墙、替白鹿部采药挣的。"老人憨厚地解释,"我儿子在学堂教胡语,攒了二十个工分哩!"

正说着,市集东头突然骚动起来。几个商贩扭打着冲到街心,嘴里嚷着"骗子假货"。周延儒快步赶去,却见铁手先生已经带着那台验货机挡在中间。

"都别吵!验过便知!"

争议的货物是几袋香料。当它们被倒入验货机的铜斗时,机器发出刺耳的"咔咔"声,吐出的竹签上赫然刻着"掺假"二字。

"果然!"一个高昌胡商揪住中原商贩,"这安息香里混了松脂!"

周延儒冷眼旁观,突然高声道:"依《大明律》,贩假货者当杖三十,枷号三日!"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那中原商贩面如土色,突然跪地求饶:"大人开恩!小人是第一次..."

"周大人。"叶明不知何时出现在人群后方,"按三族互市规,初犯者罚没货物,再犯永不许入市。若动用朝廷律法..."

"叶大人是要以私废公?"周延儒眯起眼睛。

"下官不敢。"叶明拱手,"只是安阳情况特殊..."

"好个'特殊'!"周延儒突然从袖中抽出一卷文书,"本官离京前,王老大人特意嘱托——'安阳胡风日盛,汉礼渐颓'。今日一见,果然..."

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顾慎的亲兵飞驰而来,在叶明耳边低语几句。

叶明脸色微变,转身对周延儒道:"周大人,世子有请。"

驿馆内,顾慎正在把玩那个"三族时辰钟"。

见周延儒进来,他头也不抬:"周御史,听说你在查税?"

"世子,下官奉旨..."

"旨意里可没说让你干扰正常互市。"

顾慎突然将水钟重重一放,"啪"的一声,铜盘里的水溅出几滴,"王琼罢官才几天,你们就迫不及待要坏新政?"

周延儒额头沁出冷汗:"下官不敢..."

"本将已上奏朝廷,安阳互市免税三年。"

顾慎甩出一封火漆密信,"这是首辅杨大人的批文。周御史要不要...验验真伪?"

周延儒接过信笺的手微微发抖。当他看到末尾那个鲜红的"杨"字私印时,膝盖一软,险些跪倒。

"下官...遵命。"

日落时分,叶明站在互市司的了望台上,看着周延儒的轿队灰溜溜地离开安阳。

顾慎不知何时出现在身侧,递给他一个锦囊:"我爹给你的。"

锦囊里是半块青铜虎符,断面处刻着个"秦"字。

"这是..."

"调兵用的。"顾慎轻声道,"我爹说,大殿下留了两块,一块在他那,一块...现在给你了。"

叶明握紧虎符,忽然发现背面刻着行小字:"安阳在,则天下正气存。"

暮色渐浓,互市的灯笼次第亮起。

其中最醒目的,是市易厅门前新挂的那盏"明镜灯"——灯罩用安阳特产的透明琉璃制成,里头燃着黑狼部的狼油烛,底座则是白鹿部雕刻的獬豸像。

灯光照在门前的青石板上,映出八个大字:"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回到府衙,叶明在《安阳日志》上郑重记下:"永嘉十四年正月十六,督市御史至,无功而返。"

笔尖顿了顿,又添上一句:"三族之约,非独利也,更在同心。"

窗外,互市的方向传来隐约的歌声。那是三族的商贩们在合唱新编的《互市谣》,汉话、胡语、白鹿方言奇妙地交融在一起,乘着晚风,飘向更远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