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面容,圆瞪的双眼,无不在向人诉说着景庆帝死前有多么的愤怒乃至怨毒。

饶是以武茂川的见识心性,见此也是心头发紧,神色紧张。

“你们……怎么会这样?”他低声责问着面前两人,也看出了他们心中发虚。

“侯爷恕罪,是奴才一时不慎,没有照顾好主子万岁爷,才让他突然暴毙。”

叶小山忙把责任揽了过去,却也不尽不实,没把真相细节给说出来。

他总不能说是因为皇帝突然看到自己和如妃在自己面前来了场皇目前犯,才会气急攻心,暴怒而亡。

这等绿油油的事情,别说一个中风将死之人了,就是健健康康的好人,见了也得血压飙升,爆血管都有可能。

武茂川的目光在自己女儿和叶小山身上来回扫动,半晌才哼了一声:“好在皇上身上并没有其他伤口,任人细查也只能说是疾病缠身终于是龙驭宾天了。

可重点并不在此,而是在于皇上这一驾崩,宫里朝中又当如何?”

如妃这才开口,倒是显得颇为冷静:“这才是女儿急着请父亲入宫的原因所在。我们得即刻动手,管束全城,然后再向外传递皇上驾崩的消息,并召群臣入宫,商定接下来的大事!”

他们其实早就有了盘算,也在等着景庆帝驾崩,只是这一切终究还是来得过于突然了。

武茂川再度审视自己的女儿,声音都带上了几分颤抖:“你的意思是……真想趁着这个机会,彻底取赵氏而代之?”

“父亲,女儿没有其他选择了。若这时真立了别个皇子为新君,只怕到时死的就是我,就是我们整个武家了!”

武茂川不愧是镇守北疆多年,经历过无数次生死劫难的大将,此时虽然脸色一阵阵的变化,倒也并未失态恐惧:“你们还真是胆大包天了。”

“侯爷,这实在是为势所迫,不得不为!”叶小山这才低声道,“而且在奴才看来,当今天下,也只有娘娘才是最合适的新君人选。

您也看到了,这段日子在娘娘掌权之下,朝廷安稳,天下太平,这才是我大雍该有的样子。

可一旦让别个皇子继位,他们会做些什么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为江山社稷,为黎民苍生,我们必须做一些违背朝廷礼制的事情。”

“可你们就不怕被天下人非议,甚至是群起造反么?”

“只要有侯爷在,就没人真敢明目张胆地出来反对。至于暗地里的那些勾当,奴才自信还是能一一应对。”

“爹爹,这不光是为我,还是为了我们整个武家的安全。要是女儿输了,只怕到时我武家也将彻底被牵连,族灭都是轻的。”

武茂川彻底沉默,半晌后,才长长一叹:“想我武茂川,几十年来都是大雍忠臣,也以为自己这一生都将为大雍,为皇帝效忠到死……却不料,到头来,竟要走上这么一条乱臣贼子的道路!”

如妃再度盈盈地望着他:“爹爹,当初入宫就是你做下的决定,要不是你非将我嫁入宫里,我也不会……”

“不要说了!”

武茂川突然出声打断,脸上有纠结,有懊悔,有惊讶,但最终,还是变成了决然之色:“前日因,今日果……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下的业,既如此,那就让我把这罪过都担起来吧!

明日,你们就向所有人宣布皇上驾崩一事,别的事情,就都交我!”

听到这话,叶小山和如妃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齐齐低声答应:“是,一切都听侯爷(爹爹)的!”

……

次日一早,一个宛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就在京城里快速扩散——皇帝驾崩了!

虽然景庆帝重病中风,无法处理朝政的事实大家早已知晓,也都猜到皇帝已到了快要龙驭宾天的时候,但是,当这一刻真个到来时,还是让朝野震动。

景庆帝在位三十来年,无论恩威都是足够的,足以让许多臣民为之哀悼。

但同时,更多人所关注的,还是皇帝陛下的身后事。

早前已由如妃一介女流垂帘听政,可那是因为皇帝还在,需要有人为他分担朝政大事,可现在呢?

现在没了景庆帝这面大旗,总不能还让一个女子来主持朝政,甚至更进一步吧?

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啊。

满朝群臣,都怀着如此心思,在这个秋日的午后,进入皇宫。

只是,当他们穿过巍峨深邃的宫门,看到里头数以千计,顶盔贯甲,手持兵刃的禁军将士时,心头却又忐忑了起来。

尤其是在随着他们所有人入朝,重重皇宫门户次第关闭后,这种不安的感觉是愈发的明显了。

太和殿主殿之上,皇帝的棺椁停在那儿,可由人瞻仰。

而如妃,则穿着最郑重的宫服,脸上带着悲戚,坐在御座之侧,身前还竖着一道珠帘。

在群臣叩拜,并请娘娘节哀后,叶小山才一步迈出,沉声道:“诸位大人,主子万岁爷这次突然宾天,是宫中奴才们没伺候好。

为此,韦棠韦公公和其他几位一直伺候在主子身边的公公们,更是直接悬梁自尽,追随主子而去了。”

这话让所有人的眉头都是一紧,他们的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真不好说了。

但几个太监奴才而已,倒也不必花心思去琢磨。

“而今日,更重要的事在于,主子这一去,天下无主,而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当立刻定下新君人选。”

叶小山说着,又扫过头前那几个穿着明黄色袍服的皇子,看出他们都有些希冀,有些激动。

这让他的嘴角微微一勾:“其实各位都有所不知,主子万岁爷早在之前,就立下了遗诏,定下了继任新君的人选,那就是——”

他的话语为之一顿,然后目光在殿上群臣的面部一一扫过,并从容取出一道旨意,展开读道:“天下之重,非有德才者方能继朕之位。

而观满朝诸子,无一人深效朕躬,唯后宫如妃武氏,才能出众,德行兼备,又有治国之前功。

故为天下苍生计,为我大雍万年,朕意传位如妃武明月,望朝中百官能尽力辅佐,莫要因她为一女子而有所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