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战争系统在末世 >  第1109章 海兽威胁

很快,会议室内的沉默被高建国司令员打破,他双手按在冰冷的指挥台上,身体前倾,目光如炬地扫过每一位常委:

“好了,过去的事暂且不提。当务之急,是搞清楚这股新势力的底细。”

“他们能在金陵降落并建立据点,说明至少解决了最基本的起降问题,甚至可能已经初步站稳了脚跟。这对我们而言,是危机,也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他直起身,开始下达指令,条理清晰:

“第一,接触与试探。命令空军,准备一架Y-9电子侦察机,搭载必要的通讯和侦测设备,并由两架G10A进行护航。任务目标:飞抵金陵外围空域,尝试与对方建立通讯联系。”

战区参谋长李启瑞立刻补充:“航线规划要谨慎,避开金陵母巢的已知高危空域,主要在固城湖方向上空盘旋。使用国际通用遇险频率、军用紧急频道以及我们过去的通用识别码,反复播发明码通讯,表明身份和来意——东方战区,寻求对话。”

高建国点头认可,继续说道:“对方如果能建立起可供大型运输机起降的机场,其工程能力和组织度必然不低。”

“这次接触,一要探明对方的态度,是敌是友;二要尽可能获取对方的基本信息,哪怕只是听其言、观其‘行’(无线电应答风格、飞机反应等)。”

“第二,情报激活。情报部门,立刻尝试激活在金陵西部、北部地区可能尚存的‘休眠’侦察单元。”

所谓的休眠单元,是当初东方战区离开金陵时留下的,虽然当时走得很急,但并不意味着东方战区彻底放弃了对防区的控制。

类似这样的‘休眠单元’,几乎遍布整个战区,唯一需要考虑的,是经过这么长时间过去,能启用的还有多少....

毕竟在末世这种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提起这些‘休眠’侦察单元,东方战区司令员高建国眼底少见的闪过一丝柔和和愧疚:

“不需要他们进行高危抵近侦察,只需报告当地宏观动向,——他们打的什么旗帜,人员装备如何,对待幸存者的态度等等。”

“第三,海上策应。海军派出由一艘护卫舰为核心的轻型编队,前出至长江口附近游弋。”

“任务不是交战,而是示形造势,让对手知道,这片海域并非无主之地,我们东方战区依然存在,并且保持着相当的海空力量。同时,严密监控长江水道,看看对方是否有向长江方向发展的意图。”

“对于这个任务,海军方面有没有问题?”说完,东方战区司令员高建国侧头看向会议桌下方的战区海军司令员何文海中将。

当初整个战区之所以往舟山撤离,考虑的就是一劳永逸,想借海洋天险,打造出一个绝对安全的后方基地。

然而随着末世发展,海洋这个原先以为的永不陷落的护城河,却逐渐显露凶性,几乎成了如今整个东方战区最严厉的父亲。

数次暴动,狠狠的鞭笞了东方战区这头龟缩起来舔舐伤口的重伤巨兽。

这种感觉就像打游戏残血了想回泉水恢复状态,结果泉水的射线却突然动了,开始疯狂的攻击自己。

东方战区自退守舟山以来,记录在案的大规模海兽潮已达17次,平均每月都有一次以上,中小规模袭击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大大小小的海兽冲击当中,东方战区海军水面舰艇损失超过三分之一,官兵伤亡惨重……

每一次击退海兽潮,都像是从巨兽口中拔牙,依靠的是预设水雷、岸防导弹、空中支援和驻防官兵用命去填....

为此,东方战区从3个月前开始,就已经在着手战略转移,重返陆地...

然而时至今日,也才刚刚完成陆地基地市的开辟工作,后续人员、装备、工业设备等等的转移,在海兽的骚扰下,将会是一个十分艰巨乃至漫长的工作...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海兽潮的恐怖特质了

第一是数量恐怖,无穷无尽: 每次兽潮,都不是几十几百,而是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个体,从四面八方涌来,仿佛整个海洋的恶意都凝聚于此。

即使击退一波,很快也会有第二波、第三波……似乎永远杀不完...

第二是攻击性极强,目标明确:海兽潮似乎对引擎噪音、金属信号、热源等等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和攻击**,会主动、有组织地围攻任何水面舰艇和靠近海岸的运行设施...

第三是协同作战,难以预测: 不同种类的海兽潮之间会表现出令人不安的协同性。

东方战区在某次海兽潮袭击中发现,该海兽潮分工明确,小型单位吸引火力,中型单位伺机破坏,大型单位正面冲击,甚至还有能释放生物电磁脉冲或精神干扰的特殊个体....

这幅高度组织化的模样,曾让东方战区高度怀疑,海洋里是不是进化出了什么高智商的东西躲在幕后指挥攻击...

第四就是主场优势了,舰艇在海洋航行一旦正面遭遇海兽潮,几乎等于死神降临,因为海兽的数量可以是无限,但舰艇的弹药却一定是有限。

而且就算舰艇弹药无限,也不可能扛住抵近船底后海兽进行的近距离混战,在那种情况下,使用任何重武器都等于是自己炸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