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会议不是要去讨论怎么营救八十八师残部官兵的吗?
是已经商量完了还是压根就没开始?
宪兵司令部和梅机关的人不是已经来了吗?
现在却在台上不发一言,合着就是过来旁听的?
不是说日本人那边是要拿新经济政策来跟上海的新闻界谈条件的吗?
那谈判的人呢?
台上就只有小滕弘一和张光年两个文职,他俩谁有资格代表日本的外务省?
……
王二毛蹲在隔墙上,感觉自己被卡住了。
这里正在进行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打官司、派学生,难度自然都有,可哪有什么刀光剑影凶险万分?跟之前大家在天台上预想的那些个流血冲突生死一线,差了可不止十万八千里!
就这种程度吗?
现在怎么办呢?
看时间,已经过了六点,外面的布置应该早都已经就位。
洪门的接应,四哥的后路,现在统统都卡在了门口,可问题是…… 这里并没有到万不得已,甚至可以这么说,真正的较量,人都还没凑齐呢!
五夫子商会这边,明显空了个位子,直到现在也没见有人上去,不用问,最重量级的菊老还没露面。谭秋萍说过,他是跟张光年一起来的会场。现在,就只张光年一个坐在台上,但以他的水准,一个何校长就已足够拿捏,再往后呢?还能指望由他来开启真正的核心议题?
不可能的!
对方的主事之人必定也还没到,现在守在台上的这些,用广东话讲就是马仔,他们存在的意义无非是要留住这些人。
外面天已经亮了。
暴雨过后,天还是阴的,晨光透过彩色玻璃从窗口泛了进来,弱弱的铺衬在了台上的灯光之下,再过一会儿,应该就会延展到观众席里。到那时,场子里虽不会有太过亮堂,但可见度将会明显改善,自己这边,已经撑不了太久。
……
现在就动手吗?
他在心里问了自己无数遍。
无数个理由,无数种假设,相互纠缠着否定着,已经快让他的脑子难以负荷。
抽冷子往台上打上几镖,是他跟张友庭预先定下的暗号。等到台上一乱,他接着就能抢去门口想办法把外面的日本兵给吸引进来,张友庭这边只要看见大门开了,手里的烟幕弹就能往台上台下随便招呼,洪门的人里外一夹,只要把门顶住三两分钟,那今天的这场就算完事了。
可这时机又该怎样把握?
开关就在手里,现在能开吗?
行踪已被发现,好在是自己人,问题不大。但人家也已经明确告知,这里会有大事,而且会要死人!他只能信,也不得不信,因为那人没必要骗他。这颗蜡丸背后所隐含的意思,是承担,是宠溺,是青山不绝!
可他不能走啊!
他也可以有承担,有宠溺,青山不绝,非要走了才能做到吗?
现在就动手,大家一拍两散?
可现在后续的事情还没发生,青山的人宁可去死也要完成的事,被自己这么横炮一打,后果会是什么?
神经病啊!
王二毛现在想骂人。
他发誓,如果最后给他知道这人就是刘建周这个老憋样子的话,他会把全世界最脏最臭最没教养的各种脏话全都给他劈头盖脸的来上一遍。
可他现在,无法可想,只能卡在墙上!
……
会场里静了足足能有小十分钟,当然,切切搓搓的小声议论从没停过,但没人上去正式发言。
这时,何炳松那沙哑的声音又说了话。
“各位,为国取材,自要谨慎,但也不必负担过重嘛!今次机会难得,给到我们准备的时间也很短,我个人认为,再要筹办一次大规模的招考不太现实。还是那句话,出于公心,自然就能做到公平,这份名单今天就要敲定,所有的学生…… 三天之内就要集合起来。留给大家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这次,台下倒是有人马上应了。
“何校长,要么侬来定个章程。大家各有各的主张,就算有点道理也不是人人都能买账。”
这话倒是一针见血,他刚说完就有人跟着附和。
“就是就是!何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相轻,要做到相互买账,谈何容易!阿拉上海的高校,哪一家不是在国内挺括响亮?真要按照学堂来分,打开了头都分不清爽。”
他那一句何老,自然而然把何炳松划出了高校圈,这就可以纯粹以个人威望来说事了。
说实话,能争能抢的,刚才都已经经历了好几轮,坐在前两排的那些个校长院长,早都已经一个头两个大,现在这样,确实省事。
所以众人纷纷赞成,倒是携手通力把何炳松给架了起来。
这种时候,再要让着谦着,那就是不懂事了。
“那…… 好吧。老夫就来做个建议,也算是抛砖引玉,如有不到之处,大家随时指正。”
“何老大才,请讲请讲!”
大家客套过后,都静了下来,各自屏息凝神。
“老夫所想,从来择才而用、量才而取,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考,二是举,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不留遗珠。我们办现代的学堂,面向社会,重考而轻举,是因为基础教育需要普及,放低门槛,让有条件有志向的少年人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求学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具备基本的知识。所以,考试公平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一段套话,大家继续屏息凝神,等他讲但是。
“但是,今次的选招有所不同……”
果然!
“我们送学生出去,不是给他们一个机会去学知识做学问,而是给我们自己一个机会,给我们国家一个机会,可以在某一专业某一领域,得到合适的人才。我想请问诸位,在这其中要考量的,难道仅仅只是学生的能力吗?在这其中要考量的,难道不是我们这些人的视野和眼光吗?要讲公平,学习能力只是一个方面,专业的方向,潜在的贡献,预期的收益,短板的补缺,这其中哪一条哪一点,不是我等需要反复思量的重点?”
这个角度实在太过刁钻,顿时把场下的很多人直接说懵了。
是啊!
从这个层面上看,先要接受考试的,哪是什么学生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