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穿越后一直在种田 >  第64章 来算账

船行至江神庙时,已是黄昏。

庙门口果然停着辆华丽的马车,李嵩正站在香炉前背着手踱步,见了杨明汐,皮笑肉不笑地拱手:“杨姑娘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

“算账。”杨明汐掏出算盘往供桌上一放,噼啪打得震天响,“二十箱盐换石头,亏空白银三千两;走私翡翠十斤,折合纹银五千两;克扣盐工工钱,共计……”

“住口!”李嵩脸色铁青,突然拍了拍手,庙后窜出十几个家丁。

杨明汐却不慌,冲王砚使了个眼色,王砚突然把手里的桂花糕往香炉里一扔,竟从糕里滚出个铜哨子,吹得“嘟嘟”响。

刹那间,庙外传来喊杀声,竟是唐家航带着漕运的兵来了!

“李大人,你儿子醉后说的话,我可都记下来了。”唐家航举着本账册笑,“他说你把真正的盐船藏在芦苇荡,还杀了赵三灭口。”

李嵩瘫在地上,指着杨明汐的手直抖:“你、你们算计我!”

“彼此彼此。”杨明汐收起算盘,冲他晃了晃那罐龙井,“王大人托我给你带句话,说江南的茶虽好,却不如大牢里的井水提神。”

庙外的江风卷着桂花糕的甜香飘进来,杨明汐望着远处渐渐沉落的夕阳,突然觉得这江南的账,算得倒比京城的糊涂账有趣多了。

只是不知王启年那老狐狸此刻在做什么——或许正坐在京城的茶馆里,边喝茶边笑她又被他算计了吧。

“走了。”她转身往外走,金算盘在腰间晃出轻快的响,“下一站,去查那批藏在芦苇荡的盐船。我倒要看看,这漕运的浑水里,还藏着多少没算清的账!”

王砚和晚儿赶紧跟上,唐家航举着账册追在后面喊:“幺舅母,等等!这账我还没算完呢,李嵩家的地窖里还有三箱金元宝……”

暮色渐浓,江神庙的香炉里,那半块桂花糕正慢慢燃着,飘出的甜香混着烟火气,倒像是谁在远处笑着说:这盘棋,越来越热闹了。

江神庙的厮杀声刚歇,杨明汐正蹲在供桌上扒拉李嵩的账本,忽听庙外传来一阵熟悉的铜铃声——是王启年那老狐狸常挂在腰间的铃铛声。

她猛地抬头,就见王启年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踩着满地狼藉走进来,见了她手里的账本,竟吹了声口哨:“杨姑娘动作够快,比我算的时辰早了两刻。”

“你怎么来了?”杨明汐把账本往他面前一摔,“合着你早就在船上安了眼线?那小丫鬟、那老者,全是你的人?”

王启年没接账本,反倒从布包里掏出个油布包,解开一看,里面竟是串糖葫芦——与晚儿那串断了的一模一样,连糖衣裂开的纹路都分毫不差。

“晚儿姑娘这串,我托人补了三回,总算像点样子了。”他把糖葫芦递给晚儿,眼神忽然沉下来,“不过有件事,我确实瞒了你们。”

他指了指瘫在地上的李嵩:“这老东西不是主谋。他那二十船盐换石头,其实是替人运的——替珩王运的。”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滚油里,唐家航手里的刀“当啷”掉在地上:“珩王?他运这么多翡翠石头做什么?”

“铺路。”王启年抓起块翡翠往地上一磕,碎玉里竟裹着层金箔,“这些石头里全夹着金子,是要运去江南藩王那儿的。珩王想借漕运私通藩王,攒够了钱就……”他做了个“反”的口型。

杨明汐突然想起账册里那句“二十船盐换石头”,笔尖点过的地方隐约有层刮痕,她用指甲刮了刮,底下竟露出“兵甲”二字。

“好啊,你连账本都动了手脚!”她瞪着王启年,却见他从怀里掏出半块玉佩——与陆锦棠那枚刻着“摄”字的正好能拼上,只是这半块刻着政”。

“晚儿姑娘,你爹当年不是病死的。”王启年把玉佩塞给她,“她发现太子私运兵甲,被灭口了。我把你护在京里,就是等着这一天。”

晚儿捏着玉佩的手抖得厉害,突然拔刀架在李嵩脖子上:“我爹的事,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