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魔印传奇 >  第19章 龟藏于兹(1)

1.天公将军

吴少迷惑不解地绕着土堆转了两圈,忽然俯身在土堆上抓起一把土,就着那孔洞透下来的光线仔细观瞧,但见那些尘呈现沙状,虽然细小但都是一些颗粒,而且隐隐透出一丝绿光。

“难道……难道这些尘土是那些秧草化成的?”

吴少有些不敢相信,他重新爬上土堆,再次跃起,抓住几根秧草用力一扯,这一次他没有摔倒,身子站稳后急忙观察手中的秧草,果然,几乎是在转眼之间,那些秧草化成了粒粒沙土,从他的手中滑落。

吴少沉吟半晌,却没明白其中的原由,他摇摇头不再去想,重又抓起一把沙土放到嘴边。

既然他现在被迫无奈要拿秧草来吃,而这些尘土是秧草化成,那就吃一点试试。此时吴少已是饿极,这神殿里若有木椅,他也可能扯下一条腿来啃。

但这赤豆秧草毕竟怪异无比,吴少将那少土送入口中时,犹豫片刻,只轻轻抿了几口便不敢再吃了。

吴少坐在土堆上,感觉那沙土并无味道,和寻常尘土并无分别,不过在进入腑中之后,还是隐约引起一阵不适。

见并无太大问题,吴少又抄起一把,连续吃了几口,腹内饥饿感大减,但这几口下去,倒是引得腹部略有些绞痛,但也似乎并未有更多异常,吴少彻底放下心来。

肚子不饿,吴少又盘算起来:“太清宫的人三五天找不到我,肯定断定我离开了,绝对不会想到我会进入这赤豆谷中,现在既然能填充肚子,大概坚持个七八天没问题,再过上三五日就得设法离开此地,那些秧草化成的泥土吃下一些短时间内也许没事,可毕竟不可能长久欺骗肚子。”

吴少一边想着,一边站了起来,他肚子不再饥饿,自然安分不了。

先前他进入神殿查看时,发现殿内两厢墙上有壁画,当时并未仔细看,现在他要看一下,弄清这位天公将军到底是何方神圣。

殿角有几根腐朽的烂木头和几块石头,吴少也没有理会,径自来到神殿一侧,见墙上蒙着一层尘土,便脱下衣服向墙上挥了挥,终于清晰地看到了一幅涂彩画面,见那些彩画上勾勒着些各色人物,大约有数百个之多,其中主要的也有十几个,但表现得什么意思,却毫无头绪。

吴少又来到另一面,拂去灰尘,见是同样的一幅彩画,同样用笔简单,但却极是传神。再仔细看时吴少明白了,原来这两边画面讲得是一个故事,内容是连续的,必须从这面墙上右边看起才能明白故事情节。

室内极其昏暗,画面上也还有灰尘,吴少只有睁大眼睛仔细看,才能看个大概,大约用了半个多时辰,两面墙上的彩画终于看完了。

那两边彩画分作八个场景,大概讲的是一个人的经历,但具体讲的是什么,却不清楚。

吴少想了一下,走到那块刻着“天公将军”字样的神位牌前,伸手一摸,后边光秃秃,并没有别的什么,他抬起头来,盯着那块石屏看了一会儿,转身绕到石屏后边。

石屏后边光线更暗,几乎与黑夜差不多,地方也较为狭窄,三尺远的地方便是后墙。

石屏触手清凉,一摸之下,吴少便知此物不凡,要知道,他现在体内充满寒气,现在这石屏竟然能使他感到一丝凉意,说明这石屏绝对不是普通石材做的。

吴少摸了一会儿, 心中一动,这石屏后边果然有字,而且如前面那石碑上的文字一般,是阴文隶书:“大良贤师天公将军纪。”

原来是一篇人物传记,吴少一边摸着,脑子里也同时出现了一篇文字。

文字并不长,大约一千余字,记载了一位叫张角的人一些轶事,张角青年得道,后来便游走四方,以道术救治世人,因他品德高洁,医术通神,百姓尊他为“大良贤师”。后来这位“大良贤师”见天下民不聊生,意识到若要普救众人,需医天下之病,于是创立“太平道”,号称“天公将军”,建立太平盛世。当时的朝廷得知后,便出兵剿杀,为了维护盛世太平,张角动用道术,将官兵杀得大败,却没想到天下因此更加纷乱,百姓更是流离困苦,张角见世事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从此心灰意冷,归隐千尺坪。

“原来这位天公将军并非什么神仙,而是一位豪杰的称谓,只是这位张角先生又是谁呢?似乎有些熟悉。”

吴少仔细想了半天,终于记了起来:“那不是黄巾贼首么?”

吴少小时听人讲三国,便知道有黄巾贼一说,后来在姜园读书,又读到了黄巾起事的一些记载,当时虽然看到过张角的名字,但他的注意力全放在刘关张和曹魏上面,根本没有多想那位黄巾贼首的事,现在费了好大的劲,这才想起了张角的名字。

吴少回过头来再去看那两面墙上的画,脑子里终于清晰起来,那八个场景中的第一幅画中,一位青年正从一位老者手中接过一卷东西,应该就是说他青年得道的事。

第二幅画中一个青年正为一位病人施法救治,旁边一群人正围着看,大略说的就是他普救世人的事。

第三幅到第七幅也好理解,都是可以从石屏的那篇纪上可以找得到的。

只有最后一幅吴少有些纳闷,因为最后那幅画只画了一个正在走向深山的背影,奇怪的是此人不是走路的姿态,而是脚下生云,向深山里飘浮而去。

“我记得书上记载,那位张角先生病死了,后来还被官府开棺戮尸,怎么这里反倒像是成了神仙?”

此时,室内又暗了下来,吴少知道又到了晚上,他坐回土堆边,抄一把沙土填进嘴里,努力吞咽下去,半倚着土堆,想着那壁画和碑纪上的故事。

碑刻和纪传之类的文章吴少也读过了一些,他知道上面的很多东西都存在夸大成份,一些饰美之词就算死人听了也会汗颜,但其中大部分东西还是可信的。这位张角先生的纪传可能是他的弟子或者后人写的,吴少并不全信,但其中一些说法虽然不同于史书,却极为合理,至少改变了他的看法。

张角看来并不是头脑简单、妖言惑众的黄巾贼,他极可能是一位道行深厚的高人,因为史书上便说他曾经得道,不但施药救治众人得到百姓拥戴,还在抗拒官府剿杀中呼风唤雨、裁纸为马,这都说明,张角曾经得道,很可能是一名大剑客。

如果张角真的是一名大剑客,那么也就好理解朝廷为什么总打败仗了,一名剑客就算面对千军万马,也如同杀鸡屠狗一般,虽然不能将人杀尽,但也绝对是无敌恶梦般地存在,根本无从抵御。大约寻常人不明白,便把剑气视为“邪术妖法”写入史书,还点明了以鸡血狗血来破解妖法,实在荒唐可笑,吴少成为剑客后便很清楚,什么样鸡血狗血之类,对付鬼魂也不一定有效,对活生生的剑客,根本无用。

既然是大剑客,那他怎么会失败了呢?吴少沉思良久,忽然醒悟到:对了,那一定是其它剑客也参与了进来,剑客可并不只是他一个!在古时,便有剑客御风而行的记载,更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剑动四方”的传说,张角那个时代,又怎么可能只有他一名剑客,想必是剑客云集,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搏杀,最终张角可能落败而去。

吴少又想到:那么此地恐怕也不是什么“祖龙衣冠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