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李渊再次派兵夜袭。

好在段达有所防备,更是亲自在城头防守。

所以夜袭的第一时间,大兴城就做出反应。

一众将士立马放箭,投石车也跟着运转起来。

大晚上的,就听见那轰鸣声不断,还伴随着地动山摇。

段达神经紧绷,不敢轻易放松。

他的注意力,也全放在那些叛军火光上。

而李家大军这边,也是什么凌厉的进攻手段都用了起来。

双方之间也算僵持不下。

虽然看不清楚彼此的情况,但都知道对方必不好过。

估摸着天色灰蒙蒙后,李家大军才停止进攻退下。

而段达则是立马下令,让人修缮城墙。

直到现在,他依旧不敢松懈。

修缮城墙的同时,段达亲自返回大兴宫汇报情况。

杨侑对昨夜的事情并不知情,听闻敌军昨夜夜袭,顿时就被吓得不轻。

直到段达又说,天明之后敌军退去,他的脸色这才恢复以往。

“李家攻势如此凌厉,看样子是急于拿下大兴城。”

周公瑾直言。

越是如此,他越是有自信,并肩王的兵马不久之后将至。

若不然,李家干什么要如此着急?

不但攻势凌厉,还使用夜袭!

“那咱们还守得住吗?”

杨侑忍不住问。

“守得住,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段达强打精神说道。

实际上他已经疲惫不堪,毕竟一夜未眠,还操心大兴城的形势。

“有段将军这话,孤就放心了。”

杨侑由衷的说道。

“殿下放心,下官在一日,大兴城一日完好无缺!”

段达留下这话,正欲离开。

谁曾想,一名将士匆匆来报。

原来李家又开始猛攻!

“岂有此理,是打算不给本将一点喘息时间吗?”

段达怒骂一声。

昨天才折腾一夜,天色亮起来没多久,就又要猛攻?

没办法,李家那边人多,兵力也不少。

轮换兵马和战将多次进攻,就是要耗段达的精力。

等段达精疲力尽,大兴城守军疲惫不堪,便是攻城的最佳时机。

“不如段将军去休息一下,孤另外派人镇守?”

杨侑忙问。

他也担心段达耗费太多精力,到时候无法担大任。

“无妨,下官现在还精神着呢!”

段达沉声道。

“可是...”

杨侑还想说什么。

“殿下,就让段将军去吧。”

周公瑾跟着开口。

杨侑也只好松口,让段达前去镇守。

段达何尝不想换人?

周公瑾又如何不知,段达已经精疲力尽?

但他们都没办法。

临阵换将本是大忌,更何况敌军攻势如此凌厉。

再加上大兴城也没什么可用将领,不就只有段达继续顶?

“希望大兴城莫要出任何变故,一点都不要!”

杨侑看着段达离开的背影,暗自在心中祈祷。

等段达离去,周公瑾也跟着离开。

杨侑也没心思处理什么大兴城公务,只能回去忐忑不安的等着消息。

段达返回城头,便见到宛若潮水的敌军。

数量之多,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他沉着应对,强打精神指挥大军反抗。

更是多次挡住攻势凶猛的敌军。

直到敌军退下,段达的耳边都是嗡嗡作响。

......

另一边,杨林决意出兵之后,直接带着兵马出了潼关。

屈突通虽然不愿意,也只能暗叹一声,带着兵马跟在后面。

毕竟眼下真到了绝境,确实别无他法。

出了潼关之后,杨林急匆匆的就往大兴城赶。

屈突通扫了众多将士一眼,神色甚是担忧。

就见众多隋军都是有气无力,更有甚者双腿发软。

没办法,许久没有吃一顿饱的了!

一些体型壮硕食量还大的人,更是被饿得眼冒金星,仿佛随时都要晕过去似的。

见到这种情况,屈突通能不担心吗?

“唉,这种情况下如何行军打仗?”

他又是一声叹息。

屈突通本以为,大军在抵达大兴城之后才会遭受敌军猛攻。

他们如何想到,才出潼关没多久,就听见四周战吼声响起。

紧接着,便是地面颤抖,无数寒芒于前方闪烁。

紧接着,两侧风声大起,还伴随着一阵金属响声!

“该死,有伏兵!”

杨林先是一愣,随即大骂一声。

是的,有伏兵!

估摸着他们一出潼关,就被这些伏兵给盯住了。

箭雨四起,一时间靠山军和潼关守军瞬间大乱。

没办法,他们本来就没吃饱,突然又遭如此巨变能怎么办?

一个个自然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不过靠山军的情况好一些,知道保持军阵用盾牌抵御箭羽。

可是以往攻守兼备的靠山军,居然在第一波箭雨时,就出现盾牌脱手的情况。

伴随着鲜血喷溅,不少靠山军倒入血泊当中。

杨林见到这一幕,只感觉胸口疼痛万分,仿佛一万只蚂蚁在啃咬一般。

毕竟靠山军乃是他倾注一生的心血,少一个就是少一个,难以填补回来!

“岂有此理,突围!”

杨林目眦欲裂,发出一声怒吼。

吼声过后,屈突通也跟着下令。

眼下除了突围之外别无他法!

不然,就是死在敌军的围攻之下。

军令下达之后,一众隋军兵马几乎是拼死突围。

他们发疯似的,朝一个方向猛烈突围。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法在乎伤亡了。

能够突围返回潼关,所有人才有一线生机。

因此哪怕是杨林,在这个时候都得拼死厮杀!

一瞬间,两军之间的对战直接进入白热化。

“哈哈,靠山王你也会有如此狼狈的时候?”

一声大笑响起。

杨林抬头看去,发现来人甚是年轻。

这人便是李家的李神通,由他带着兵马镇守在潼关和河东郡一带。

此人也很有才能,算准了靠山王可能强行支援,所以早就安排兵马在此等候。

李神通自己都没想到,居然那么轻易就成功了。

“岂有此理!”

杨林内心一片悲哀。

他着实没想到,接连两次败给李家小辈。

其实杨林输得不冤,毕竟那可是李世民和李神通。

两人的能耐都不小,只是现在还未打出响亮的名声罢了。

杨林憋屈,屈突通何尝不是如此?

但两人只能忍着,一切等突围之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