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明天吧。”方铜面色严肃,他也赞同这个做法。
下午,方银利用职务方便,给侄女找了很多关于陈相一案的记载。
方南枝一边看,一边时不时盯着系统商场,给上新补充。
秦彦也去国子监打听。
他想了想,直接借用了两位好友的力量,一个是世家子,一个是郡王府,肯定知道不少隐秘。
方铜在司农寺告假半天,去了周府一趟。
各自忙碌,到晚上,方南枝兄妹俩一对各自掌握的信息,基本明白了。
当年判断陈氏叛国谋逆的主要证据,一共有三条。
一是陈子君和大乾国太子的来往信件,信上提到了,南虎关。
是两关的交接点。
更有两人关于南虎关以北疆域的讨论。
简单说,就是陈子君和大乾国太子商议,割让一部分疆土,换太子出征。
想让刚登基的皇帝内外交困,而他好从中谋利。
第二个是一件龙袍,不准确,龙袍一般是五爪的,可陈府发现的,或许还没绣完,是四爪的。
如果当时是五爪,那陈氏的三族肯定跑不掉的。
第三个是,一份名单,是陈子君结党营私,共同把持盐矿的名单。
盐铁是朝廷专管的,动了这两样其中的一个,全是碰了朝廷的底线。
也就是说,三个关键性的罪名,压的陈子君翻不了身。
当时不仅物证齐全,还有人证。
有人交代了盐矿的具体位置,开采账册,朝廷接管后,发现确有其事。
总之,方南枝没看出什么这案子有什么不合逻辑的地方。
秦彦也分析。
“当时陈子君,用权倾朝野说也不为过。”
“他是丞相,文臣中过半是他的防御,此外他的两个弟子,还手握三十万兵权。”
“皇帝登基后,几次颁布的政令,比如科举从三年一次,到一年一次,扩建国子监等等,因为陈子君的反对,全都适应不下去。”
“甚至,陈子君插手后宫,有一嫔妃得罪了他,第二日人就死了。”
方南枝听的咋舌,她这位舅舅威势是够了,已经威胁到皇帝。
她要是皇帝,恐怕也寝食难安。
方南枝突然领悟到什么:“哥,是不是就算查出来,当年是冤假错案,也没什么用?舅舅输了,对吧。”
她觉得,当初更像是皇帝和舅舅的政治斗争,争取政权,舅舅输了,所以……
想想看,皇帝会愿意为曾经的心腹大患,洗清污名吗?
甚至还得泼两盆脏水。
她要是遇到敌人,就这么干的。
秦彦看着反应过来的妹妹,摸了摸她的小脸蛋。
“当年的皇帝或许是这样,但枝枝,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不说时间能化解恨意,但能让人从当时的情境走出来,更理智看待问题。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陈子君已经死了,皇帝也不是那个四面楚歌的新帝了。
方南枝似懂非懂,也就是说,皇帝或许没以前那么恨舅舅了?
可她还是叹气。
她靠着这些案卷,又接触不到当时真正的人证物证,或者相关人员,真的找不出来破绽。
“哥,你说陈勇会进京吗?”
方南枝眼神闪烁:“不知道他手里的证据是什么?”
秦彦敲她一个脑瓜崩:“或许也应该想想,他手里东西的真伪?”
“嗯,我不会被他当刀使的。”方南枝点头。
她是想等人进京后,想办法接触一下,但也不会全信了对方的话。
哪怕对方和自己是亲戚。
但她从小就被亲戚坑、被欺负,知道血缘这东西不一定就是亲近的。
见妹妹还有理智,秦彦很欣慰。
“若这案子是真的,枝枝,你想如何?”
方南枝想了想:“遵循律法吧。”
虽然会很伤心,自己的舅舅,不是那么正直善良忠心,是大坏人,但也不至于太苛责自己,让自己活在内疚里。
她愿意担责,此外,就是以先人为镜,告诫自己,不能再犯先人的过错。
秦彦很欣慰,他知道,枝枝没说,但心底很在乎亲娘,怕因为这事,枝枝钻牛角尖。
“还有,你和太子怎么相处?”
方南枝一愣,没反应过来,这两事有什么关系?
“如果案件真的有问题,皇帝不愿意翻案……”
“再或者,案件没问题,太子知道你的身份……”
秦彦斟酌着用词提点。
方南枝挠了挠脑袋,她头一次处理这样的关系,这么说,她可能会和太子站不同立场?
她摇摇头,不对不对,她不能靠自己乱想。
“我相信太子,也相信自己。”
相信她们都能明辨是非。
如果是冤案,她有格局不把怨恨牵连清衍,清衍不会为了顾忌皇室体面,而委屈她。
如果没有冤情,清衍也不会牵连她。
甚至,她还有底气,太子做了不一样的选择,她会伤心,但也会洒脱不强求。
而事情还没发生前,她不会质疑两人友情。
秦彦欣慰又骄傲,妹妹真的长大了。
门外,趴着偷听的三个大人,都把心放回肚子里,齐齐露了笑容。
就怕小姑娘突然遇到这事,想不开。
现在他们知道了,自家孩子真的很棒。
夜色,皇帝站在东宫,抬头望着明月。
清衍今日经过七轮的剧痛折磨,整个人瘫软在地,手指头几乎都动不了。
以前,他每日也只经历3-4次。
皇帝知道,太子的蛊毒更严重了,他的时间不多了。
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出现,又跪下。
“陛下,有密信。”
暗卫取出一个竹筒。
皇帝打开,看到里面的内容,眼睛微亮。
时辰到了。
早朝,方银等下朝后,特特求见皇帝。
皇帝也有意把他留下。
君臣二人进了御书房,不等皇帝商量要事,方银就跪下了。
“陛下,臣和三弟有罪。”
方银脑袋结结实实磕在青石板上。
皇帝先是惊讶,随后是沉稳。
“何罪?”
“臣的侄女,三弟的女儿,方南枝自幼没了生母,在三弟入赘前,饥一顿饱一顿,面黄肌瘦,吃了不少苦头。”
方银声泪俱下,把小时候,方家老两口如何偏心,方铜怎么养女儿,和他这个二哥的事说了。
重点突出方南枝的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