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沈明修开始四处打听去东北的门路,希望能找到更多的人参。
而江文岚这边,也在为村里的医疗事务忙碌着,她和沈明修的交集,似乎也才刚刚开始。
时间进入八月,团子最近在学习爬了,江母把东屋炕上的被褥都叠起来放到炕尾的樟木箱子上。她坐在炕沿上,团子只要往外爬就把他调转方向,让他冲着炕里爬。
天气太热,团子只穿了一件兜兜,怕他磨膝盖,江母在炕席上铺了一条床单。
江文岚每天还是去卫生所上班,带着两个徒弟。其中林强已经考下来赤脚医生的证书,李慧没有考过,打算年底再参加一次。
两个人还继续跟着江文岚学习,毕竟医疗手册上只是说明了疾病症状,应该吃什么西药。但是现在药物紧缺,很多药物只停留在书上,别说村里卫生所没有,公社的卫生院估计也没有。
村里人治病,很多时候都依赖江文岚采的草药,便宜还好用。所以林强和李慧跟在江文岚身旁继续学习中医的相关知识,还有实践。
现在天气炎热,雨水又多,农村人虽说有爱干净讲卫生的,但大部分人不以为意,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喝生水。
这天,江文岚在卫生所正给村民看诊,突然公社那边来了人,说是有紧急任务。原来,邻村北阳村爆发了小规模的传染病,公社希望江文岚能去支援。
这两年,江文岚不光给本村人看病,周边村子的人也有慕名来找她瞧病的,她的医术在这一片已经小有名气。
江文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了一些常用的草药和简单的医疗器具,跟着公社的人前往北阳村。
她嘱咐林强和李慧在卫生所看家,有病人就先自己学着诊断,拿不准的让病人直接去公社卫生院。
江文岚到了北阳村村,只见村子里一片愁云惨雾,不少村民都卧病在床,症状大多是上吐下泻、发热乏力。
江文岚迅速投入工作,仔细诊断每一位患者,结合症状和当地的环境、饮食习惯,判断这是由于饮用生水感染了病菌引发的传染病。
她先指导村民们如何正确消毒水源,又用带来的草药为病情严重的村民煎药治疗。
忙碌了一整天,天色渐暗,江文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沈明修今天一天都没有见到江文岚,卫生所里只有她的两个徒弟,得知江文岚去邻村出诊后,心中满是担忧与敬佩。
他从没有哪一刻觉得自己像现在这样没用,自己每天只琢磨着找人参,而江文岚却在为村民的健康拼命付出。
沈明修决定不再只专注于找人参,他想为江文岚分担一些。他先去找了大队长陈硕请了假,说了自己要去帮忙。
得到允准后,第二天一大早,沈明修就来到江家。
他跟江文岚说:“我跟你去北阳村,帮你打下手。”江文岚有些意外,但也很高兴有个帮手。
到了北阳村后,沈明修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照顾病人的工作中。他虽然对医术一窍不通,但他的手脚十分勤快,总是主动帮忙做各种事情。
江文岚负责煎药,沈明修就帮忙搬运草药。他仔细地将每一种草药分类整理好,然后按照江文岚的指示将它们准确地送到需要的地方。
尽管他不懂得这些草药的具体功效,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已经认识了很多种常见的草药。
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沈明修也展现出了他的细心和耐心。他会主动询问病人的状况,关心他们的饮食和休息情况。有时候,他还会跟病人们拉拉家常,让他们在病痛中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就这样,在沈明修和江文岚的共同努力下,北阳村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
仅仅过了两天,原本病情严重的病人开始好转,新的感染病例也明显减少。
村民们对他们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而沈明修和江文岚也为能够帮助到这些人而感到欣慰。
村民们更是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现在已经是六九年了,村里有土地,只要勤快,日子比城里过得要宽泛。
江文岚和沈明修盛情难却,采药的背篓都装不下了,北阳村的村民直接把自家篮子一起送给了他俩。
两个人各自背着一筐,每个人双手都拎了一个篮子。
东西实在太多了,江文岚把自己那份分了几份,给大姨家,二姨家,还有隔壁孟婶,王婶两家都送了一些,自己家只留下够吃一两顿的。
毕竟江家平日里吃的菜都是她空间出品的,家里的菜园只是掩人耳目,大部分菜都被江母剁碎喂鸡喂猪了。
沈明修就他自己一个人开火,更是吃不完,现在天气热,放时间长了会坏掉的。回到知青点,他也是留了三天的量,剩下的分给宋庆国两口子一份。其他的就送给知青点里合伙吃饭的那群人了。
吃大锅饭的除了老知青苏晓玲和赵晓琳,王强和张行,后来的知青只有三个人和他们搭伙吃饭。
王强虽然一直表示对赵晓琳有好感,但是赵晓琳自打见识过王强的冲动性格后,就退缩了,两人到现在比熟人还客气。
其他人都是选择了单间宿舍自己开火,沈明修就没有送给那些单独开火的人,毕竟僧多粥少,送的少了没准儿还送出个仇人来。
经过这次共同的经历,江文岚和沈明修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以前亲近了一些。
他们在携手对抗疾病的过程中,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感情的种子,似乎也在悄悄发芽。
此后,两人相处越发自然。沈明修有空就会跟着江文岚去采药,他一边帮忙,一边听江文岚讲解草药知识。江文岚也会在闲暇时教沈明修一些简单的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