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人忙忙碌碌,沈小夏偶尔被卷着忙碌的日子里,江砚的运输团队日渐成熟,车队从最初的三辆解放卡车扩充到八辆,还添了两辆拉货的“小东风”。
韩竹心的作坊也扩大了不少,她把隔壁的院子也租了下来,又新招了七八个女工,每天一大群人踩着缝纫机“哒哒哒”地赶制衣服,生意红火得很。
她还是没歇了让沈小夏和她一起干的心思,这天傍晚,三人难得的能聚在院子里吃着饭。
韩竹心一边扒拉着碗里的红烧肉,一边用筷子指着正在悠闲嗑瓜子的沈小夏,“我每天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八瓣用,你这么闲,我真的有点不平衡!看看我这黑眼圈,都快掉到嘴边了!”
沈小夏慢悠悠地吐掉瓜子壳,佛系发言,“你也可以闲的,真的,你可以向我看齐。”
说着还惬意地晃了晃脚上那双绣着牡丹花的软底布鞋,这是韩竹心前几天刚给她做的。
韩竹心抖着手看向正在剥着花生的江砚,“你也不管管…?”
江砚抬头看向沈小夏,眼中漾起一片温柔,宠溺一笑,“没事,我养!”
韩竹心白眼一翻,把筷子往桌上一拍,试图给沈小夏洗脑,“女孩子要有自己的事业,不能依附别人…”
沈小夏打断她,掰着手指头数道,“第一,我有自己的事业,第二,我也没有依附别人…”
在江砚看过来的控诉的目光里,她又勉强补了一句,“偶尔也会依附一下!”
韩竹心吐槽,“就你那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势头也叫事业?”
“怎么不算了?”沈小夏不服气的坐直身子,“就我现在挣的,不比上班的强啊?”
不是她吹牛,她现在的存款,绝对比江砚和韩竹心的要多,就只说存款,还不包括她拥有的那些黄金,珠宝首饰,字画和瓷器等。
那些被她收在空间里的宝贝,随便拿出一两件应该都够普通人吃用好几年的。
明明可以舒服的躺平,为啥还要死命的奋斗?
她没有啥大抱负和大理想,更不想走上世界之巅,只想过点舒舒服服的小日子。
有颜,有钱,有闲,多好!
韩竹心唉声叹气,“你怎么就不能奋发图强一点呢?”
沈小夏噙着恬淡的笑意,坚定开口,“我懒!”
“我懒”两个字说的理直气壮!
江砚笑着去摸沈小夏的头,“没事,我的钱都是你的,你想干嘛就干嘛!”
见韩竹心还想说话,沈小夏赶紧转移话题,“上次听你说贺廷远要带你回家见长辈,事情怎么样了?”
韩竹心有点犯愁,“还不知道呢,我想再缓缓,贺家那样的家庭,我怕……”
她觉得现在时机还不是很成熟。
沈小夏知道她的顾虑,贺廷远家是正儿八经的高干家庭,而韩竹心只是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虽然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但在这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这样的差距确实让人却步。
具体的发展过程,沈小夏已经不记得了,反正最终的结果里,贺母还是挺满意韩竹心这个儿媳妇的。
这事沈小夏也不好插手说啥,只鼓励她,“竹心,你放心,以你的人格魅力,绝对能拿下他们!
再说,你这么能干,又这么漂亮,他们没道理不喜欢你。”
韩竹心无语的看向沈小夏,眯着眼,“嗯,我谢谢你!”
沈小夏大气一摆手,“不客气,应该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秋意渐浓,京市的银杏叶开始泛黄。
沈小夏从军子那里得到了她第二套四合院的消息。
军子见到她时,立马叫住她,“姨,您终于来了,有好消息!”
沈小夏好奇,“哦…?什么好消息,说来听听?”
军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眼睛亮晶晶的,“您上次不是说有四合院的消息后立马告诉你么?李三爷那边有信儿了!”
沈小夏眼睛一亮,连忙开口,“怎么个事儿?仔细说说!”
军子立马开口,“是这样,前几天李三爷突然来找我,说有个朋友急着出手一套三进的四合院,位置特好,就在东四那块儿。房主家里出了点事,急需用钱,价格比估值低两成呢!”
沈小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李三爷在京城古董圈和其他圈层都有些门路。
当时她就拜托李三爷帮忙留意合适的四合院,这么久没消息,现在终于又有了!
“院子具体情况怎么样?”沈小夏追问。
军子压低声音,“听说是个三进的大院子,保存得挺好,就是有些地方需要修缮修缮,最难得的是产权清晰,没有乱七八糟的住户问题。
房主祖上是个小官,解放后成分定得不错,所以院子一直保留着。”
沈小夏越听越心动,这个时候的四合院还没被炒到天价,但好位置的大院子也不多见。
尤其是产权清晰的,更是可遇不可求。
“什么时候能去看房?”
“李三爷说随时都行,就看您的时间。”
沈小夏当机立断,“那就明天上午吧,你陪我去一趟。”
第二天一早,沈小夏换上一身简单但是又不失大方的衣服,特意没戴任何首饰,只背了个帆布包,里面装着钱和一些必备品。
以“淑芬姨”的形象出现。
军子已经在胡同口等着了,旁边站着的,正是李三爷。
李三爷穿着件灰色中山装,手里拿着个旱烟袋,见沈小夏来了,笑眯眯地迎上来,“大妹子,好久不见啊!”
沈小夏笑着打了个招呼,“三爷好,好久不见!”
寒暄几句后,三人便往东四方向走去。
路上,李三爷详细介绍着院子的情况,“这院子啊,是前清一个六品官的宅子,后来传给了后人。
现在的房主姓赵,是个老中医,家里子孙要出国留学,急需一笔钱……”
穿过几条胡同,拐过几个弯,终于来到一座青砖灰瓦的大宅前。
朱红色的大门有些褪色,但门楣上“忠厚传家”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门口两尊石狮子虽然有些风化,却更添几分古朴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