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乙卯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李治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朝堂下的群臣,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李治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而威严:
“朕今日下旨,任命西台侍郎杨武、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至德、正谏议大夫检校东台侍郎安平郡公李安期、东台侍郎张文瓘四位爱卿为同东西台三品。”
这道旨意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同东西台三品,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官职,它相当于宰相之职,拥有着极大的权力和地位,能够参与朝堂的核心议事。
消息迅速传遍了各个司署,官员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杨武可是处理政务的老手啊,他经验丰富,能力出众,这次被任命为同东西台三品,必定能为朝堂带来更多的智慧和谋略。”
“戴至德不仅是道国公,还兼任检校太子左中护,他的才华和忠诚都是有目共睹的,圣人选他当宰相,真是明智之举。”
“李安期虽然年轻,但他的才干却是众人皆知,这次能够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实在是后生可畏啊!”
“还有张文瓘,他在东台侍郎的职位上表现出色,这次晋升为同东西台三品,相信他一定能够不负众望,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
官员们对这四位新任命的宰相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信,在李治的领导下,这四位贤能之士一定能够让朝堂的办事更加顺畅,国家也会因此而繁荣昌盛。
四位官员在接到旨意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天便急匆匆地进宫谢恩。
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这四位官员,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诸位爱卿,朕将这等重任交托于你们,实乃对你们的信任。往后朝堂之上的大事,还需仰仗你们几位多加费心,共同商议。若有什么难处,切莫隐瞒,只管直言便是。”
四人闻听此言,赶忙躬身行叉手礼,齐声:
“臣等必当尽心竭力,绝不辜负圣人的信任!”
这四人刚刚走马上任,便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之中。
李安期和张文瓘深知官员考核和科举选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经过数日的努力,他们终于将积压的几份重要奏报整理得井井有条。
这些奏报涉及到众多官员的考核结果以及科举选才的相关事宜,每一份都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后,李安期和张文瓘毫不犹豫地进宫向李治汇报。
他们详细地阐述了奏报中的各项内容,包括对官员的评价、建议以及科举考试的情况等。
李治认真地聆听着他们的汇报,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意见。
当他看完所有的奏报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你们办事效率如此之高,朕真是感到欣慰。有你们这样得力的臣子,朕就可以少操一些心了。”
转眼便到了秋八月己丑朔这一日。
清晨时分,天色才蒙蒙亮,一轮白日正自东方升起,却见那日轮边缘渐渐被一团暗影侵蚀,不多时,竟有大半个太阳被遮蔽,天地间顿时昏暗下来,仿佛又回到了黎明前的时刻是日食了。
按当时的说法,这等天象乃是上天示警,主国有灾异,帝王当修德自省。
高宗李治本就对天道轮回之说深信不疑,见此情景,心里头更是沉甸甸的,隐隐有些不安。
当日,他便传下旨意,暂停朝会,随后又召来戴至德等几位宰相到内殿议事。
君臣行过礼,坐定之后,李治看着窗外依旧有些晦暗的天色,眉头微蹙,先开了口:
“今日日食,众卿都看到了。天象示警,不可不察啊。诸卿有何看法,不妨直言。”
戴至德是个务实的宰相,闻言略一沉吟,便躬身回道:
“圣人,臣以为,天象异动,当是上天垂戒。此时,朝廷最要紧的便是安抚民心,稳固社稷。依臣之见,是不是该下旨减免些地方赋税,尤其是那些遭了灾的州府,让百姓能喘口气,也算是我朝顺应天心,与民休息之举?”
李治听了,缓缓点头,脸上的忧色稍减了几分:
“戴相所言极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赋税过重,百姓困苦,上天自然会示警。此事就这么定了。回头你让户部仔细拟个章程出来,凡今年遭了水旱虫灾的州府,今年的租税,都要酌情减免一些,务必让百姓能切实得到些好处。”
杨武也补充:
“臣等会多留意朝政疏漏,有问题及时整改,别让百姓有怨言。”
李治嗯了一声,让他们赶紧去安排。
转眼便到了八月丙辰这一天,李治又下达了一道旨意,内容是将东台侍郎李安期调任至荆州大都督府担任长史一职。
李安期在京城担任宰相不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此次外调,原因在于荆州地区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员去管理地方事务。
李安期接到这道旨意后,心中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他并未多言,而是迅速收拾好自己的行装,准备启程前往荆州。
在临行之前,他特意进宫向李治辞别。李治凝视着李安期,语重心长地叮嘱:
“荆州乃是大州,人口众多,事务繁杂。你此去荆州,一定要多加关注民生,切不可让当地的官员苛待百姓。若是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务必要及时递上奏报,不得延误。”
李安期赶忙躬身应道:“臣谢陛下隆恩。此去荆州,臣定当整饬吏治,劝课农桑,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凡事以民生为要,不敢有丝毫懈怠。若地方有疑难政务,臣必奏请圣裁;若遇水旱灾情,臣当亲赴灾区督办赈济。”
李治捻须沉吟片刻:
“荆州乃江汉重镇,民生殷实与否,关乎国计。朕知你素有干才,此番外放历练,正是要你将中枢章法推行于地方。”
说罢对近侍道:
“取朕内府所藏的蜀锦二十匹、宣州纸笔百函,再备些常用药材,让李爱卿带在路上用。”
李安期伏地叩首:
“圣人赏赐太厚,臣实不敢当。臣此去唯有宵衣旰食,以报圣恩。”
李治摆手道:
“无妨,这些皆是你平日用得上的。路上注意安全,到任后先将地方情形写个条陈送来。”
李安期再拜起身,接过内侍奉上的赏赐清单,又与同僚略作寒暄,便带着随从步出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