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周五,《xx点秋香》正式上映,无数人涌入电影院,想知道这部电影到底精彩到何等程度。
网络上,还没去看的人,眼巴巴的等着大家的分享。
“怎么还没动静?”
“没动静,就是好看的最好说明,否则怨言满天飞。”
“还在等待的可以买票了。”
等到十点后,首映结束,无数人揉着肚子走出电影院,这才迫不及待的分享道:“肚子笑痛了,怎么办?真就扶墙走出来!”
有人放上一张出来时候拍的照片,“扶墙出来的不止你一个。\/大笑”
“一部电影,造就了好多梗,网络上又要热闹好一阵了。”
“在下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人称对王之王,对穿肠。”
“西席先生: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
有人喜欢,自然有人厌恶,“张逸哲如此恶搞,是不是太不尊重历史名人了。”
“这又不是史书,一部喜剧电影,需要这么上纲上线?”
“每次有改编电影上映,都有人上纲上线,也不知道这群人怎么想的。”
“担心大家曲解历史人物。就像大家心中的偶像不容抹黑一样,只不过他们的偶像是历史人物。”
……
网络上的热议,让《xx点秋香》热度迅速攀升,凌晨直接出现在搜索热度榜。
而这时候,首映票房出来,破掉了原来的记录。
对大众来说,并没什么大不了。
对圈内人士来说,这才要命。
要知道,《xx点秋香》只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制作成本还没同期上映大片的零头。
现在一举夺魁,将同期上映的大片压下,大家怎么看?
《《xx点秋香》污化历史名人》
《《xx点秋香》,一部满分喜剧》
《张逸哲不尊重历史》
......
第二天,大家再看新闻,发现风向变了,传统报纸和电视媒体对这部电影贬多过夸。
有的认为《xx点秋香》制作得好,一部高分喜剧。
有的认为张逸哲污化历史名人。
网络上更是吵成一片,媒体的立场旗帜鲜明的与大众割裂开来。
等到中午,微博热点话题都被张逸哲、《xx点秋香》等相关的话题所占据。
热门搜索词条也变成了张逸哲与《xx点秋香》的事。
许景澄来到张逸哲豪宅,“之前就有媒体报导,怪你不该拿历史名人恶搞。我还以为如之前那样,个别卫道夫站出来搏关注。现在一看,骂声一片,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推动。”
张逸哲已经关注到媒体对他的差评,周晓露有打电话过来提醒,其他人要么打电话,要么发信息过来。
只是他目前还没采取任何动作,而是在冷眼看着媒体的闹腾。
见许景澄打电话不算,亲自跑过来劝说,也就说道:“两个电影世界尘埃落地,之前的不满纷纷爆发。
其他见不得我好的人,见到背后有人推动,想方设法的趁机落井下石。
另外,现在可是暑假档,每个周末最少也有两部大片上映。
我这么一部小成本电影力压群雄,其他电影怎么看?”
张逸哲说得,许景澄当然明白。
正因为如此,才给人一种举世皆敌的感觉。
整个娱乐圈,似乎没人想见到他的好。
不过,张逸哲之前的动作,确实得罪了不少人。
中木那边就不说了。
丽春影视,当年因为拒绝在宴会上献唱,还踩了庆功宴的男主角,被某些人记在心里。
利亚那边,虽然梅拉妮·摩尔登门致歉,但并不能说明对方心里就没记恨这事。何况这种事,又不需要她亲自动手。
加上其他见不得好的人……
许景澄问道:“不尊重历史,污化历史名人可是一顶大帽子,你这里是不是该采取一些行动?”
“有人想采访我?”张逸哲直截了当的问道。
许景澄点点头,“有人觉得现在是个采访你的好机会。一群媒体搬弄是非,颠倒黑白,忘记这是一部喜剧,而不是纪录片。所以打电话给我,想给你一个上台的机会来澄清自己。”
张逸哲并不认为上台就能澄清自己,特别是对手太多的情况下,“对手太多太强,站出来回复等于是引火烧身。
他们是巴不得我站出来,将问题引导至污化历史名人身上,从而忽略电影本身。
我会站出来,但不是现在。
而是等半个月,到时候电影热度下降,我在站出来,而不是去跟他们硬碰硬。
现在的话,他们要吵,先让他们吵去,正好给电影打广告。”
许景澄疑惑道:“所以,你准备就这样看着他们闹?”
“当然不是。”
张逸哲当然不可能任由他们在那里闹腾,“我已经让让工作室那边准备一份通告,强调这是喜剧电影,看情况再决定是否放出来。
另外,媒体闹腾不了多久。
现在毕竟是网络时代,不是过去只有电视与报纸的传统媒体时代。
这种一边倒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大众的反感,你去看微博等平台就知道,骂声一片。
那些新闻下面的评论也是,骂声一片。”
许景澄有看到,“那你也要看到,受媒体影响的人也不少。”
张逸哲说道:“这是没办法的事,你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就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许景澄认同的点点头,“我已经提醒邓致远、黄诚等人,让他们面对记者提问的时候避开,或者是回答不相干的话。但他们在外跑宣发,被媒体追着问,不是一个事。”
张逸哲再次强调道:“媒体不可能一直这样。另外我已经让公司律师那边收集媒体的报道,准备好就去法院提起诉讼,让法院给他们递传票,起诉他们对我的诬蔑等。”
没想到张逸哲还想与媒体对簿公堂,许景澄提醒道:“这种事,哪怕上法院,也很难有结果。”
媒体有法律赋予的权利,而张逸哲是公众人物,有时候报道有失偏颇,这是在所难免。
何况媒体也不是傻子,会留下把柄给张逸哲。只有那些小媒体,为了夺人眼目,才会以身试险。
这个官司,难在界定上,最后结果如何,很难说。
张逸哲当然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哪怕不明白,律师那边也会给他解释,“我这么做的目的,除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是耗着他们,让他们在这事上消耗的金钱,是他们收益的数倍。再说万一赢了,我可以让他们付律师费,还能大赚一笔。”
许景澄郑重提醒道:“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两败俱伤,还将他们给得罪。以后让他们找到机会,专门给你上眼药。”
这种办法很蠢,那些小媒体巴不得借此扬名。
但你不给他们一个教训,这群家伙往后更加肆无忌惮。
“我准备一个律师团,将他们一起告了,逼得他们不得不组建律师团来应对。”
许景澄最终没能说服张逸哲。
不过,等他离开的时候,再看新闻,已经不再是一边倒的讨伐,估计是看到了大众对他们的不满。
等到晚上,讨伐张逸哲污化历史名人的新闻已经没多少,被其他新闻所取代。
但在搜索的新闻热度榜,还有微博上,依然排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