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这番话听得李顺子心疼不已,不由得对顾连山生起埋怨:“连山是个糊涂的!听了棠丫头几句挑拨,竟是狠心的将你休出家门!”
提起顾连山,张氏满心复杂,但更多的还是恨!
见李顺子站在她这边,便故意往顾连山头上泼脏水:“朗哥儿跟玥丫头眼看着就要娶妻嫁人,他怕我问他要聘礼嫁妆……”
听到这的李顺子浑身一个激灵,昏热的脑子瞬间冷静下来。
确实,林家这对兄妹眼瞅着要娶妻嫁人了,定然是一个要聘礼,一个要嫁妆。
这兄妹若是顾连山的种,那聘礼嫁妆合该他出!
可这对兄妹是林家的种!
养大他们已经是天大恩情了,还想顾连山出聘礼嫁妆?
就是那冤大头也不能这么干!
李顺子抿了抿嘴,忽然又有点理解顾连山了。
张氏一直暗中注意着李顺子的神情反应,见他变脸不说话,心里便明白了。
这人虽说对自个儿动了心,但不是个大方的主,跟顾连山不一样,出银子养自个儿可以,若是让他出银子供养儿子读书,八成是不肯的。
张氏顿了顿,接着道:“林家当年虽说败了,可俗话说的好,‘破船还有三斤钉’!林家多少还是有些积蓄的。
还有林家村的那座院子,全是砖瓦建的,当初建那院子时,可是花了二十两银子!如今若是转手卖了,再不济也能换回十五两银子来!”
十五两银子!!!
李顺子浑身一震,当即瞪大了眼:“林、林家的院子竟是这般值钱?”
“没错,就是这般值钱!”张氏点头,接着又叹了一声气。
“我原想着,不让朗哥读书了,让他去找个东家做账房先生。另外再将那院子卖掉,让他带着银子跟我一起搬到上河村来住,花个二三两银子,在顾家旁边建一座小院。
余下的银子,足够他娶妻养活一大家子的。有顾家在一旁护着,想来也没人敢欺辱他,我这个当娘的没本事,只能帮他筹谋到这般地步。”
李顺子听得快要红了眼:“已经够好了!建三间砖瓦屋子,三四两银子足够了。余下的十一二两,别说是娶一房媳妇,就是三四房媳妇也用不完!”
“是啊,我也是这么跟平安他爹这么说的,可偏偏他不信!加上又听了棠丫头的挑唆,便不顾情分的将我休弃。”
说到最后,张氏红了眼,低头用帕子拭泪,紧跟着又抛出诱饵:“平安他爹就是个蠢的!等卖了林家的院子,那银子我也不可能全给了朗哥儿,多多少少也会补贴点家用,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对对对!你是个贤惠人,那般多的银子自是不可能全给了朗哥儿。况且你还给顾家生了两个孩子,别的不说,只看在孩子的面上,那银子多少也该给家里留点儿!”
李顺子此时彻底被张氏的话哄住了,满心满眼都是那十五两银子,觉得顾连山这回确实犯了蠢。
你说说,你是张氏的男人,朗哥儿没经过事,张氏又是个妇人家,真要卖院子,张罗这事的,还得是家里的男人出头露面!
院子一卖,银子一到手,给不给朗哥儿银子、给多少等,不全都是你说了算?
你是一家之主,只要银子握在手里,谁敢跟你闹?
看出李顺子动了心,张氏笑着说道:“等翻过年天暖和了,我便张罗着将院子卖了,先给朗哥儿娶房媳妇,再将玥丫头发嫁出门子,余下的银子,我用来防身养老。”
若是个精明的,此时应当察觉出来,张氏的话透着古怪。
前面话里的意思是将余下的银子给儿子,这会子又说余下的银子她自个儿留着养老。
这嘴里没一句实话。
可惜,李顺子此时全被那不存在的“十五两银子”勾住了,听到张氏说要自个儿留份银子防身养老,双眸亮的惊人。
“你还年轻,哪里就需要养老了?再说了,一个妇人家还是得有个男人靠着才行,不如、不如再找一个……”
这话一出来,张氏立马低头故作羞臊。
李顺子也红了脸,不断地搓着双手,有些期待,又有些不安。
张氏侧对着他,又低着头,让人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只见她抬脚朝外走:“你还没吃饭吧?我去给你煮些吃的。”
李顺子起身拦住她:“别忙活了,我早上吃过来的。我不能多待,家里的老娘去置办东西去了,我也该走了,再迟迟不去,怕是会惹人怀疑。”
说到最后,李顺子怕张氏误会他话里的意思,又解释道:“你别多想,我这话没啥意思……”
“我知道你的意思。”张氏打断他,脸颊泛红,“你这是为了我好,我这心里都明白。”
李顺子心里滚烫滚烫的,越发觉得张氏是个善解人意的,顾连山将人休弃,真真是瞎了眼!
俩人在门口处又说了一会儿话,虽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可双方之间的气氛上升到了新阶段。
直到真的不能再耽搁了,李顺子这才转身离开,往角门走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氏小媳妇一般,紧跟在他身旁,亲手将角门打开,送他到门外。
李顺子依依不舍的看着她:“别担心家里的柴火和粮食,明儿我就给你送一车来!”
张氏假意推脱了一下:“哪里次次都让你破费,我这心里愧疚的慌……”
“愧疚啥?你们孤儿寡母的,眼下有了苦难,我理应多照顾你们一些才是。”
李顺子觉得这没什么,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眼下有了想娶张氏的打算,自是要先哄着人。
冲张氏挥了挥手,李顺子沿着原路回去。
张氏没第一时间关门回院,而是一直站在门外目送着他,眼神非常不舍,像是妻子在送自家男人出远门。
李顺子时不时的回头望一眼,不断地喊着让她回去。
等李顺子第三次回头让她回去时,张氏这才回了院子。
将门关好,脚步急匆匆的进了屋,端起地上的火盆,送回到南间里去。
南间里此时已经没有了暖和气,床上坐着的林玥脸色难看,一直忍着火气。
这会子见她娘将火盆端回来,便知那个姓李的走了。
心里的厌恶再也忍不了,冷言冷语的质问起张氏:“你也是会绣花绣草的!到那绣坊里接些活计,哪怕累些苦些,可好歹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怎么非得这见不得人的路子?!”
这话戳中了张氏的痛脚,这是骂谁呢?
什么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她如今不干净了?不清白了?
张氏气得白了脸,伸手便要打林玥!
“你打!”林玥这回没退让,硬着头皮让她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姓李的迟早知道你在骗他,林家村那边也早晚会找到咱们!”
张氏高举着巴掌,看着闺女一脸倔强,愣是下不去手。
她跟夫君总共就两个孩子,不管是小子还是闺女,她都心疼的紧。
如今姑娘大了,脸面最是金贵,可不能随便上手打。
僵持了一会儿,张氏收回巴掌,一屁股坐在床边,眼泪啪嗒啪嗒的掉了下来。
“我知道你心高气傲,瞧不上娘的做派!娘也不想这么干,可咱们娘三如今处处都要花银子!”
张氏抹了把眼泪,细细与林玥说起要用银子的地方。
“每月两百铜子的租子,咱们娘三的吃喝拉撒,哪样儿不要银子?
另外还有你哥读书要银子,娶妻要银子,你出嫁也要银子,只这三样便能压垮娘!
莫说娘一个人接绣活,就是咱们母女俩一起接绣活也供应不了这么些开支!”
“你勾搭姓李的就有了?”林玥不信这话,李家可不是什么富户。
“那姓李的家里是个什么情况,你也是知道的,你就是再如何哄他,他也拿不出银子来!他若有银子,也不会到了这般岁数都没娶上媳妇!”
“李家是不富裕,可也没穷到娶不起媳妇。”林玥基本没去过几次上河村,有些事她是不知道的。
张氏道:“那姓李的早些年曾定过三门亲事,但与他定过婚的姑娘一死两伤,外头人便传他克妻,这么些年来,便一直没娶上媳妇。
李家若是挤挤,还是能凑出几两银子来,尤其是家里的那头牛,虽说品相不是很好,但好歹是头母牛,年岁也不大,卖个十几两银子还是可以的。”
听到这话的林玥却觉得她娘疯了:“人家那牛怕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人家会舍得卖?就算真卖了,那银子会落到你手里?!”
“这你别管!”张氏一脸笃定,“娘不会嫁给他,娘只不过是想从他身上弄些银子出来,尤其是那头母牛!
若真是卖了,换来的银子可以送你哥进一家好点儿的学堂,咱们一年内也不用再愁银子的事。”
说完,她起身离开,神色果断。
林玥沉默下来,她娘的手段连她奶都佩服,她想算计的事,很少有失败的。
这次一脸笃定,怕是想好了计策。
从南间出来,张氏站在在北间房门口外,踌躇着不知道该不该敲门进去。
犹豫了一会儿,想起李顺子给的二百铜子还在儿子屋里,只好硬着头皮敲了敲门。
“朗哥儿,娘进来了?”
“进来吧。”林朗竟是回应了她一句,让张氏又惊又喜。
推门进去,发现儿子还在书案前坐着读书。
张氏瞬间心疼了:“歇一会儿吧,看了这么久的书,仔细累着了。”
说着,上前想帮他整理一下书案。
目光落到书案一角,张氏顿了顿,先前她拿进来的那串铜子就放在上面,怎么这会子没了?
看了儿子一眼,张氏试探着问他:“朗哥儿,这书案上的铜子……”
“我收起来了。”林朗大大方方的承认是自个儿拿的,接着又一脸不解的问:“怎么?那铜子不是拿来让我买墨锭的?
我以为您一直记着我想买墨锭的事,这才送了二百铜子到我屋里,原来不是啊?看来,是我会错意了,我这就把铜子拿出来……”
“没会错意、没会错意!”张氏连连摆手,忙拦住打算起身儿子,脸上陪着笑。
“那铜子就是拿来给你买墨锭的。娘早些年听你爹说过,好墨锭才能写出好字来!那二百铜子你先拿去买,若是不够,娘回头再给你拿。”
这话让林朗很是满意,心里的火气消散了一些。
他了解他娘,只要自个儿这么说,他娘保管二话不说立马依着他。
想到此,他又冲张氏笑笑:“知道您担忧儿子的学业,翻过年后,儿子便想下场试试,若是能高中,那咱家的日子便能好起来。”
这饼正好画到了张氏心坎上,她一脸欢喜:“我儿一定能高中!”
林朗自负一笑:“儿子觉得也是,一定能高中!”
他自认才高八斗,近两年又一直潜心苦读,明年的院试他一定能高中!
张氏对儿子的自信非常看好,指了指外头:“那外头的大缸里,还有半只鸡,娘这就去给你炖上。你好生在屋里读书,等下晌的时候,就可以吃了。”
半只鸡?
林朗嘴里泛起口水来,矜持的点了点头:“也好,冬日夜长日短,晚饭早些年吃,吃完也能早些休息,明日接着早起读书。”
对于儿子的勤奋,张氏笑得合不拢嘴,轻手轻脚的离开北间,并将房门带上关好。
出了屋,外头这会子起风了,冷风吹的人睁不开眼,但张氏一点也没抱怨。
她先将灶膛点着,烧了小半锅热水出来,随后将冻得像石头的半只鸡放进去解冻。
等鸡肉解冻完成,捞出剁成小块。
再将剁成块的鸡肉放到换过水的锅里,最后盖上盖子,添柴烧火熬煮。
张氏煮饭的手艺不怎么样,若是以往,林家兄妹可能还挑刺一番。
可眼下,受过一番苦的兄妹俩,再没有挑刺的心思,只求一日两顿饭,每顿都能吃饱,隔三差五的再来顿肉就行了。
就像锅里的半只鸡,另外半只是三天前吃的,剩下的半只留到了今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