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商人亦可以有大作为

桑振怀笑声爽朗,“这雪越下越大了,都别在这站着,丫头,快请皇上进屋,席面已摆好,就等你们了。”

“是。”桑九黎望向穆君珩微笑,“皇上,请吧。”

穆君珩宠溺一笑,率先迈步。

将军府自从桑九黎父母过世后,还从未像今日这般热闹过。

一张不大不小的圆桌,几个人坐下正好。

穆君珩身为帝王,本该坐主位。

却让给了桑振怀。

他神色亲和:“家宴以长为尊。”

桑振怀并非刻板之人,见穆君珩拉着桑九黎坐在一旁,也跟着招呼顾渊夫妇坐下。

“这一战可还顺利。”桑振怀问。

“当然!”桑九黎自豪道,“有大师兄在,怎么会不顺。”

“顾兄确有不世之才,此战收获颇丰。”穆君珩先动筷,夹起一块鱼肉,细细挑着中间的鱼刺。

“我儿随我,自是不凡。”顾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豪气万丈。

桑九黎嘴角抽了抽,“您不是一直说,大师兄性子随师娘么?”

顾渊放酒杯的动作一顿,“那,说的是性子,你大师兄这脑子,还是随你师父我。”

凤吟刚伸出去的筷子,收回,放下:“夫君此话何意?”

穆君珩将挑好刺的鱼肉放到桑九黎碗中,抬头,发现桌上气氛有些微妙。

不可一世的顾居士,正夹了菜放到凤吟碗中,“慕白能有所成,自然是夫人教子有方,心性不好,再好的脑子,也无用不是?”

凤吟脸色刚转好些。

桑九黎嘴里嚼着穆君珩夹给她的鱼肉,“师父,[嚼吧嚼吧]您这话说的,[嚼吧]显得师娘没教好我和二师兄似得。”继续嚼。

顾渊视线当即射向桑九黎,挤眉弄眼。

穆君珩抿唇一笑,又夹了块鱼肉继续挑刺。

桑九黎将嘴巴里的鱼肉咽下,天真地眨了眨眼,“师父,您眼睛怎么了?”

顾渊眼睛都快挤变形了。

“进沙子了?”桑九黎转头看了眼屋外的飞雪,回头问,“这也没风沙啊。”

凤吟冷不丁损了句,“行了,你也别挤眼了,省得再给孩子带坏了。”

这话显然是说桑九黎和顾凌风的性子,是受他影响。

顾渊不挤眼了,瞪了桑九黎一眼。

桑九黎却不看他,低垂着脑袋悄摸憋笑。

穆君珩将鱼肉放到桑九黎碗中,温声道:“吃吧,一会儿该凉了。”

“好。”桑九黎调整好脸上的表情,继续吃。

“让皇上见笑了。”凤吟将穆君珩的举动看在眼里,不住点头。

看来小九是找对人了。

穆君珩放下了筷子,“无妨,朕曾听闻逍遥居士夫妇感情深笃,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顾渊才学渊博,凤吟一手琴艺冠绝天下。

二人年轻时,都生得一副好样貌,是人人艳羡的一对神仙眷侣。

可那毕竟也是年少之事,如今当着小辈的面,却有些抹不开面。

顾渊见夫人略有些局促,便开口问桑九黎:“小九,战事已结束,大军何时能回京?”

这桑九黎还真说不准。

回京的时候,军队还在休整。

她给了北辽半个月时间筹备粮食,也不知,大师兄会不会等那粮食到了再回京。

穆君珩回道:“昨日塘报,大军现已班师回朝,元宵前便能抵达京城。”

桑九黎咋呼:“那我的粮呢?”

穆君珩:“纪临留守,待北辽俸粮后再归京。”

“那就好。”桑九黎嘀咕着,“挣点粮可不容易。”

“从古至今,还从未有哪国君主被囚,要以粮食换命的。”顾渊不吝赞道,“小九,果然是我的好徒儿。”

桑九黎:“师父,你可算是说对了,我和二师兄都随您。”

“那还得是你师娘教的好。”顾渊笑望着身侧的夫人,“你那一手琴艺,可是得了你师娘的真传。”

桑振怀轻叹一声,缅怀道:“从前你祖母最喜的,便是你师娘那一曲狼烟破。”

顾渊往杯中斟满了酒:“今日佳节,不如就请夫人献上一曲?”

凤吟也端起酒杯,“若说这狼烟破,小九弹奏的可比我好。”

桑九黎抬起头,“师娘,您可别折煞我。”

“是与不是,你弹一曲便知。”凤吟端起酒杯浅抿了一口,看向穆君珩眼神意味深长。

还是让年轻人多展现些好。

厅门外,青茵在听见主子们论琴曲时,便已吩咐人去库房取琴来。

无忧见状,也悄声离开。

琴案临窗摆下。

桑九黎起身:“那我就献丑了。”

许久不曾弹琴,倒也未见生疏。

轻轻拨弄几下琴弦,稍作一顿,再落下,一曲《狼烟破》从指尖缓缓流出。

桑九黎刚下了战场,热血裹身,琴声激昂澎湃。

曲中那烽火狼烟之势逐层攀升,让闻者仿佛身临战场。

桑振怀浑身血脉涌动,仿佛回到当年,随先帝征战天下时的情形。

和顾渊二人相视一笑,举杯共饮,豪气干云。

众人沉浸琴音中,倏然一阵箫声起。

蓦然望去,穆君珩不知何时起身,来到桑九黎面前。

从箫声起时,桑九黎视线便落在他身上,热血未退,眼底却透出一股柔情。

这一曲《狼烟破》他们曾在梦幽庭合奏过。

彼时的他们心中背负太多,针锋相对。

可如今,琴萧共鸣。

穆君珩的箫声不再悲凉,而是胜利的曙光。

凤吟和顾渊相视一笑,仿佛透过眼前的情景,看到年轻时候的他们。

元月十三。

大军还朝。

桑九黎提前回京之事,并未外传。

军队临近城门时,她出现在了军中。

这一次,皇帝率领百官相迎,仪仗队从城门口延伸至官道两侧数里外。

随军回来的,还有之前派往北境的军粮。

朔阳关传讯,北辽已将粮食奉上,这些军粮便没必要留在朔阳关。

“桑将军真乃神人,不仅打了胜仗,还赢了粮食回来。”

“这下,我们再也不用怕吃不起粮了。”

“桑将军威武!”

“桑将军……”

百姓对桑九黎推崇更甚。

而这些粮食,都是之前朝廷向天下粮商所征之粮。

桑九黎没料到,纳粮最多的人,居然是沈括。

沈括毅然成了皇商,而后数年间,生意遍布天下。

沈氏商行,诚信善行。

真应了他当初那句,商人亦可以有大作为。

最终,得了其父亲沈徵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