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那些核物理和反应堆方面的专业知识,竟然信手拈来,如此精准,如此详尽,仿佛他生来就懂这些似的。
\"至于安全问题,\"李明远继续道,\"我们采用多重防护设计。首先是坚固的压力容器,然后是独立的安全壳,最后是外部屏蔽层。冷却系统采用双回路设计,一级回路和二级回路完全隔离,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
\"控制系统方面,我们设计了三套独立的控制机制——主动控制系统、被动安全系统和紧急停堆系统。任何异常情况下,反应堆都能迅速、安全地停止运行。\"
图纸上精密的冷却回路、紧凑的堆芯设计、强大的输出参数,仿佛向所有人证明着这个不可思议的构想的可行性。每一个技术细节,每一个安全措施,都经过精心考量,显示出非凡的专业素养和前瞻性思维。
陈工反复审视着图纸和黑板上的设计,脸上的表情从怀疑逐渐转为震惊,再到一种近乎敬畏的惊叹。他摘下眼镜,使劲揉了揉酸痛的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所见。
\"这...这简直是...\"陈工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颤抖,\"如果真能实现,将是工程史上的奇迹!\"
七院的张教授也瘫坐在椅子上,瞪大眼睛看着李明远,仿佛在看一个从天而降的异世界来客。核动力航母是星条国的终极梦想,连北极熊国都还在为此绞尽脑汁,而李明远竟然要将核反应堆塞进一个飞行器?!
\"李总工,\"刘副司令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默,他的语气变得无比郑重,\"这个计划...真的有把握吗?\"
李明远放下粉笔,环视一周,看着这些被震惊得说不出话的专家和军官们,嘴角微微上扬。
\"刘老哥,记得一年前你问我'长风'导弹有没有把握时,我是怎么回答的吗?\"
刘副司令怔了一下,随即点头:\"你说,'不试怎么知道'。\"
\"没错,\"李明远微笑道,\"不试怎么知道?但这次,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有八成把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因为这一次,我们已经不再是从零开始。'长风'项目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基础和人才队伍,西北核电站的初步成果也证明了我们的核技术正在突飞猛进。\"
\"更重要的是,\"李明远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有一支敢想敢干、不畏艰难的团队。世界上没有什么技术是真正不可逾越的,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中不再有怀疑和担忧,而是充满了思考和敬佩。
刘副司令深吸一口气,突然挺直身躯,军人的气质瞬间显露无疑:\"李总工,我相信你!如果'鲲鹏'计划能够成功,那将彻底改变世界海战格局!我会全力支持这个计划,亲自向上级汇报!\"
\"我也支持!\"陈工出人意料地表态,这位固执的老工程师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虽然挑战巨大,但这正是我们技术人员毕生追求的机会!\"
\"七院全力配合!\"张教授也站起身,声音坚定,\"我们可以组建专门的核动力研究小组,配合西北核电站项目,重点攻关小型化反应堆技术!\"
会议室内的气氛再次沸腾起来,专家们围绕着核动力系统的各项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工程师们在图纸上指指点点,军方代表们则激动地描绘着\"鲲鹏\"未来的作战场景。这种氛围让李明远想起了前世互联网创业时的头脑风暴会议——只不过这次讨论的不是什么App功能,而是一艘能够改变世界军事格局的核动力飞行航母。
\"核动力航母!\"刘副司令的声音盖过了嘈杂的讨论声,\"星条国那帮孙子做梦都想不到吧?他们还在实验室里捣鼓核动力舰艇,我们直接来个核动力飞行器!\"
七院的几位工程师已经在纸上疯狂计算着各种参数,不时发出惊叹声:\"这种功率密度...简直难以置信!\"
\"小型化反应堆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必须提升至少三倍...\"
\"紧急停堆机制需要重新设计,考虑到高速飞行时的姿态变化...\"
在一片热火朝天的讨论声中,一个沉闷而疲惫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
\"等等,各位。\"
声音来自会议桌尽头,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转向那个方向。说话的是海军后勤部长赵将军,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将军,以严谨务实着称。他正揉着太阳穴,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忧虑。
\"怎么了,老赵?\"刘副司令问道,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你该不会又要泼冷水吧?\"
赵将军苦笑了一下,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
\"李总工,\"他看着李明远,语气沉重,\"核动力方案确实惊天动地,解决了动力源的问题,我对此表示由衷的敬佩。\"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圈兴奋的众人,\"但是,恕我直言,新的问题可能更加棘手——建造!\"
会议室内的热烈讨论声瞬间减弱,所有人都看向这位后勤老将。
赵将军走到投影屏前,指向\"鲲鹏\"的尺寸参数:\"各位看看这些数字。长度170米,翼展90米,高度也远超常规舰船。\"
他转身面向众人,表情凝重:\"我们现有的任何船坞、厂房,甚至秘密基地,都没有能容纳它进行整体建造和舾装的空间!\"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进刚刚平静下来的水面,激起了一片惊愕的涟漪。
\"难道要露天建造?\"赵将军继续道,声音中充满无奈,\"那保密性和建造精度如何保证?敌特和侦察卫星可不是吃素的!\"
刘副司令的兴奋劲儿被浇了个透心凉。他皱起眉头:\"新建一个大型船坞呢?\"
赵将军摇摇头:\"时间、资金、选址都是大问题。建一个能容纳'鲲鹏'的特殊船坞,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而且造价惊人。更不用说,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很难不引起外界注意。\"
他叹了口气,补充道:\"再说了,就算建好了,我们的起重设备能吊得动这种庞然大物吗?现有的龙门吊最大起重能力不过几百吨,而'鲲鹏'的单个部件重量就可能超过这个数字。\"
随着赵将军的分析,刚刚还兴高采烈的众人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实带来的沮丧和困惑。核动力方案带来的兴奋劲儿正被现实的冷水一点点浇灭。
\"或许可以考虑分段建造?\"七院的一位年轻工程师试探着建议。
赵将军摇头:\"常规舰船的分段建造是建立在成熟的船体结构和标准化接口基础上的。而'鲲鹏'这种前所未有的飞行器,其结构精度要求远高于普通舰船。一旦分段接口出现偏差,整个气动外形就会受到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那要不缩小尺寸?\"另一位军官提议,\"做个小一点的原型机先试验一下?\"
\"缩小尺寸就无法满足载机和航程要求,\"陈工立即指出,\"那就失去了作为航母的意义。\"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建造场地成了横亘在蓝图与现实之间的天堑。众人面面相觑,仿佛刚才的热情和希望都是一场幻梦。
刘副司令长叹一声,目光投向李明远:\"李总工,这个难题...有解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李明远身上,期待着这位\"奇迹创造者\"能再次给出惊人的解决方案。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李明远脸上的笑意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深了,仿佛一切难题都在他预料之中。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就像一个即将揭开宝盒的魔术师。
\"赵部长所虑极是,\"李明远点点头,承认了问题的严重性,\"常规思路下,建造确实是个大难题。\"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但谁说'鲲鹏'必须整体建造?\"
\"嗯?\"刘副司令一脸困惑,\"不整体建造?那怎么建?\"
李明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身后的助手做了个手势。助手立即上前,更换了投影机中的幻灯片。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令人匪夷所思的分解图——庞大的\"鲲鹏\"被精准地分割成十二个主要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尺寸标注和接口说明。
\"这是...\"七院的张教授眯起眼睛,试图理解眼前的图纸。
\"模块化制造!\"李明远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自信,\"我们将采用最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理念。\"
他走到屏幕前,手指指向不同的模块:\"主体骨架模块、左右翼段模块、动力舱段模块、指挥塔模块、机库模块、武器模块...这些核心模块可在全国不同的保密等级工厂同步秘密建造。\"
会议室内一片哗然,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你是说,把'鲲鹏'拆成十几块,分散在全国各地制造?\"刘副司令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没错,\"李明远微笑着点头,\"利用现有的大型厂房或稍加改造,完全可以容纳这些单独的模块。关键子系统可以预先集成到相应模块内,比如核动力系统安装在动力舱段,导航系统安装在指挥塔模块。\"
他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展示了一系列详细的接口标准和组装图示:\"最后,在选定的沿海秘密总装基地,像拼装巨型积木一样,进行高精度快速总装!\"
赵将军走近屏幕,眉头紧锁:\"这...这能行吗?这种大型结构的精度要求极高,分散建造后再组装,误差如何控制?\"
李明远胸有成竹:\"我们将采用精密的标准化接口和自适应连接技术。每个模块的边缘都设计有高精度的定位机构和柔性连接装置,可以在组装过程中进行微调,确保整体结构的精确性。\"
他指向图纸上的细节:\"看这里,每个接口处都有特殊设计的补偿机构,可以吸收±5毫米的制造误差,而不影响整体性能。\"
\"但这种规模的组装,需要特殊的起重设备,\"赵将军仍不死心,\"我们哪来那么大的吊车?\"
李明远再次切换幻灯片,展示出一套创新的组装方案:\"我们不用常规的龙门吊,而是采用多点同步提升系统。每个模块设计有专门的起重点,多台中小型起重机协同工作,通过精密的电子控制系统确保同步提升和精确定位。\"
随着李明远的讲解,会议室内的气氛逐渐从怀疑转向震惊,再到难以抑制的兴奋。这种模块化建造的理念,在当时的造船和飞机制造行业几乎闻所未闻,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大型结构制造思路。
\"这不仅解决了场地限制,\"李明远继续道,\"更能带来三大额外优势:第一,大幅缩短建造周期,因为所有模块可以同时建造;第二,分散风险,即使某个模块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进度;第三,提升保密性,敌人即使发现了某个模块的制造活动,也难以推断出整体项目的真实面貌。\"
他看向赵将军,语气坚定:\"简单说,就是让'鲲鹏'在敌人眼皮底下,'无声'地组装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