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706章 对营地的安排

下河谷诸部的事情处理完毕,接着就要处理营地的事务,熊洪有时候觉得,这个族长干的活也太多了。

可熊部落近八千的部众、六十几个营地、十几个相关工坊产业,几乎都离不开他的安排,况且部落分散在方圆两百多里的范围内,各种事务自然也不会少,怎么办?只能“加班加点”的干。

“族长,八号营地这里,有什么地方要安排调整的吗?”

熊大见熊洪将记录着这次交换情况的书册给收了起来,便开口问道,“还有一个多月,估计就要开始秋收了,八号营地这里,也用不了这么多人,是不是要多抽调点族人回去?”

实际上,从上次下河谷诸部过来参与集市的时候,熊洪便已经开始为返程做准备,比如确定营地的负责人、对一到八号营地的规划、物资的储存和调配等,都已经有了初步的预案。

熊部落要想在河谷诸部站住跟脚,那就必须保证在这些部落中具有强大的影响,而要想保证这种影响的持续,就必须依靠丰富的物资和充沛的武力,这两样东西,尤其是丰富的物资,在几处营地都还没有形成自给自足的能力时,只能依靠部落运送。

故而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物资运送的问题。

部落不是没有物资,而是运输能力限制了部落的进一步发展。

从四月开始,到现在,熊部落本部已经运送了至少五批的物资,其中的一部分,存放在三号营地和沿途的营地,剩下的一部分,则运到了八号营地这里。

即便如此,每天八号营地所消耗掉的粮食,即便是对粮食数量极不敏感的熊二,也感觉到触目惊心——每天光是煮粟米饭,整个营地400多号人,就需要至少四大包粟米。

更何况,有时候周围的部落过来,熊部落也要提供饭食的。

这也让熊大熊二等人终于明白,熊洪族长经常挂在嘴边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什么意思。

从部落通往八号营地,途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物资已经越来越少了,熊部落沿途的营地和族人,正在不遗余力地修整这些营地建筑和道路,尤其是道路,经过这段时间的改造和“截弯取直”、修建跨“沟”大桥,通行的难度和耗时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比较熊洪刚过来的速度,从一号营地到八号营地,原本需要7天多的时间,现在,只需要5天即可完成,等熊二负责的山道凿开,估计还能节省下来1天的时间。

“没错,八号营地这里目前还不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留这么多人在这里过冬,完全没有必要。”

对熊大的提法,熊洪点头赞同。

“而且这里就算耕种养殖发展起来,也至少需要一两年的积累,短时间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毕竟离熊部落的核心区域还是太远,这里也不像是朝阳营地,现在能够从周围吸收足够多的人手,只能先依靠着自己族人,再一点点地从几个部落换些劳动力过来。

实际上营地的安全性已经大大增加,不需要驻守大量的族人,只要掌握几个关键的地方,就能很好地防守住八号营地。

首先,熊部落与下河谷诸部的交流很是密切,现在居然都诞生了“借贷”的业务,与之前刚见面时那种紧张和警惕的情况完全不同,事实上,梧生等人也完全没有跟熊部落对抗的心思,尤其是在见到熊部落的实力后,更是如此。

而上河谷诸部,在前段时间与秕谷等人的沟通后,也基本上确定了合作互利的交往方式,他们本身也只是为了防御下河谷诸部和鸦部落,对于熊部落则很是放心,毕竟以熊部落的实力,要是真对他们有什么想法的话,也没有防御的必要。

而唯一没有接触过的鸦部落,中间隔着上下河谷这两个部落群,就算是想要对熊部落产生威胁,也没办法去实现——要是他们来偷袭,正好可以给上下河谷诸部机会。

而第二点,八号营地这里的安全性,已经大大增加了。

整个营地的核心,就是那圈厚实的院墙,有一米多厚,两米五的高度,再配合上日间哨塔和夜间的狼狗和巡逻,要想突入,很是艰难;况且,在院墙的外侧,南边的山谷入口,还建造着一堵更加高大、更加厚实的墙体,与两侧的山包几乎融为一体,牢牢地控制住山谷的入口。

在这里,负责驻守的就是50名武备队队员,他们组成两道“防线”,一波在山谷口,一波在围墙外侧,一旦受到袭击,那自然会立刻守住这里。

更何况,部落已经从后方运送了一大批的牲口过来,其中就包括马,而不管上河谷还是下河谷,甚至是鸦部落,要想进攻熊部落,首先就要穿越山口外的大片草地和灌木丛,以熊部落每日用马匹巡逻的应对方式,完全可以提前半个时辰发现危险。

而院墙上面的弓箭、巨弩,会告诉这些来犯的敌人,他们将要面对什么样的怒火。

第三点,八号营地这里,留下来的人手也不会少。

武备队留下50人,负责应对这些部落的武力威胁,以及营地的日常安全,顺带着参加一些日常的生产活动——毕竟以熊部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来说,还不具备脱产的“军事力量”;

营地各类工坊、产业的人员,留下50人,负责对这里的土地、山林、牲口以及矿产进行开发,速度不用很快,按照正常的来即可,最主要的就是陶器的制作,因为四号营地附近发现了煤炭,砖瓦坊和陶窑,都可以省下大量砍伐树木的族人;

还有留下的50名俘虏,以及陆陆续续从这些部落交换过来的人手,都能作为营地各种工作的补充。

而部落之前运送过来的物资,就留给八号营地,当做是营地的资产,也是跟各个部落交换的“本金”。

“不错,这里最多留下200人,今年也没有明确的生产任务,人数众多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消耗更多的物资。”

“好,我也觉得这里不能留这么多人。”

熊大对熊洪的决定也很是认同,毕竟后方还有七个营地,一旦八号营地有什么变化,从这些营地还能抽调一些人手过来支援,但前提是,这些营地的人手也要补充一下。

所以最终确定下来,这次从河谷诸部获换取到的人口,总共600余人,至少要带回部落400人,剩下的200人中,除了八号营地留下50人,剩下的150人还要分到其他营地中。

以后再有从河谷诸部交换或者俘虏来的族人,也会按照这些营地的需求,补充进去,尤其是几个肩负生产的营地。

况且,熊部落已经跟下河谷的十几个族长达成了协议,在接下来的时间一直到明年春耕,这些部落会接收熊部落的“雇佣”,派人过来,帮忙开垦荒地、建设营地。

“人手的事情就这么定,再过半个月,等熊雨他们送新一批物资过来,我就跟着回去,这一次我会先带上两百人回到部落,而到冬季之前,这条道路上的营地,都由你来管理。”

熊洪要回到部落,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实际上,本部已经传递了几次信息,让熊洪回去,负责主持秋收的工作——今年本部和各个营地,耕种的面积都不算少,而且今年也算是风调雨顺,预计的产量甚至能超过去年。

“好的族长,这里就交给我,等到入冬,我再想办法回去。”

“嗯,这里到时候就交给熊二或者其他的队长来管理,你要回到部落,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的协助。”

熊洪点点头,八号营地这里初具雏形,虽说熊大是最合适的管理者,但部落同样离不开他。从一号营地到这里,熊洪已经安排了几个熟悉的族人负责,其中就有几个合适的,来担任八号营地的村长。

“今年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里,也是时候回去,处理一些其他地方的事情了。”

熊洪很是感慨,从四月份到八月份,这四个月的时间,几乎是转瞬即逝,感觉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就又到快要秋收的时刻了。

“熊二哥,你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貊石在帮助三号营地运输完足够一整个冬天使用的煤炭后,便带着人加强到三号营地的缝隙那边,与熊二一前一后,同时开工,准备尽快开凿出山体通道。

“我能听到,不用那么大声。”

熊二所在的方向,通道已经深入山体大约十米深,头顶除了有条石缝,透一些光亮进来,就没有其他的光源了,导致整个通道既不宽阔,又显得很是阴暗。

而对面貊石的高声喊叫,经过两侧崖壁的放大,传到熊二这边,熊二的脑袋都快被他吵昏了。

“里面开凿的难度居然要比外面小,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隔着二十几米的距离,熊二高兴的说着。

这条通道的开凿,进展远比想象的要快很多。

原本预计要到年底才能将这处通道大致打通,没想到在经过最开始几天的开凿后,速度居然慢慢地提升了上来,从每天只能开凿小半米深、两米多高、两米多宽的进展,到现在的拓宽到三米宽、两米多高半米深——这个速度是熊二之前想都不敢想。

可能是因为随着通道越来越深、越来越宽,能够容纳的人手也越来越多,自然开凿起来也就越快。

当然,这也离不开熊二等人的努力,熊二从几处营地召集人手,将整个开凿队伍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负责北面和南面,而在每个部分内部,又分成三支队伍,以三班倒的方式,来对山体进行开凿,夜以继日,可谓是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