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里面继续走去,在靠近西南角末端的一处地摊,那里围了很多人。

因为人多,常顺一时间没有看清老板的摊位上售卖的是啥物品。

不过能看见有三个人守在了地摊前,并不是只有一名老板的样子。

当然,其中的两人有可能是老板请过来看场子的。

在接近这处摊位时,从别人的谈论声中,他也知道了这个摊位是干嘛的。

这里售卖的据说都是“翡翠原矿石”。

透过缝隙,常顺看了一会儿,发现石头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两三斤重。

石头的价格,大概是200元到500元一块。

另外要是买了可以去其它楼层找人切割。

这处摊位,人多了,自然也有人在摊位前挑选着石头。

“老板,买多了有没有优惠?”

正看着时,一名四十多岁、中等身高,带着几分“闽”省口音的男人问道。

“你能买多少?”

地摊那边,三人中一名高个子,年龄35岁左右的男人回了对方一句,他应该就是摊主了。

“我买20块!”

闽省口音那人又说道。

“买20块当然有优惠,可以多送一块石头或者按九五折计算价格!”

老板想了想,对他说道。

“行!那我们可就选石头了。”

随后,闽省男人就选起了石头。

他并不是一人过来的,跟着其一起逛古玩地摊的还有三人。

在他们选石头的时候,旁边看热闹的人也向他打听了一下情况。

闽省那人是过来玩,请几位朋友赌石,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

没过多久,石头就选好了。

一共是21块,按照之前说好的优惠,多送了一块。

这些石头,有的颜色灰白,有的表皮发黑,有的泛黄,并不相同。

常顺觉得它们跟一些鹅卵石区别并不大。

对于翡翠原石,说实话,他并不了解。

如果像绿松石一样,在国内,他肯定是要亲自去矿场看看的。

那样才能真正了解原石是啥样。

如果不能去一线产地,单从别人运过来的料来说,就不能够真正的感知矿石原有的样子。

他不做翡翠矿石的生意,自然也不可能出国去石头的产区。

选好石头付了钱,闽省那边的四人就按照老板说的切石头的位置,去切石头了。

有人好奇21块石头切割后会是啥情况,就跟着一起去看热闹。

常顺也是一样,跟在了这些人身后。

切石处是在三楼,同样是角落位置。

这里有之前买了石头的人正在让师傅切割。

没过多久,之前的人,石头切好了。

很不理想,石头就是一块破石头,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帝王绿,甚至连一点点绿都没有。

不久之后,闽省男人那几人也开始切割了起来。

因为石头的个头都很小,师傅的技术也很专业,切割的很快。

常顺看他们切了8块就没有继续看了。

8块石头,有一块带点绿,但品质不是很好,只是“豆种”的。

其它的石头就只是石头,没有任何价值。

看着那些石头,他忽然间想到,老板很可能在真正的原石里面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普通鹅卵石。

要是不这样做,还怎么赚钱?

这样的情况,他曾经听一些人谈论过。

至于有没有那种可能,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赌石,他又想到: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让你穿麻布!”

那些真正花大价钱赌石的人,只是小说、电视剧里面的场景。

现实中,并不存在或者说存在的很少。

没有几个真正的憨子、傻子会把自己的钱当做纸拿去玩这个。

那些炒作的人,就算玩,也不一定花的是自己的钱。

书、电视剧都是演给别人看的,当个笑话娱乐一下看看可以,千万不要当真。

一些地摊上也有开过“窗口”的原石,从露出来的“帝王绿”来看,很有卖相。

但这样的石头,你敢买吗?

或者说你以为买了之后,真的就能发财,价值几个亿?

“石头不骗人,只有人骗人。”

总之,人还是实际点好,扎紧自己的口袋,不要被别人骗了、割了韭菜。

“有没有谁是透视眼,或者有特异功能,用手摸一下就知道石头是不是好石头的?帮我挑选一个,我花钱买,砌了平分。”

再次回到之前售卖石头的摊位,一道响亮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朵里。

常顺看了一眼,说话的是一名年龄20岁左右的年轻人。

“透视眼,特异功能?你小说看得中毒、入魔了吧!”

有人看了年轻人一眼,讥讽道。

“小伙子,你觉得这里有你说的那种人吗?”

又有人问他道。

“他说的那样的人,都拉去做研究去了,别问我为啥?问的话,那就是那样的人不是人!”

有人笑着道。

“是不是等会儿你觉得自己会走逆天大运,买块石头砌出来价值千万?”

还有人说道。

“这位小伙子只是个不成熟的孩童思想,你们跟他计较个啥。

年轻人脑袋里面充满着幻想,想法不现实很正常。

等他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足够的阅历,自然不会再去想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

问话小伙幼稚的想法、说法,以前常顺也不止一次的听见过类似的话语。

对于没有多少经历、阅历的人来说,也正常。

另外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的实际。

现实生活中,满脑子活在虚幻世界中的人更多。

尤其是那些年轻人,青少年,在玩了游戏之后,他们天天的想法都是一些虚拟的、搞笑的,不切实际的。

在他们的脑海里,实际的反而没有虚拟的重要、有价值。

不论你承不承认,现实就是如此。

他自己也是从那个年龄段走过来的。

需要沉淀沉淀,一般到了不惑之年,才能对很多事情看得通透。

受到周围人言语的影响,刚才问话的年轻人就没有再提找那种“非人般的存在”帮他挑选石头了。

他自己也没挑选,而是也做起了旁观者。

常顺并没有在这处地摊挑选石头。

有花几百块钱买一块极大可能石头只是石头的石头,还不如拿去多买点绿松石。

或许是人更加的成熟了,他更喜欢做一些稳妥的事情,那种“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思维,并不适合他。

当然,他不买不代表别人也不买。

这处地摊的生意依然很好,时不时的都有人购买着一些石头。

按照老板的说法,他们不是经常到这里来,包括下面帮人切割石头的地方也是临时租的。

机会难得,过了这个村很可能就没有这个店。

老板这样说,无非也是一种宣传方式。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有人拿着石头过来说切出了冰种的料子。

这让那些看着石头的人都蠢蠢欲动。

购买的人变得更多了。

但常顺的思维依然是清醒的,套路无处不在。

为了把石头卖出去更多,人家用点小伎俩并非没有可能。

哪怕是真的切出来了冰种,他也不会跟着买。

不再多看,他离开了这处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