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辽国打过了,要给人家送钱,西夏西夏也打过了,还要给人家送钱!
赵匡胤觉得,赵光义的这些脑残后代,就该让菩萨从庙里出去,他们自己坐上去!!
宋仁宗时期。
原本正在跟赵祯和范仲淹等人据理力争,想要和谈的大臣们,全都哑火了。
西夏又再次背叛了?
就连去宣读圣旨赐称号的使团,都被拦在了西夏京都之外?
发生这样离谱的事情,就连这些巧舌如簧的大臣们,也没法违背良心说李元昊就是忠心于大宋的!
更不用说二十年后,西夏板上钉钉的再次反叛了呢!
范仲淹等人已经知道,李元昊那边是看不到天幕的,所以准备打个信息差,撕毁和谈,趁机灭了西夏!
【说完了庆历和议,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宋仁宗一生中干的最大的事情,由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一听见这话,所有人一个激灵:终于到重头戏了!
秦始皇嬴政批改奏折的手停下了,将笔放在一边,随手拿过身边的侍从递上的布巾,擦了擦自己沾染了些许墨迹的手。
“总算来了,李斯!萧何!仔细记下来!”
“唯!”两人一个拿出布帛,一个拿出新作的纸张,随时准备开始记录。
汉高祖刘邦原本倚靠在榻上的身子瞬间坐直了。
“张良!萧何!记!”
“唯!”
萧何和张良也开始忙活了,他们汉朝初立,很多的政策和制度还在制定和修改中,这些改革政策,即便是用不上,也能用来作为参考。
果然还是白嫖的比较香啊!
【李元昊提出议和,宋夏之间没有了战争,边境也稍微安宁了一些,宋仁宗赵祯想想范仲淹的才能,认为他就这样一直呆在边境实在是太屈才了。】
【赵祯一道圣旨就将范仲淹召回了京城,授予他枢密副使的官职,又提拔了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四人作为谏官。】
【这四人皆是以性情耿直,敢于直言不讳而闻名朝野,是以并称为“四谏”。】
【宋仁宗的这一系列对于官员的调动,明显就能看得出来,他是有意成为大宋的中兴之主的,想要用好这些大臣,让宋朝更进一步。】
【赵祯知晓范仲淹的本事,便想要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友友们对于宋朝的官职可能不是很了解,宋朝没有宰相这个称谓,却有握着宰相实权的官员,这便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而参知政事的职位,也不简单,简单来说,这就是宋朝的宰相候补,是为副宰相。】
【宋仁宗赵祯第一次提出提拔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范仲淹推辞不受,庆历三年八月,赵祯直接罢免了原来的副宰相王举正,再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王举正:喂我花生!!喂我花生啊!!}
{哈哈哈,为了范仲淹,直接罢免了一个副宰相!真不知道应该说范仲淹得圣心还是王举正倒霉啊!}
{范仲淹一生都在得罪权贵,有些是他自己得罪的,还有些是间接得罪的!}
{王举正这个就是非常典型的间接得罪,这位可是礼部尚书王化基的儿子,王家也是官宦世家,好不容易看到了自己的儿子马上就要成为新的再宰相了,结果范仲淹冒出来,全完了!}
{王举正这个人其实也还算是不错,但是要真的论起政治才能,肯定是比不过范仲淹的,再加上宋仁宗当时有意改革,让范仲淹替换王举正实在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别把王家想成坏人啊!王家人是那种比较正直的官宦世家,做官做人都是很清正廉明的,王举正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文雅宽厚,这种调动是为了大宋好,王家会理解的!(大概!)}
{欧阳修变成了谏臣?我还真不知道欧阳修还干过这种工作啊!}
{蔡襄不也是,我对他最大的了解就是他的字写的是真好!}
{欧阳修,又一个语文书常客!!嚎啕大哭.jpg}
宋仁宗赵祯听到天幕提起自己罢免王举正的事,有些不好意思,毕竟王举正当初作为副宰相,确实是没什么过错的,但是谁让范爱卿更厉害,对自己更有用呢?
唉,只能委屈了王爱卿了啊!
正在朝堂上的王举正无奈的翻了个白眼,他能怎么样啊!
没想到后人也有这种阴谋论调啊!
后人们,你们就不能把你们的老祖宗想的高风亮节一点吗?
他王举正不说是什么圣人,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分得清的!
再说了,罢免他副宰相一职的人是皇帝,他怨恨范仲淹干什么!
皇帝想要搞改革,他可搞不了,不赶紧溜走,在朝中等着陷入**吗?
改革这种东西可是最难的!一个弄不好就能把自己给送进去啊!
他疯了还在这杵着,挡着官家看好的人才的路!
王举正本来都准备好要收拾收拾东西去许州做知州了,没想到天幕竟然要讲他们这个朝代的故事,这不得快点来朝堂上看热闹啊!
在家哪有当着当事人的面吃瓜有意思啊!嗑瓜子.jpg
虽然提到他了,但是不慌,他王举正可不是今天的主角!
范仲淹当初也没想到,为了让自己升官,官家竟然把原来的副宰相给调走了!
范仲淹不太好意思的揪揪袖口,唉,是不是自己在第一次被授官的时候就答应,王相公就不会被罢免了啊!
要不,想个办法再给他调回京都?
王举正要是知道范仲淹在想什么,估计能被惊的跳起来:他真的做许州知州也挺好的!!
【说起庆历新政,那我们就要先来看一看当时北宋面临的困境。】
【北宋立国时,为了能够实现中央集权、防止再次出现五代十国时地方割据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政治上,有同平章事做宰相,同时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又给配上了参知政事的副宰相。】
【军事上,则是设置了三帅分别统领军队,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又设置了枢密院掌控调兵的权力,财政上则是设置了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