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冷笑道:“你可真是双标啊。”
“父亲,何为双标?”
曹丕显然是没听过这个后世的词语,因此一脸疑惑的问道。
赵煦笑着解释道:“就是待人待己是双重标准。
换句话说就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雍正附和道:“朕以为另一句话来形容曹丕此举更为合适。
那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曹丕听完解释之后脸颊抽搐不已。
他要是再听不懂话中讽刺的意思,那就真成傻子了。
曹操继续说道:“你自己尚且不能做到从一而终,为何要强求夏侯尚如此?”
曹丕有些委屈的说道:“可伯仁之妻乃子丹(曹真)之妹,也是父亲您的养女啊。
哪有不向着自家人的道理?”
曹操叹了口气:“曹氏与夏侯氏本就是一家,何必要分的那么清楚?
若他们二人真的没有感情,那和离也就是了。
再不济你修书一封训诫夏侯尚一番也无妨。
为何非要把事情做的那么绝?”
说起来曹真原姓秦,是被曹操收为的养子。
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未必就有夏侯氏更近。
(现在考证说曹操没有夏侯氏血脉,大家不要较真哈~)
曹丕仍旧辩解道:“德阳公主乃曹氏之女,若是和离之事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任小天撇撇嘴说道:“强扭的瓜不甜,你怎么知道德阳公主就不想和离呢?
两个人要真是感情破裂,和离是最好的结果。
没必要非要杀了人之后再把夏侯尚逼死。”
曹丕默然不语,显然是不太能接受这个观点。
任小天无奈的摇了摇头:“就算你不让他们和离,也没必要再行杀人之举。
夏侯尚好歹也是有功之臣,就这么逼死他你于心何忍?”
曹丕含糊道:“嗯......”
“你这个榆木脑袋!
待吾这就去杀了那郭女王!
看看你是否如夏侯尚一般伤心难过!”
曹操愤而起身对曹丕大喊道。
“父亲不要啊!”
曹丕这才慌了神。
郭女王正是受宠的时候,要是被曹操给杀了,他哭都没地方哭。
朱见深哼了一声:“敢情你也知道难受?”
曹丕叹了口气低下头:“孩儿不管此事也就是了。”
曹操这才收回了怒火说道:“你下次把夏侯尚带来,吾亲自说他两句。”
“是,父亲。”
任小天把曹操拉到沙发重新坐下:“说完了曹丕的气量,我再来说他下一点不足。”
曹丕讶然道:“朕还有不足?”
任小天轻笑道:“强如汉文帝、唐太宗...呃,这个你不认识。
他们都有不足的地方,你有其他缺点很奇怪吗?”
这话倒是让曹丕无法反驳。
任小天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先前我也说过,你继位之后是有雄心壮志想要一统天下的。
可就是你这战略眼光吧...属实是有些一言难尽。”
这话一出在场皇帝有不少都笑出声了。
朱棣更是揶揄道:“曹孟德,你在教你儿子的时候是不是也藏私了?
怎么他这军事能力跟你差那么远呢?”
曹操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乾隆补刀道:“曹操自己都没少打败仗,哪还能教好儿子打仗呢?”
曹操一脸的铁青,狠狠的瞪着乾隆。
乾隆不甘示弱的反瞪了回去。
反正真要动手他也不怕。
就曹操这年纪和身材想要跟自己动手,纯粹是痴人说梦。
“你竟敢如此污蔑太祖!”
乾隆光顾着看曹操了,不想被暴起的曹髦推了一个趔趄,险些跌坐在了地上。
朱见深哈哈大笑道:“让你嘴臭,你纯属活该啊!”
“你说什么!”
乾隆顿时就怒了,对着朱见深大喊一声。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站出来:“怎么着?你不服气吗?!”
在他身后数名大明皇帝也站了出来。
乾隆气势立刻就下去了:“朕不与你们一般见识。”
任小天一头黑线的看着这混乱的场面说道:“你们玩闹也要有个限度吧。
咱们现在不是正说曹丕的事情呢吗?
你们还要不要我说了?”
朱元璋这才作罢,看向任小天道:“事情都是他惹出来的,咱不过是护着后辈罢了。
小天,你继续说吧。”
任小天微微点头:“曹丕的战略决策失误主要体现在夷陵之战和后来的三次伐吴战争之中。
首先就是夷陵之战。”
刘肇挠了挠头问道:“夷陵之战不是刘备和孙权之间的战争吗?”
任小天笑道:“你说的不错,夷陵之战的确是蜀吴之间的战争。
但是作为第三方的曹丕居然真的选择了两不相帮,袖手旁观。”
刘肇对这段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于是好奇问道:“难道曹丕这么做不对吗?”
“你要从保存实力,发展内政的角度来说曹丕的确没错。
但要是从军事方面出发,那他可就大错特错了。
当时朝廷中也有人力劝曹丕抓住机会,可曹丕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流逝。
等到夷陵之战基本结束,他才想起来要出兵。
可那时候东吴打了胜仗,士气正盛,曹丕的大军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刘肇恍然的点了点头。
刘启则是沉思片刻后说道:“先生不若展开细说如何?”
任小天颔首道:“那有何不可?
其实当时夷陵之战开战之前,曹魏朝廷内部就有三种不同的声音。
首先就是太尉贾诩提议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等双方陷入战争泥潭不可自拔时,养精蓄锐之后的魏国趁机将两国一扫而平。”
曹操苦笑几声说道:“贾文和这个老狐狸,还真是会韬光养晦啊。”
贾诩这个人就是这样,除非自己陷入绝境,否则是真不愿意拿出真本事来。
平时他和幕僚开会讨论事情时,贾诩也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明哲保身这一点算是让他玩的出神入化了。
“其次就是王朗,他在贾诩坐山观虎斗的前提之下又提出了一种看法。
蜀汉若是攻打东吴,必然要调动全国兵力。
那就趁着他们打的正酣时,从蜀汉背后给予致命一击。”
刘启听的微微点头。
如此倒也不失为一条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