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这叫财不露白 >  第486章 地龙翻身

日历翻到五月十二日,一个看似普通的星期一。

然而,从清晨开始,一种异样的氛围就在空气中弥漫。先是网络上零星出现不同地区网友的疑惑:

“刚才是不是晃了一下?”

“我家鱼缸的水在晃!”

“吊灯在摇!”

这些消息起初被当作错觉或小范围的地质活动,但很快,情况急转直下。

上午临近某个时刻(,仿佛大地深处传来一声沉闷的怒吼,一场前所未有的剧烈震动席卷了川西及其周边广袤区域,震感之强,波及范围之广,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新闻,真正的、铺天盖地的、带着惊恐和难以置信的新闻,瞬间引爆了所有媒体平台,电视屏幕被滚动的灾情快讯占据,互联网上充斥着现场拍摄的晃动画面、倒塌的房屋、扬起的尘土。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报道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金茂大厦的高层在剧烈晃动中发生了令人咋舌的横向位移,据说达到了两米多,这已不再是区域性的灾难,其释放的能量撼动了整个国家的神经。

国家机器在灾难面前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几乎在灾情确认的第一时间,刺耳的警报声划破长空,电视画面里,一架架涂装着军绿色、迷彩色的军用运输机,从各个军用机场腾空而起,引擎的轰鸣声压过了城市的喧嚣,义无反顾地朝着西南方向飞去。

天空仿佛被这些钢铁猛禽填满,它们承载着生的希望,飞向那片被撕裂的土地,所有的民用航空资源也被紧急征调,配合着这史无前例的空中生命线,电视台的主播们声音凝重,语速飞快地播报着最新的救援进展和灾区情况,互联网平台上,祈福、求助、寻亲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每一秒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就在举国震惊、悲痛和全力救援之际,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并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和反思,有人翻出了川西当地日报近几期的电子版,有人调出了当地电视台前些天的新闻录像,人们惊讶地发现,就在这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发生之前,这些地方媒体上,竟然密集地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地质活动异常、动物行为反常像是大规模蟾蜍迁徙、家畜焦躁不安、深井水位水质突变这些情况的的报道和公告!

这些公告并非轻描淡写,而是明确地提醒广大民众“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地质灾害风险”,“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熟悉避险路线和场所”。

“原来……原来不是没有征兆!”无数网友在震惊之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尽管事后了解,当地政府出于对社会稳定和恐慌情绪的担忧,对这些信息的公开范围和力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和弱化处理,试图将影响降到最低,但这一次,情况有些不同。有细心的网友和媒体深入挖掘后发现,在灾难发生前的最后几天,尤其是震前几天,在川西的许多城镇、乡村,出现了一批行为“古怪”的人。他们自称是“地质科普志愿者”或“社区安全宣传员”,开着普通的面包车或摩托车,深入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甚至是一些偏远的村落。

他们向遇到的每一个人分发印刷精美的彩色传单,传单内容正是那些被官方弱化处理的地质异常信息和防灾避险指南,反复强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备无患”,“多知道一点没坏处”。

这种近乎“地推”式的、密集到反常的信息轰炸,虽然也曾引起一些基层人员的疑惑甚至驱赶,但最终还是将那些至关重要的警示信息,强行塞进了许多人的视野和脑海。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比另一个时空里毫无准备的人们,反应快了那么几秒,行动果断了几分,有人下意识地冲向了传单上标注的“相对安全三角区”,有人想起了要远离玻璃和悬挂物,有人拉住了懵懂的家人选择了更开阔的逃生方向……虽然灾难造成的损失依旧触目惊心,影响范围极其广泛,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生命消逝的悲剧无法避免,但无可否认的是,因为这份提前的、强行闯入认知的“警觉”,川西大地上,有更多的人在死神挥舞镰刀的瞬间,凭借那多出来的一丝清醒和本能,从废墟的边缘挣脱出来,保住了性命。

获救的人数,比李锐记忆中那个堪称惨烈的数字,要多上一些,每多一个生还者,背后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完整。

高速公路上,一辆沾满泥泞的越野车正发疯似的向东疾驰,开车的是顾大龙,已经脱离了地震造成道路断绝的区域,但高速公路的路面还是会有裂缝或者颠簸。

顾大龙一边操控方向盘避开路面上明显的裂缝一边嘟囔抱怨着:“最后那几个仓库,老子盯了三天,就差最后两车泡面和一车帐篷了,那狗日的供应商老陈,他自己拍胸脯保证昨天下午到,结果呢,昨天晚上也没见影 ,电话也打不通了,这帮人真他妈说话不算数!”

原先是顾大龙半信半疑入了局,后面变成他比李锐还要投入,而且果真地震发生的时候,顾大龙简直把老谭奉为神人,再一个就是对未完成的工作感到恼怒,因为李锐告诉他,老谭说的,做了这个事情他们算是积了八辈子的德,但是现在他妈的有小人耽误老子积德!所以顾大龙十分不乐意。

副驾驶上,李锐同样一脸疲惫,但眼神比顾大龙要沉静许多,听到这话劝道:“别念叨了,再备货?再备货咱俩就真回不去了,你看看这路。”

他指了指窗外随处可见的滑坡痕迹和滚落的巨石,“地震是停了,可谁知道后面还有没有余震,万一再碰上个滑坡泥石流什么的,还是赶紧跑路吧。”

顾大龙虽然心里憋着火,但也知道李锐说的是实话,他不再吭声,只是把油门又往下踩了踩,越野车咆哮着,在布满伤痕的公路上继续奔驰,按照李锐惜命的程度,他们早已经驶离了震区核心区域,通讯信号也断断续续地恢复了一些,李锐口袋里的手机开始不断地震动起来,提示音此起彼伏。

“喂,马总吗?是我,小刘!”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的年轻男声:“仓库里的水、方便面、火腿肠,还有那些药品,我们已经按照您和宋总的吩咐,优先交给了政府派来的救灾指挥部,他们派了军车来拉的,手续都办好了,兄弟几个都按照您说的,一直待在仓库后面的那个……那个安全屋里,很安全,就是刚才晃得厉害。”

李锐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沉声回应:“嗯,知道了,安全第一,先待在安全屋里别乱跑,听政府的安排,工资的事情不用担心,等通讯恢复稳定了,财务会打过去。”

因为李锐的冷静,对面情绪也被带动得稳定下来。

“好的好的,谢谢马总,谢谢宋总!”对方的声音充满了感激,这些人之前是不知道物资要捐献的,直到地震发生时。

李锐和顾大龙用的都是化名,在都江堰、汶县周边以及通往震中的几个关键交通节点附近,秘密租赁了多个大型仓库,他们像蚂蚁搬家一样,通过各种渠道,将海量的矿泉水、方便食品、帐篷、药品甚至冲锋舟等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这些仓库。为了管理这些仓库和物资,雇佣了一批当地的临时工,开出了远高于市场价的工资,但要求只有一——守好仓库,关键时刻按指令行动。

直到地震发生,他们俩交代手下的人把各自分管的仓库物资分发出去,优先交给当地政府组织的救灾队伍,走之前俩人就已经安排这些临时招聘的手下躲在钢管焊接的安全屋办公室里,美其名曰监管仓库,工资奇高,再加上仓库位置都是精心挑选的,除非发生地裂掉进地心里,否则算不上坑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