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卷着枯叶在鸭绿江畔盘旋,李成桂站在江边高崖上,望着对岸隐约可见的高丽国土。
江水滔滔,如同他此刻翻涌的心绪。
"将军,士兵们已经集结完毕。"
副将崔莹低声禀报,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李成桂微微颔首,转身走向军营。营地里篝火点点,士兵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这些天来,他精心播撒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
"诸位将士!"
李成桂登上临时搭建的木台,声音洪亮而坚定,"今日召集大家,是要告诉你们一个决定——我们不再为高丽王室的私欲而战!"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几名王室派来的监军脸色大变,手已按在刀柄上。
"高丽王昏聩无能,为一己野心置将士性命于不顾。"
李成桂的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明军二十万铁骑压境,我们五万人马如何抵挡?这是让我们去送死!"
"反了!反了!"监军金大中厉声喝道,"李成桂,你敢谋反?"
李成桂冷笑一声,抬手一挥。
数十名亲兵立刻将几名监军团团围住。
士兵们面面相觑,却无人上前相助。
"诸位请看!"
李成桂从怀中取出一卷密信,"这是王室给金大中的密令——若战事不利,便以我们五万将士为饵,掩护王室北逃!"
士兵们顿时炸开了锅。
一名老兵颤抖着接过密信,借着火光细看,突然跪倒在地,痛哭流涕:"我们为国征战多年,王室竟如此对待我们!"
"不错!"李成桂趁机高呼,"与其白白送死,不如为自己而战!我李成桂今日宣布——起兵讨伐昏君,建立新朝!"
"讨伐昏君!"崔莹第一个响应。
"讨伐昏君!"
越来越多的士兵举起武器,声浪如潮。
那几名监军面如土色,还未及反抗,便被愤怒的士兵乱刀砍死。
李成桂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转身望向南方——明军大营的方向,心中暗道:徐达,你等着看吧,高丽不需要你们来灭,我们自己就能改朝换代!
同时,明军大营中灯火通明。
"报——高丽军内乱,李成桂已杀监军造反!"
探子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徐达与常遇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喜色。
"好一个李成桂!"徐达拍案而起,"竟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
常遇春抚掌大笑:"天助我也!高丽内乱,正是我们长驱直入的好时机!"
徐达却抬手制止:"且慢。陛下密令是要生擒高丽王,如今李成桂造反,我们不妨坐山观虎斗。"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鸭绿江:"传令下去,全军戒备但不进攻。待李成桂与高丽王两败俱伤,我们再渡江收拾残局!"
三日后,平壤王宫。
"报——李成桂率叛军已渡过鸭绿江,正向平壤杀来!"
传令兵跌跌撞撞冲入大殿,声音中满是惊恐。
高丽王手中的酒杯"啪"地掉在地上,琼浆玉液洒了一地。
他脸色煞白,嘴唇颤抖:"这...这怎么可能?李成桂他敢造反?"
丞相朴不成慌忙上前:"大王,速调京畿卫戍部队护驾!"
"来不及了!"
一名将领冲进来,"城内已有叛军内应打开城门,李成桂的先锋已攻入外城!"
王宫顿时乱作一团。
宫女太监四散奔逃,文官武将面面相觑。
高丽王瘫坐在龙椅上,眼中满是绝望。
"大王!"朴不成突然跪下,"臣有一策——立即向明军求援!以割让边境三城为条件,请明军助我们平叛!"
高丽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黯淡下来:"晚了...一切都晚了..."
城外,喊杀声越来越近。
李成桂骑着战马,一马当先冲入城中。
街道两旁的百姓纷纷关门闭户,从窗缝中偷看这支"叛军"。
"崔莹!"李成桂勒马高呼,"你率五千精兵直取王宫,务必活捉高丽王!"
"得令!"崔莹领兵而去。
李成桂则转向城内军营。
守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不到半日,平壤城已基本落入李成桂掌控之中。
王宫内,高丽王听着越来越近的喊杀声,终于下定决心。
他颤抖着从案几抽屉中取出一瓶毒药,眼中泪光闪烁:"祖宗基业,毁于我手..."
他准备服毒自尽时,宫门被猛地撞开。
崔莹带着数十名士兵冲了进来。
"拦住他!"崔莹眼尖,一个箭步上前打翻了毒药瓶。
高丽王颓然倒地,被士兵们五花大绑。
他看着崔莹,声音嘶哑:"你们...你们这些叛徒..."
崔莹冷笑:"叛徒?是谁先背叛了将士们的信任?"
当夜,李成桂在王宫大殿召集文武百官。
高丽王被押解上殿,昔日威风凛凛的君王如今蓬头垢面,狼狈不堪。
"诸位同僚。"
李成桂环视众人,"高丽王室昏聩无能,致使民不聊生。今日我顺应天意,推翻暴政!"
他走到高丽王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位昔日的君主:"你有何话说?"
高丽王抬起头,眼中满是怨毒:"李成桂,你不得好死!明军不会放过你的!"
"明军?"李成桂大笑,"我已派使者前往明军大营,表示愿意臣服大明,岁岁进贡。徐达将军已答应支持我建立新朝!"
高丽王闻言,如遭雷击,瘫软在地。
李成桂不再看他,转身宣布:"即日起,废除高丽国号,建立朝鲜王朝!我李成桂,受大明皇帝册封为朝鲜国王!"
大殿内,百官面面相觑,最终纷纷跪拜:"参见大王!"
一个月后,北平金銮殿。
张无忌看着跪在殿中的高丽使节,嘴角含笑:"李成桂倒是识时务。
传朕旨意,册封他为朝鲜国王,岁贡按例。"
徐达站在一旁,眉头微皱:"陛下,就这样放过高丽...不,朝鲜吗?"
张无忌意味深长地笑了:"徐爱卿,有时候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李成桂替我们解决了高丽,省去了多少将士性命?"
他站起身,走到大殿门口,望着北方:"更何况,一个分裂的朝鲜半岛,对我大明更为有利。"
秋风送爽,金銮殿上,张无忌的笑声回荡。
千里之外的平壤,李成桂正站在王宫高处,望着南方的天空,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历史的车轮,就这样碾过了一个王朝的废墟,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