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我的餐馆通古代 >  第1595章 打压宗室

“曹子桓!你欺人太甚!”

被揭了伤疤的孙权顿时恼羞成怒,上前就要和曹丕厮打。

曹丕架好防御姿态还不忘嘲讽孙权:“朕说错了吗?

孙仲谋,你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朕是大魏皇帝,你只不过是朕册封的吴王!”

“你!”

这话让孙权还真没法反驳。

因为曹丕说的都是事实。

刘备在一旁看的直乐,就差抓一把瓜子嗑了。

对他来说曹丕和孙权打起来再好不过了,最好是能打死那么一个。

“闹够了没有!你们还嫌不够丢人吗?!”

曹操突然一声暴喝打断了二人。

曹丕自然是听曹操的话,躬身一礼后站了回去。

没有了对手的孙权则显得有些尴尬。

只能哼了一声再度退回人群之中。

“小天!你接着说!”

曹操怒气未消,大声对任小天喊道。

任小天抠抠耳朵:“你吼那么大声做什么嘛。

还真把我当成你儿子训了啊?”

曹操后知后觉的讪笑一声:“吾不是有意的。”

任小天摆摆手:“算了算了,我知道你心里有气,就不跟你计较了。

还是接着说曹丕。

刚才我也说了,他的战略眼光不太长远。

除此之外,他还有那么两三个不算缺点的缺点。”

曹操蹙眉问道:“什么叫不算缺点的缺点?”

任小天解释道:“就是这事从长远来看,对曹魏是不利的。

但是从当时的情况说,曹丕这么决策也没多大的毛病。”

“先生具体说说。”

刘肇贴心的端上了一杯茶递给了任小天。

任小天接过一饮而尽:“首先就是采纳了陈群的建议,设立了九品中正制。”

这事对于曹操这样已经知晓内情的人来说自然不陌生。

但是刘肇就不是很清楚了:“何为九品中正制?”

任小天把这项制度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刘肇挠挠头:“听起来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啊。”

任小天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汉末时期察举制已经濒临崩溃,沦为了世家门阀操控的工具。

东汉时所谓的举孝廉也是世家说谁孝,谁就是孝。

所以后来曹操他才会推出唯才是举的求贤令,希望就此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

然而世家门阀过于根深蒂固,此举绝非一日之功。

要是后面的皇帝能够持之以恒,门阀世家倒是也能得到响应的限制。

但是曹丕继位之后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选择了向世家妥协。

曹操之前所做的一切基本都付诸东流。

尤其是九品中正制。

短期来看的确是能够让当时的吏治澄清一些。

世家门阀得到了相应的利益,也不会反抗的那么激烈。

但是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影响和弊端要远远超过其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在九品中正制里掌握士子未来命运的是中正官。

他们会结合士子的家世、才能和德行来进行综合的打分。

最终把这个打分结果上报到朝廷,由朝廷任命高分的官员。

听起来似乎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吧?

但是诸位不要忘了,中正官也是人,那自然也有七情六欲。

若是中正官**,那所谓的打分也就成了弄虚作假的工具。

普通的寒门士子在财力和人脉方面哪里能比得过经营数百年的门阀世家?

时间一长,获评高分的就只会是世家子弟。

此消彼长之下,就形成了一个彻底由世家门阀掌控上层社会的固化阶级。

也就是后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刘宋武帝刘裕虽然进行过寒门掌机要等类似的改革,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直到隋唐之后实行科举制,才逐渐让九品中正制淡出大众视线。

但要说完全取代,那都是宋朝之后的事情了。

可见九品中正制影响之深远。”

曹丕听的不由得张大了嘴巴。

他完全没想到这么一项在自己看来十分稳妥的政策,在任小天嘴里居然一文不值。

“那叔父可有什么好办法吗?”

想了半天也没有更好对策的曹丕只能向任小天问道。

这声叔父他也算是叫的心甘情愿了。

“办法就在我刚才的话中,那就是提前推行科举制。

当然了,推广科举制的阻力会很大,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才是。”

在魄力方面曹丕实在和曹操没得比,所以任小天才会提醒了这么一句。

曹丕正色说道:“叔父,既然已经知道这九品中正制荼毒甚广,那朕岂有不改之理?”

任小天微微颔首道:“行,之后我再跟你细说该怎么推广科举。

还是先听我把你的事情说完吧。

这第二个问题就是你打压宗室的事情了。”

刘肇挑眉问道:“打压宗室?这何从谈起?

朕记得曹丕他不是很重用宗室大臣们吗?”

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楙这些人哪个不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好像混进去一个草包)

任小天笑着说道:“是我说的不全面了。

我话中的宗室是曹丕的同辈兄弟,也就是曹植、曹彰他们。”

刘肇恍然道:“哦,是这么回事啊。”

任小天笑道:“其实曹丕这一招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了。

他也是沿用你们东汉的政策,那就是宗王不得干预政事。

所以他才会不断减少藩王的权利,缩小他们的藩地。

不光不能掌管兵权,就连护卫最多也不能超过百人。

拿曹植来举例吧,曹操在世的时候曹植获封万户。

等曹丕继位之后不断削减他的邑从,到最后只剩下了两千多户了。

曹植一度穷的只能借钱度日。

这对于一个藩王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赵匡胤闻言不禁笑着对朱元璋打趣道:“你们大明要是效仿曹丕,那还用担心什么藩王吃垮大明?”

朱元璋苦笑不已。

任小天搓着下巴说道:“说起来曹丕这么做确实是没有毛病。

从西汉时不管是异姓王还是刘姓王,只要手里掌握了权力,那野心也就会急速膨胀。

因为这事而掀起的叛乱也不在少数。

就算到了东汉末年,因为刘宏采纳了刘焉的建议将刺史改为州牧,并且下放了权力。

由此也就彻底掀开了乱世的序幕。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时不在提醒着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