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政治棋盘上,俄曼瑞克与姜无发之间的关系如同一根复杂的绳索,交织着利益与矛盾。
姜无发,这位雄踞一方的霸主,深知自身的实力尚不足以与强大的俄曼瑞克和解放军正面对抗,因此对俄曼瑞克的技术支援和武器装备颇为依赖。
俄曼瑞克先进的武器系统,如拖曳式155毫米加农炮和m1坦克,成为了姜无发军队中的中坚力量,大大增强了其战斗力。
然而,依赖并不意味着臣服。
姜无发心中那份对华夏民族的忠诚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让他无法接受俄曼瑞克提出的与倭寇和解的主张。
在他看来,倭寇是华夏的敌人,与敌人握手言和无异于背叛。
这种立场上的分歧,让姜无发与俄曼瑞克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俄曼瑞克军营悄然传开——解放军的一支科学考察队正秘密前往西部沙漠的罗布泊,准备进行蘑菇弹的试验。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俄曼瑞克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高度关注。
在俄曼瑞克那戒备森严、充满紧张气息的作战指挥中心里,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断闪烁着各类军事数据和动态地图,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参谋人员们脚步匆匆,低声交流着各种情报信息,机器轻微的嗡嗡声更增添了几分凝重。
总指挥杜雷斯神情严峻,身着笔挺的军装,站在一幅巨大的华夏地图前,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西部沙漠中罗布泊的位置,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与思索。
他想起曾经在石门上空与华夏空军展开的那场激烈空战,那是一场惨痛的记忆。
当时,俄曼瑞克自恃空军力量强大,对华夏发动了突然袭击,可没想到华夏空军顽强抵抗,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英勇的战斗精神,让俄曼瑞克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损失大半,最终惨败而回。
那次战役的失败,给俄曼瑞克的空军力量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杜雷斯至今心有余悸。
参谋长杰斯邦匆匆走进来,手中紧紧握着一份文件,神色紧张地来到杜雷斯身旁,说道:
“将军,刚刚核实了消息,华夏解放军的科学考察队正朝着罗布泊快速前进,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极有可能要在那里进行蘑菇弹试验。”
杜雷斯微微转过头,脸上的忧虑更甚,声音低沉地说:
“果然如此,这消息印证了我们的担忧。
一旦华夏成功研制出蘑菇弹,国际局势将对我们极为不利,我们的战略优势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杰斯邦轻轻点头,眉头紧锁:
“是啊,将军。
蘑菇弹这种战略武器的威力太大了,华夏一旦掌握,我们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影响力将大幅下降。
而且他们近年来军事科技发展迅猛,这次试验要是成功,后续的军事威胁将难以预估。”
杜雷斯双手抱胸,微微低下头,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我们必须阻止他们,但谈何容易。
你还记得石门上空那场空战吗?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华夏空军的实力不容小觑。
这次如果再次贸然行动,尤其是出动空军,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杰斯邦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
“总指挥,我明白您的顾虑,石门空战的失利是我们的伤痛。
但这次情况不同,华夏考察队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任务上,他们的防御力量相对分散。
而且我们经过这段时间的整顿和发展,空军的装备和战术都有了很大提升。
只要计划周密,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路线,我们有把握完成任务。
而且,西北的古寿三似乎与解放区发生了矛盾。”
杜雷斯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话虽如此,但风险依然巨大。
一旦行动失败,不仅无法阻止华夏的蘑菇弹试验,还会让我们再次遭受重创,在国际上颜面扫地。”
杰斯邦向前一步,语气坚定地说:
“总指挥,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太多选择。
如果坐视不管,华夏拥有蘑菇弹后,我们面临的将是更加被动的局面。
我们可以挑选最精锐的飞行员,配备最先进的战机,制定详尽的作战计划,避开华夏空军的主要防御区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杜雷斯在原地缓缓踱步,内心在激烈地挣扎着。
回想起石门空战的惨败,他心中满是纠结,但面对华夏蘑菇弹试验带来的巨大威胁,又觉得不能坐以待毙。
终于,他停下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冒险一试。
你去精心筹备,务必挑选最优秀的空军力量,制定出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绝不能再重蹈石门空战的覆辙。”
杰斯邦立刻立正,神情严肃地敬了个军礼:
“是,总指挥!我会全力以赴,确保行动顺利实施,给华夏考察队一个沉重打击。”
说完,杰斯邦转身快步离开,杜雷斯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又将目光投向地图上的罗布泊,心中默默祈祷这次行动能够成功……
寄生在北平的山屯宁次,享受了近半年轻松惬意的时光。
这半年来,俄曼瑞克人终于不再拿着自己当枪使,让自己的部下去送死了。
曾经,倭寇士兵们被当作炮灰,明知不敌,也要被迫拿起宝剑,鬼哭狼嚎般地冲上前去被炮弹撕成碎片。
完了还要被俄曼瑞克人骂为“废物”,埋怨自己的大膏药勇士连一枚小小的155毫米榴弹炮弹都扛不过!
“他娘的干活!你让你们俄曼瑞克人硬撼155毫米榴弹炮试试!”
如今,俄曼瑞克人的重点转移到了抢先研制出蘑菇弹之上。
大膏药倭寇终于能够停下来整训军队、舔舐伤口、恢复实力了。
这看似宁静的半年时光,宛如暴风雨来临前的诡异平静,让倭伪军士兵们渐渐松懈了神经。
巡逻的士兵哼着走调的膏药小曲,枪托随着步伐有气无力地敲打着地面,仿佛这方土地已彻底臣服于他们的铁蹄之下。
但是,它们掠夺的脚步却没有一刻停顿。
东北的黑土地下,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煤矿像黑色的巨兽蛰伏在大地深处,铁矿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铜矿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还有那其他珍贵的有色金属矿产,如同散落的星辰,等待着贪婪者的攫取。
俄曼瑞克人和倭寇带着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残酷的野心,疯狂地开采着这些资源。
他们的矿车日夜不停地穿梭在矿区,将一车车的矿石运往港口,再装上巨轮,运往远方的工厂。
若非他们在勘探时与那大庆油田擦肩而过,未能发现这深埋地下的黑色黄金,恐怕华夏大地的石油资源也将遭受一场浩劫。
有了从东北掠夺来的丰富资源,再加上俄曼瑞克人提供的技术支持,倭寇的武器装备如同被注入了邪恶的魔力,不断升级换代。
新型的枪炮在工厂里诞生,闪烁着冰冷而致命的光芒;
装甲车在铁轨上呼啸而过,扬起阵阵尘土;
喷气式战机在天空中盘旋,发出刺耳的轰鸣。
他们的军事力量愈发强大,野心也随之膨胀。
随着与俄曼瑞克人的“和好”,膏药和俄曼瑞克迅速划定了势力范围,倭寇在南洋的军队如同潮水般陆续撤回本土。
这些从热带雨林中归来的士兵,带着满身的瘴气和血腥味,连个澡都不洗就重新踏上了华夏的土地。
他们的到来,让倭寇的兵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膏药倭寇仅有的10艘航母,有8艘集中在华夏海域。
曾经在华夏战场上被我军打得七零八落、狼狈不堪的师团,如今又重新被组建起来。
那些被消灭、被打残的番号,如同幽灵一般再次出现在军旗之上,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们的罪恶不会就此终结。
然而,倭寇的兵源问题却日益严峻。
长期的战争消耗,让鬼子国内的人口急剧减少,兵源变得捉襟见肘。
为了填补兵力的空缺,倭寇高层竟然想出了丧心病狂的主意——组建女兵联队、老兵联队。
在那些被军国主义思想严重洗脑的宣传下,无数膏药女性被蒙蔽了双眼,她们剪短了头发,在脑门上贴上膏药,穿上军装,拿起武器,成为了倭寇军队中的一员。
这些女兵们,在训练场上挥洒着汗水,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扭曲的狂热,仿佛她们不是在为保卫国家而战,而是在为一场疯狂的噩梦而献身。
而退伍老兵们,重新被征召入伍。
这一辈子不是老死就是战死,不要指望能复员回家了。
在武器装备方面,我军的“神鸟”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利剑,狠狠地刺痛了倭寇的神经。
在战场上,“神鸟”一次次地撕开倭寇的防线,将他们的据点化为一片火海。
那些被“神鸟”摧毁的坦克、战车,如同废铁一般堆积在战场上,见证着我军的英勇和强大。
倭寇们闻“神鸟”而色变,对“神鸟”既恐惧又渴望,他们做梦都想要拥有这种能够改变战场局势的武器。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就连俄曼瑞克人的导弹技术,与我军相比都相差甚远,更不用说俄曼瑞克人透露给倭寇的那一点点可怜的技术了。
倭寇的科学家们日夜钻研,却始终无法突破技术瓶颈。
它们望着那些“神鸟”的残骸,眼中充满了绝望和贪婪。
在绝望的深渊中,倭寇终于想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方案——“载人神鸟”。
它们将一名被军国主义彻底洗脑的鬼子士兵,像货物一样装进导弹的座舱。
由它们驾驶导弹,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
这种导弹,舱门一旦关闭,不论从里面还是外面,都无法重新打开。
里面的人如果不能主动献身,最终也将饿死在导弹之内。
这些士兵们,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它们以为自己是在为天蝗必下尽忠,是在为帝国的荣耀而战。
实际上,他们只是倭寇高层疯狂计划的牺牲品。
当导弹爆炸的那一刻,他们将与导弹一同化为灰烬,成为这场罪恶战争的陪葬品。
然而,讽刺的是:代价这么大,这种生物制导导弹命中率却极低!
即便没有任何干扰因素,命中率也不到三成。
在倭寇高层看来,不足三成的概率已经不低了,至少要比无制导的火箭弹不到半成命中率高了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