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既然是临期产品,她也就不逼孙女了。

还是让她跟老头子两人喝,把保质期时间长的麦乳精给孙女补身体也一样。

“奶奶,我这包里还有不少零嘴子,你要是想吃的话自己拿。”

“我得去看看四哥,看看他的腿伤好了没。”

跟老太太说了会话,王雪就找借口出了屋。

她径直去了四哥的房间,只不过四哥并没有在家。

“小妹,我二哥的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这两天在家憋得慌,这不刚好点就出去了。”

王建业看到王雪,就知道她来的目的,于是连忙解释道。

“已经能走动了吗?那可太好了。”

“我还说,四哥的腿要是老不好,就想办法带到镇上看看呢!”

王雪这话说的倒是真的,她这次回来,也是想看看王建军的腿伤。

虽说只是擦伤,但也挺严重。

这要是不好好处理,万一一个没注意,再瘸了腿可真是得不偿失。

前世原主不过是使了点坏,就让王建军成了瘸子。

这辈子,可不能再有意外发生。

“小妹,你明天还去镇上吗?”

说实话,他们都挺羡慕这个妹子的。

除了她,别人都不能去镇上。

即便是能去,也必须得当天往返。

谁能像妹子一样,能在镇上跟建华哥待那么多天。

同样是生病,他亲哥可没有小妹那么舒服。

“去。”

“反正我这个伤口还没好,在家里也没办法干活,还不如去二哥那里好好养养呢!”

“这样大家也就不用操心我的事,能够安心的下地挣工分。”

王雪和王建业又聊了一会儿,直到厨房里传来了炖肉的香味,王建军也刚好从外面回来。

“小妹回来了。”

“在镇上怎么样,没被建华哥骂吧?”

王建军见到王雪,眼里已经没有了恨意。

不过能看出来,走路还是有些不得劲儿,有些一跛一跛的。

“四哥,你这腿伤没好就不要去外面跑了。”

“万一成了瘸子,我这心里该多么的过意不去啊!”

王雪盯着王建军的腿,似乎想要在他的腿上钉出个窟窿。

“放心吧,已经好多了。”

“就是腿上好多地方都刚结疤,走路的时候扯到还是会疼。”

“奶已经找瘸子叔过来看过,瘸子叔说了,我这伤口没有大碍,再过几天就可以下地了。”

这里说的下地,是指的下地挣工分。

王老太太虽然之前不那么关注这个大孙子,可自从王雪离开以后,没了目标的她,也开始心疼起了孙子。

特别是这个孙子,还救了她宝贝孙女的命。

单凭这一点,就值得老太太对他好一些。

“那也得注意着点。”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多养几天的好。”

难得感受到来自妹子的关心,王建军的心情很好。

再加上今晚家里吃肉,据说这肉还是妹子和建华二哥带回来的。

要是以前,估计肉都不够妹子自己在镇上偷偷躲起来吃。

又怎么会拿回家来?

王建军一想就知道,就是因为自己受的这身伤,让妹子心疼了。

所以才会把野鸡带回家里,让大家伙都沾沾光。

他们兄弟几个,为原主挨打不是第1次,但真正受这么重伤的却是第一遭。

所以王建军一直觉得,王雪之所以会改变,正是因为他的救命之恩。

生死关头,意识到了自己以前做的错事,才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就是女孩子面皮薄,即便知错了也不好意思总是挂在嘴上。

小妹在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

王建军早就不气了,在那瓶罐头塞进自己怀里的时候开始,他就已经放下了对妹妹的仇恨。

就像妹子说的那样,她只是太害怕了,才会下意识的推倒自己。

想来,在推倒他的那一刻,妹妹已经后悔。

只不过当时情况危急,妹子又胆小,所以才会自己跑了。

男子汉大丈夫,他本来就有照顾妹妹的义务。

更何况,这还是家里唯一的女孩。

“四哥,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晚上的鸡汤你多喝点,回头我把肉分给你吃。”

王建业有些羡慕的,看着自家亲二哥。

如果知道救下妹妹会有这样的福报,当初他就应该跟着一起上山。

说不定,也能因为帮助妹妹,而多分几块肉吃。

“人都哪里去了?准备开饭喽……”

做好饭,蔡大华站在厨房门口一顿吆喝。

瞬间,早就闻着味儿回家等吃的众人,全都集合在了厨房里。

帮忙端饭的端饭,盛菜的盛菜。

没一会儿,饭菜就上了桌。

王老太太和王老爷子被请到了上座,剩下的人则是分开落座。

王家的桌子虽然很大,但还是放不下所有人。

几个孩子端着碗,碗里盛着糙米饭,饭上还盖着菜。

蔡大华分菜非常公平,每个孩子的碗里只有三块鸡肉,再加上若干土豆和豆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鸡肉的数量是有数的,但是土豆和豆角管饱。

毕竟是吸汤汁的东西,自然不会小气,能多放就多放点。

肉只是用来尝味道的,但是土豆豆角倒是可以往饱的造。

要不然,这两只小鸡儿可就浪费了。

要不是天气炎热,怕放到明天会坏,老太太可不舍得一次炖两只。

老王家难得的,迎来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雪丫头,你多吃一点。”王老太太第一时间,就往王雪的碗里夹了一大块鸡肉。

“你妹妹这头上的伤还没好全,小华在镇上多照顾着点你妹妹。”

知道大孙女还要跟着孙子去镇上,所以老太太特意叮嘱了王建华几句。

王老爷子一如既往的寡言少语,只埋头吃着碗里的菜。

这么香的菜,他也许久没吃过了。

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点荤腥。

即便老王家的日子,比旁人家要好上一点,但吃的还是杂粮糙米饭。

早晚都是粥。

年头好的时候吃的是稠粥,年头不好粮食不够的时候,吃的则是稀粥。

再艰难的时候,就是野菜糊糊。

想当年大饥荒的时候,就连树皮都不够分的。

可想而知,农村老百姓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

吃完饭,兄妹两人并没有连夜赶回镇上。

而是打算在家里住一晚,第2天早上再回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