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  第912章 延津观兵

楚庄王于是大手一挥,高声下令:“退兵三十里!”楚军整齐有序地向后撤退,在距离新郑东南三十里处安营扎寨,静候郑国前来议和。

郑襄公对于楚庄王此举甚是感动,心中满是感激与庆幸。为表示对楚庄王不灭郑国恩德,郑襄公命人准备粮草美酒,亲自前往楚军大营,慰劳楚庄王和楚军将士。

一时间,楚营内炊烟袅袅,杀声震天化作欢声笑语。郑襄公命人杀猪宰羊,大摆宴席,犒劳楚军;

又进献无数奇珍异宝、金玉绸缎,以表臣服之心。同时,为显示结盟诚意,他郑重宣布,为了表示郑国今后不背叛楚国,将派遣自己的亲弟弟公子去疾前往楚国为人质。

楚庄王大喜,于是楚庄王和郑襄公郑重盟誓,楚国和郑国缔结盟约,结为军事盟友。

收服郑国后,楚庄王看到晋国没有动静,于是楚庄王的心中野心开始膨胀,这次伐郑只是借口,称霸中原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为了寻求与晋国一战,既然晋国不来救援小弟郑国,那么老子就到你家门口转悠转悠,要是你还是没动静,那天下人就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盟主。

于是楚庄王当即整饬大军,挥师北上,一路浩浩荡荡抵达晋国边境延城(今河南延津北),与延津渡口隔河相望,在此安营扎寨。

楚庄王望着奔腾不息的黄河,豪情万丈,放言要饮马黄河,其意在以强大的武力震慑晋国,彰显楚国问鼎中原的决心 。

楚军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战马嘶鸣声响彻云霄,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楚庄王在黄河岸边的延城,检阅楚国三军部队,效仿当年周武王孟津观兵,向周天子和晋景公示威。

然而晋国却悄无声息,不敢做出回应,楚庄王看到晋国每次都是做缩头乌龟,只知道趁机偷袭楚国,真刀真枪没有一次敢出面和楚国对决,这次也不例外。

于是楚庄王决定撤兵,大军陆陆续续后撤到郑国衡雍,然后就准备军事施压卫国,进一步削弱晋国盟友。

此时的晋国朝堂早就乱做一锅粥了,因为晋国执政,三军元帅郤缺病逝,加上栾盾也去世,国内士族将领开始争夺晋国的执政和六卿职位,根本无暇顾及郑国。

其中叫的最凶的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上军将先谷,士大夫赵旃和魏錡,并且这三个人都是当年赵盾的亲信。

先谷此时是上军将,中军将郤缺和下军将栾盾死后,中军元帅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此时除了士会和荀林父资格老一点,其他人资历都差不多。

士会的为人低调,没有争夺中军将的意思,荀林父为人忠厚老实,自然也不出来竞争中军将,那么中军将势必在先谷和赵朔之间竞争出来。

先谷此前对赵盾毕恭毕敬,但是赵盾不在了,至于他儿子赵朔,他可不会惯着他,于是先谷以当年晋文公定下六卿主政制度,优先任命功臣之后为正卿。

先谷就以自己先祖先轸,先且居,先克是晋国三朝元勋,并且都是为了晋国而死,他们先氏是对晋国做出贡献最大。

自己祖父死后推举赵衰为卿,赵衰死后赵盾主政,现在该轮到我们先氏执政,请求晋景公任命他为中军将,三军元帅。

赵朔和叔叔赵同等人自然反对,理由是能者居上,实在不行咱们选举出中军将。

晋景公有自己的打算,他心说赵盾好不容易死了,自己父亲晋成公临死前把赵朔提拔为下军佐,就是要遏制赵氏,赵朔肯定不能为中军将,晋国执政。

同样先谷也不能提拔为晋国执政,他不但年纪轻,主要是这个人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纨绔子弟,并且没脑子。

晋景公于是决定任命荀林父为中军将,三军元帅,理由很简单,荀林父是四朝老臣,并且跟过晋文公,晋襄公,晋成公。

从晋文公时期就担任中行主将,历任六卿,常年担任中军佐,辅佐了赵衰,赵盾,郤缺三位主帅,作战经验丰富,沉稳老练。

至于先谷和赵朔,你们尚且年轻,需要暂时历练历练,为了安抚先谷,提拔先谷为中军佐。

要求大家齐心协力赶紧组织军队,前去救援郑国,暂时不要内斗,于是晋景公进行六卿大调整。

而赵同是赵氏族长,又是晋国公族大夫,他看到赵朔没有被任命中军将,晋国执政,而是荀林父。

其实荀林父为中军将也不是不可,重要的是中军佐被先谷占据,荀林父和士会年纪大了,他们一旦去世,先谷作为中军佐就能直接晋级中军将,到时候赵氏就会被边缘化。

于是赵同和赵朔商议,军大夫已经被赵同,赵括,赵婴齐全部收入囊中,还有赵穿的儿子赵旃没有安排,让荀林父提拔赵旃进入六卿。

赵同和赵旃找到荀林父,希望荀林父推举赵旃为六卿,荀林父答应,于是找晋景公商议。

晋景公心说赵旃要是在进入六卿,赵氏就有五个人是六卿和军大夫,今后岂不是还是赵氏天下,于是晋景公不同意,告诉荀林父,郤缺死了,栾盾死了。

可是郤氏和栾氏可是大族,他们的儿子一定要进入六卿,否则晋国会大乱的。

荀林父无奈只能告诉赵旃和赵同,暂时安排不了你进入六卿,不过这次任命你为中军下大夫,可以随军出征,一旦立功,我就可以名正言顺让你进六卿。

赵旃心中气愤不已,自己父亲赵穿一辈子为了赵盾尽心尽力,就连弑君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都替他办了,唯一的愿望就是进六卿。

可是到死赵穿都没有进入六卿,临死前赵盾可是满口答应自己,将来让自己进入六卿,这次好不容易六卿一次死了两个。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今荀林父又不让他进入六卿,赵旃心中自然不痛快,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记恨荀林父。

欢迎阅读下一章,观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