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萧承耀,打仗是很有本事的。
毕竟是能在先王时期,就靠军功坐稳四大亲王位置的人。
但这个人的性格缺陷也很明显,妄自尊大、自恃不凡,稍有不合心意,那是谁都不放在眼里。
正如此刻,盛州出征大梁宁东受阻。
盛王萧承睿考虑宁东薛继难对付,盛州军又死伤惨重,宣布暂且撤军。
他却不满:“管他那么多,要打就打到底。现在退兵,我可不甘心!”
说着,他又看向萧承睿,说话丝毫不掩张狂姿态,直言嘲讽。
“王上,我看你现在,是打心眼里怕了那薛继吧?”
此话一出,萧承睿眼神顿时就冷了下来,他却不见收敛,直视不避。
自从上次他被萧承睿惩处之后,就一直心气不顺,哪怕是这个他昔日敬服的三王兄,他看不爽了,也照样与其对着干。
萧承煦见状,神色微动,适时站起来为王上辩言。
言及:王上决定并无问题,战争成败不在一场战役胜负,要着眼全局考虑,他赞成退兵!
萧承耀本就和他过不去,当即和他呛起来,当然,也没能改变撤兵的决定。
最后的结果就是,萧承耀带着和他沆瀣一气的萧承泰愤而离席,又上演了一出臣子甩脸给王上看的戏码,令萧承睿恼怒非常。
高下立见,萧承煦自然是在三哥这儿又卖了番忠臣友弟的好。
实话实说,萧承煦一直很奇怪一件事。
上次山谷一战,萧承耀和萧承泰两人是摆明了要置他们兄弟于死地。
但大家虽说不是一母同胞,却也是同父的血缘兄弟。
只是因平日那点不合,完全不至于让他们下此狠心。
萧承煦和弟弟讨论过这件事,两人都一致认同得出的结论。
“既然矛盾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动机,能让他们下此狠心,那定然是我们兄弟俩威胁到了他们。”
还是那句话,大家都是血缘兄弟,再有矛盾闹起来都是有度的,不会自相残杀。
好端端的,萧承煦兄弟俩能对他们产生什么威胁?
除非,涉及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比如,母妃的死仇。
所以他们打算从这两人下手调查母妃之死,正面对上打草惊蛇,他们也占不到便宜,正巧萧承耀最近嚣张过头,让萧承睿很是不满。
他便顺势在里面搅混水,打算先让萧承耀自取灭亡,让自己好有机可乘。
盛州碍于薛继不得突破,故而撤兵。
可不巧,撤兵之后。大梁皇帝却又因听信奸臣所言,将能臣薛继撤职贬黜。
听到这个消息,先前本就反对撤兵的萧承耀、萧承泰很是火大。
“当初就该听我们的,不退兵,坚持到薛继被撤职,不就能一举拿下宁东防线,何必像现在这样,失了大好时机。”
“我现在是打心眼里看不起萧承睿那个胆小鬼......”
两人私下聊天,那是火大的发了好一番牢骚,愤懑不满。
正此时,萧承睿又让他们去守宁东防线,两人自然不乐意,直接齐齐告病,主打一个不配合。
萧承睿在宫里摔了他们告病的折子,气恼不已。
“仗着拥戴之功,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权要大、赏要重,稍不如意就横眉竖眼、飞扬跋扈,他们眼中,根本没有我这个王上。”
“他们若是认为我大盛少了他们不可以,日后岂不是更加骄狂。痴心妄想,我大盛人才济济,不缺他们两人。”
“我会让他们知道,他们错得有多厉害!”
萧承睿下定决心要重点提拔更年轻的兄弟子侄,首当其冲能力最强,最为聪慧的就是萧承煦。
然后,接下来几个月。
他和承轩的狼鹰二营就被委以重任,派去守宁东防线了。
“吾爱花花,近来可安好。分别已近一载,我日夜思念,时时期盼与你相逢,奈何战事繁多难以抽身,烦请花花原谅,莫要气恼......”
夜晚时分,萧承煦噙着笑意,满怀思念,在军帐昏黄烛火下一笔一划写下对心上人的深情惦念。
难以相见的时候,他就只能靠着这点书信来往以解相思之苦。
写完满满几大张纸后,他才有些意犹未尽地放下笔,晾干墨汁,将信纸细心地折放好,再唤来严海连带上他准备的礼物一道送出去。
承轩进来营帐,看到拿了东西出去的严海,一瞧就知道啥情况。
笑着打趣他:“哥你这思念之情也是够深的,天天都在给李先生写信,你是真不怕人家嫌你烦呢?”
萧承煦白了他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天天的,我这一年一共才给花花送了不到十封信,哪里算得多了,怎么可能惹人烦。”
承轩撇撇嘴:“那是两地传信太远,严海来回只够送十封信。你瞧瞧你的专属信使严海,这一年都在路上奔波,瘦了多少?”
萧承煦尴尬地摸了摸鼻尖,这不是不放心别的人嘛,所以就可着最信任的用。
“哥哥的事你少管,这大半夜的,你不值守、不休息,来我营帐干什么?”
“给你带信来,方才碰到京中来的信使传来了王上亲信!”说着,承轩拿着一封信递给他。
萧承煦正色起来,拆信一看,萧承睿要亲率二十万大军来前线开战了。
贬了薛继的大梁丰启帝强抢臣妻,被刺身死。继任的明德帝杀奸相,重新起用薛继执掌宁东军务,和盛州抗衡僵持。
这几个月,萧承睿一直和他议和,却不成。
议和不成,休养生息之后,盛州索性又卷土重来,直接开打。
“王上亲征。”萧承煦笑了。
好事啊,这不就能打破宁东的僵持局面,不至于让他在此苦守不得抽身。
待此战事尘埃落定,他不就能休息一阵,也有时间去见花花了。
吸取之前教训,此次盛州再战宁东,连下大梁两城,可喜可贺。
萧承睿止不住欢喜,直言乘胜追击,再拿下宁城,就有希望打败薛继。
此时,两胜之后收获颇丰的萧承耀、萧承泰却跳出来明确反对。
他们只想带着战利品回去休养生息,保留自己的营中实力。
于是说:兵疲马倦,粮草不济,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