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昨日年少 >  第18章 初三·终章 3

“哎呀,怎又摘喽这么多咧?”贺丽不远处看见,等到王莲走近了才嗔怪道。

王莲说:“不摘喽留的作甚咧?我们又不经常吃,刚刚儿的才扔喽几个坏的,不可惜喽?”

贺华也用同样的语气说道:“哎呀——可少摘点儿罢么,我们家里还有咧。”

“又不给多少,一家一两颗就够啦!多喽还么啦咧。”

……

分了菜,贺良带着一家人,顺带捎上贺华走了。

贺茂依旧没有回来。

贺良问:“二哥你甚时候儿走咧?”

贺才一听,也回答道:“快,你二嫂刷喽锅儿就走,走吧!捎带上。”

“行,我先收拾一下。”

做饭的是贺守,刷锅洗碗的是张霞。

其它亲戚都是打下手的。

当然,张霞也是不情不愿的,如果不去,贺守就会跑张霞耳朵边上跟催命一样低声说:“等会儿吃喽饭刷一下锅儿的吧!”

说是商量的语气,可是谁有勇气拒绝呢?

这样,贺才一家人和贺丽也走了。

留下了贺哲,因为贺哲要留着。

就剩下贺守这么一家子了。

彼时时间也到了下午了,王莲问:“贺炎,不在的?”

贺炎直接摇头拒绝:“不。”

“怎?”

“作业还么写完咧。”

无论什么时候,作业永远是大人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在老一辈人的心中,更是这些想上学却没学上,或者是压根就干不死上学的好时候的人的心中无比重要的事情。

“歪(方言,那么,原来如此,指知道了)?”

说完王莲转身就走了。

拖拖拖,一直拖到了夕阳西下。

……

站在门口,有一个小台阶,石砖砌起来的。

左手边的台阶是檐边有一排蜂箱,夏天,蜂群满院子都是。

飞得高的蜜蜂,夕阳为他们镀上了一层明晃晃的鎏金。

蜂箱的前面就是台阶下面,有一条宽不宽窄不窄的过道,过道的尽头的一个小房子,里面有时候堆放煤炭,有时候堆放木柴。

国道的右手边是一个空房,在山脚下挖出来的,从前农村盛行放羊的时候,每当下雨天,贺武就会把羊赶进这里头来避雨。

过道的左手边是一扇铁门,里面是放着很早就不用的杂货的。

相比之下,贺守常用的还是前边的一间石砖房子。

蜂箱的对面还有一间小房子,也是铁门。

但是这里是还有小时候,贺守最常来的一个地方。

里面各种工具,铁家伙什都有,贺炎小时候对于这样一扇终日挂着锁的房子是很感兴趣的。

……

房子的后边有半个围墙,堆放着煤炭,冬天或者下雨天是时候就拿一张巨大的呢绒的带着盖起来。

房子的侧边还有一排蜂箱。

蜂箱的对面还有一排蜂箱。

三排蜂箱,这就是还有记忆中贺武全部的蜂箱了。

院子是泥土地,从前一到下雨天或者是下雪天,泥泞的院子里没办法走人。

所以从还有记事起,就有一条长长的说不上来的黑蓝色的东西铺在院子里,正对着中间的一扇门,另一条连着从左到右的石灰路。

不知道是橡胶还是什么。

对面的院子里同样有一条。

只是后来两条铺起来的路换成了石灰路,不知道是不是大孝子的手笔。

……

斜阳挂在山头,金色的光斜照在院子里。

蜂群也没有中午的时候那样疯狂了,安静了不少。

昏昏的微黄的光散落在农村的小院子里,贺炎仿佛找回了小时候的感觉。

小时候的贺炎,看着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时,深蓝色调的院子,看着对面的瓷砖墙散漫地泛着灰白的光,陷入了小孩子的沉思。

一旁的树深入夜色,身后的高山远树也在夜色里朦胧。

但是贺炎现在没心思回想这些。

……

“不早啦!不喽吃喽饭再走吧?”王莲挽留道。

贺守为了不让王莲再多费一些食材,十分大气地说:“不应啦,我们回的做吧!”

“不啦呀!”

“不应啦,时间也不早啦,吃喽饭再回甚时候儿啦咧?”

你还知道时候也不早啦?

嗯?

那你一整个下午忙来忙去,脚不着地的,贺炎还以为你要给这老房子翻新呢。

原来你还知道时间不早了。

真是稀奇。

“昂,歪喽路儿上慢点儿,回的喽给打一个电话。”

“昂。”

“贺炎不留的?”

贺炎还不忘问贺炎一句。

……

你妈的逼,你不留着让老子留下?

你他妈有病?

张霞立刻接道:“今儿的作业还么写咧,拿回来的东西还么收拾咧,留的作甚咧。”

有张霞发话,贺守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转身就走。

王莲突然喊道:“等一下,把菜拿上。”

人已经走出去了,张霞小声说:“不应拿的。”

贺守啧了一声,“哎呀,拿的罢么,倒怎啦咧?”

张霞说道:“每回拿的都是人们剩下的,人们捡光好多,剩下烂的给我,我才不吃咧。”

“哎呀倒怎啦咧?敢不是好的?”

“我不,捡过来捡过的,不好的就留下的,拿回的我才不吃咧。”

“哎呀,快回拿的吧!”

贺炎只能回去拿。

……

就这样,又是趁着夜色,仓促而匆忙得离开坞头村。

……

记不清是初二还是初三了,总是也是春夏时候,贺丽结婚了。

早之前贺炎就听见王莲说:“你二姑说人行下一个对象。”

老人顿时高兴得年轻了十几岁。

……

那一天,全家人早早地都回了村里,等贺炎回去的时候贺华早已经在村里了,她昨天就回来了,因为怕今天赶不回来。

张沁予也在。

前一天贺守专程回来叫贺炎回村去帮忙。

帮忙?

帮什么忙?

几个大人还不够?

叫上贺炎的原因无非就是能让贺守指使罢了。

……

因为这一天是贺华结婚的日子。

……

前一天就是装扮婚房。

贺华的婚房在老房子对面的正中间,前一天是自家的儿孙们基本上都回来了,还有一些平常来往比较频繁的亲戚。

……

“快快快贺守回来。”

“赶紧来打博(方言,帮忙)来。”

“等一下,先把这立起来。”

“先把那放到一边,先弄这个。”

人们都在吆喝。

……

贺守还没停下车就警告贺炎,“下喽车打博的,不应站的那里甚也不做。”

……

呵,你那俩眼睛跟狗一样时不时的盯着贺炎,贺炎敢消停?

这话说的,好不要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