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唐之混世异姓王 >  第892章 扶州城

暮色如血,将松州西北方扶州城的城墙染成暗红。

残阳余晖下,旌旗猎猎作响,十万唐军的营帐连绵数里,似一片黑色的海洋,与远处吐蕃军营的金顶帐篷形成鲜明对峙。

多日行军之后,唐军两路主力,终于在扶州城汇合。

扶州城将军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诸位将领凝重的面庞。

李靖拄着雕花檀木杖,缓缓步入将军府议事厅。这位唐军老将,虽已征战多年,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举手投足间尽显沙场老将的威严。

他的到来,让原本嘈杂的议事厅瞬间安静下来。

主位凌云起身相迎,恭敬地说道:“李将军,长途跋涉,辛苦了。如今大军已合,吐蕃就在城外,还请将军指点破敌之策。”

李靖在唐军中素有军神之称,大大小小的战斗不知道指挥了多少,可以说战功赫赫,让当年之敌闻风丧胆。

就算是凌云,也得给他几分薄面。

李靖微微点头,目光扫过厅内众将,沉声道:“吐蕃此番来势汹汹,二十万大军屯于城外,不可小觑。但我大唐军威赫赫,岂容番邦放肆!”

话音刚落,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便起身说道:“末将以为,我军兵强马壮,士气正旺,不如主动出击,以雷霆之势,直捣吐蕃中军大营。吐蕃虽众,但我军精锐尽出,定能一战而胜!”

执失思力的提议,得到了不少年轻将领的响应,他们纷纷表示愿为先锋,冲锋陷阵。

然而,左武卫将军刘进达却摇了摇头,说道:“吐蕃军队在高原征战多年,战力剽悍,且占据地利。

若贸然出击,恐中其埋伏。我军长途行军,虽士气高昂,但也需稍作休整,摸清敌军虚实,再寻战机。”

刘进达的话让议事厅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一时间,众将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人主张正面强攻,以兵力优势压垮吐蕃;有人提议分兵包抄,断其退路;还有人建议坚守城池,等待吐蕃军队粮草耗尽,不战自退。

凌云静静地听着众将的争论,心中却在盘算着更深远的战略。两军汇合,他很自然的成了三军统帅。

他深知,此次与吐蕃的决战,不仅关乎一场战役的胜负,更关系到大唐在西南边境的长治久安。

若不能彻底击败吐蕃,吐蕃东扩的野心便不会打消,边境百姓将永无宁日。

“诸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凌云终于开口,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但吐蕃军队绝非等闲之辈,松赞干布更是一代枭雄。我们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正视敌军的强大。”

凌云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手指向吐蕃军营的方向,继续说道:“吐蕃军营扎在扶州城外的开阔地带,看似无险可守,实则暗藏玄机。

其左翼依托山势,右翼临近河流,后方又有粮草辎重营。若我们正面进攻,敌军可凭借地利,左右呼应,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

“那依王爷之见,该当如何?”李靖饶有兴趣地问道。

凌云微微一笑,说道:“我们可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派遣一支偏师,佯装从正面进攻吐蕃军营,吸引敌军主力。

同时,以精锐骑兵绕道吐蕃军营后方,突袭其粮草辎重营。粮草乃军队命脉,一旦辎重营被破,吐蕃军队必然军心大乱。

此时,我正面大军再全力进攻,定能一举击溃敌军。”

“此计虽妙,但绕道突袭辎重营并非易事。”李靖皱着眉头说道,“之前一战,王爷用此计,已经让吐蕃吃亏,只怕,此番其军营后方设有重兵把守,且道路崎岖,我军骑兵长途奔袭,难免会被敌军发现。

一旦行动暴露,不仅突袭难以成功,这支骑兵也将陷入险境。”

凌云点了点头,说道:“将军所言极是。所以,我们需要一支熟悉地形的向导队伍,为骑兵指引道路。

另外,可在突袭部队出发前,制造一些假象,迷惑吐蕃军队。比如,在其他方向虚张声势,让吐蕃误以为我军有多处进攻点,从而分散其兵力。

计谋虽然老套,然而,一而再,再而三,松赞干布若是平庸之辈,还真不一定可以成功,可,他是聪明人。”

这时,一直沉默的赫瑗说道:“王爷之计甚好。末将愿领一支人马,在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为突袭部队争取时间。”

执失思力也不甘示弱,说道:“我愿率骑兵担任突袭任务,定将吐蕃的粮草辎重化为灰烬!”

其他将领也纷纷请命,愿意为破敌贡献力量。

在凌云立马进行安排,作战计划逐渐完善。各路人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只待时机成熟,便向吐蕃军队发起致命一击。

计定,两军将领自然少不了一场情感交流,将军府内,酒宴摆开,军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似乎,大家已经把战争抛开。

只是,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这不过是战前的安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