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
历史的卷轴翻至建安十三年那个炽热的七月。
平定了北方疆域的曹操,犹如一头蓄势已久的猛狮。
再无后顾之忧。
毅然挥戈南指,誓将荆州与江东纳入囊中,实现其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
八十三万铁骑席卷而来。
大地为之震颤。
所经之处,无论是巍峨城池还是偏远村寨。
无不陷入一片惶恐,草木似乎亦感受到了那股吞噬一切的磅礴气势。
世人皆知,曹操此番征伐,意在必得!
....
刘备啊,刘备,我曾以一片赤诚待你!
这般哀叹,回荡在曹军后方的一辆运粮车内。
言者正是被刘备驱逐的军师陈牧——一位来自异世的穿越者。
曾伴随刘备历经沙场,屡立奇功。
陈牧此刻正倚坐于粮草堆中,目光深邃,心中默默盘算着下一步的出路。
寄身于曹营,仅是权宜之计。
在赤壁烽烟未燃之前,此处尚可保一时安宁。
思虑再三!
他将目光投向了水波浩渺的江东。
彼处水土肥美,短期之内,不失为一处避风港湾。
然而,他也未忘却同样趋于稳定的冀州。
或者,也可前往那里……
思绪万千间,陈牧躺倒在粮车之上,仰望蓝天白云。
一股前所未有的孤独与落寞涌上心头。
遥想当年,他智设金蝉脱壳之计,助刘备巧夺曹操五万精锐;
又力主反攻徐州!
刀光剑影中,斩杀敌酋,破八万守军,缴获物资无数。
而后。
他更是辅佐刘备南下驻守新野,攻克樊城。
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博望坡火焚夏侯惇之军。
赫赫战功,无人能及。
然而,那一天……
那一天,卧龙诸葛孔明翩然而至,军师之位自此易主。
荆州英杰纷至沓来,共聚新野,为卧龙出山举杯同庆。
水镜先生于宴席之上。
盛赞刘皇叔得孔明辅佐,恰似蛟龙入海,凤凰振翼,前途无可限量。
新野太守府内。
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刘备与众文臣武将把酒言欢,喜气洋洋。
而此时的陈牧,一袭白衣独立于喧嚣之外,唯有孤影相伴。
眼前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一闪过。
荆州三族蒯良、蒯越、蒯祺。
以及荆州大族黄承彦,他们簇拥着卧龙与刘备,谈笑风生,指点江山。
陈牧凝视着眼前的景象。
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不禁反思自己这些年来的付出与挣扎。
欲以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氏族势力,何其艰难!
陈牧与刘备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便是他坚持要在新野普及识字算术,让那些贫寒子弟也有接触知识的机会。
他曾看到那些孩子眼中的渴望,却被水镜山庄森严的大门无情地拒之门外。
在卧龙出山前夕。
陈牧倾尽家财,创办了新野书院,亲自题写对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从此,无数农家少年得以踏入书院大门。
手捧陈牧编写的《天干算数》,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然而,为何……
为何他的苦心孤诣,最终换来的却是这般境遇?
陈牧心中满溢的困惑与不甘。
如同暗夜中的风暴,无声地肆虐。
为何!连这微如星火的期许,也要狠心掐灭!
卧龙振翼,翱翔而出。
荆州豪门世家,犹如群狼围猎,纷纷聚首新野。
他们悍然闯入那片书香圣地——新野书院。
烈焰腾空,一瞬之间,千年墨香化作焦土残垣!
他们在卧龙初现江湖的庆贺宴上,对陈牧的善举极尽诋毁,口诛笔伐。
陈牧的目光转向刘备,期待他的公正裁决。
然而刘备却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恭恭敬敬地拜诸葛孔明为军师!
为何如此!?
我陈牧,倾尽心血,矢志拨云见日,还这世间一片清平天地!
我敬你刘备仁义盖世,无人能及。
可是此刻,你为何竟与那荆州豪门沆瀣一气,无视正义?
难道偌大的新野,竟容不下一座传授孩童识文断字的书院么?
莫非孩子们汲取知识,就能撼动你们豪门的根基?
他们仍旧是荆州大地的权贵,依然牢牢把控着万千财富与粮食命脉。
仅仅是让孩子接受教育这样卑微的愿望。
也不愿施以援手,甚至横加阻挠?
那一天。
陈牧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呕心沥血铸就的新野书院,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
他的心瞬间冷却,昔日炽热如火的壮志豪情。
如今只剩冰冷的绝望。
当目睹刘备与诸葛亮并肩同行,
陈牧眼中映照的不再是他们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身影。
不再是那份对黎民百姓的深情厚意。
更不再是刘备曾标榜的仁德之光。
他所看到的。
唯有两人对权力与疆域的贪婪**。
以及刘备对荆州这块膏腴之地无法掩饰的觊觎之心。
于是,就在这一天。
陈牧决意保护无辜的新野百姓免遭战祸。
曹操大军即将南下,新野焉能独善其身?
善良的百姓不应成为战争的陪葬品。
深信陈牧的百姓,约有半数毅然跟随他踏上逃难之路。
而另一半,则仍坚信刘备的仁德之名,选择留守故土,静待风雨来临。
刘备与诸葛亮闻讯赶来,厉声质问:
陈牧,你意欲何为?是在煽动恐慌,制造混乱吗?
陈牧凝视着他们,沉声道:
曹孟德之师压境在即,主公与孔明军师岂会不知?
何必要让无辜百姓承受战火之苦?
陈牧!
刘备痛心疾首,你若不愿与我共图霸业,那就去做个马夫吧!
言语间,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陈牧却选择护送百姓撤离。
这让刘备无法理解。
在他看来,没有百姓固守城池,如何抵御曹操铁骑的凌厉攻势?
陈牧与刘备,至此恩断义绝。
或许,他们的分歧早在新野书院被付之一炬的那一刻,便已注定。
一切,皆因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初衷——
不过是想让一群孩子学会识文断字罢了。
陈牧冷笑一声。
心中悲愤难抑:这世道,何其污浊!
他解下官印,封存金银。
最后一次回望那废墟中的新野书院。
那是他理想的碎片,也是他与刘备友谊破裂的见证。
然后,他决绝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
…………
曹军如潮,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奔赴荆州。
丞相曹操端坐金碧辉煌的銮驾之中,周围臣僚环绕,气氛肃穆。
荀攸上前献策:丞相,欲取荆州,首要之务便是破刘备。
然而刘备据守新野,素以仁德闻名,军民上下团结一心,恐非易与之辈。
曹操听罢,先是抚须放声大笑。
继而面色陡变,厉声痛斥:
仁德?刘备也配谈仁德?
当年袁术僭号称帝,那刘备小儿主动请缨攻打袁术。
我何等信任于他,赐予五万精兵。
可谁料这大耳贼竟趁我全力攻伐袁术之际,暗中倒戈,反攻我徐州。
使我数十万将士陷入险境。此种行径,何来仁德可言!
袁绍、吕布、公孙瓒乃至孤身,哪一位不曾厚待于他刘备?
然此小儿反复无常,数度背后捅刀。
置袍泽之情于不顾,令我军将士骨肉相残,实乃丧尽天良之举!
曹操怒不可遏,言辞激愤。
如此悖逆不仁、寡恩少义之徒,何谈‘仁德’二字!呸!
新野之战,孤定亲手诛杀大耳贼,以泄此深仇大恨!
曹操眸中燃烧着熊熊怒火。
每一次提及刘备的名字,心中都似有万千钢针扎刺。
曹操目光扫视周遭。
却未见许褚身影,不禁厉声询问:许褚何在?为何此刻不在身边?
荀攸、陈群亦侧目搜寻,同样未见许褚踪迹。
曹操神色凝重,严词吩咐。
务必密切留意许褚,军中严禁饮酒,切勿让他因贪杯误了大事!
荆州沃土,虽繁华富饶,却也饱受战乱之苦,流民遍布。
.........
此刻,曹军后队中便有一大批流民跟随行进。
他们负责搬运粮草物资,维持大军后勤。
而曹操遍寻不得的许褚,此刻正怀揣酒肉,悄然而至后军。
他粗犷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先生,先生,快瞧瞧俺给您带啥来了!
陈牧原本正伏在辎重牛车之上,思索着可能的退路。
许褚这一嗓子如同惊雷炸响,生生将他从沉思中唤醒。
做什么呢,一大早就扰人清梦!
陈牧抱怨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起床气。
许褚憨笑着展示手中之物。
先生您看,丞相赏赐了俺些肉羹,俺全给您端来了。
陈牧揉揉惺忪睡眼。
瞥见许褚手中那条肥硕的鹿腿和冒着腾腾热气的肉羹,顿时喜上眉梢。
相较于过去随刘备颠沛流离的日子,如今的待遇堪称优渥。
他毫不客气地抓起鹿腿,狠狠咬了一口,再就着肉羹一饮而下。
许褚更是变戏法般从怀中掏出一壶酒,献宝似的递到陈牧面前。
先生,这可是丞相最爱的桃花酿,俺特意藏了一壶来孝敬您。
陈牧看着许褚那副笨拙又讨好的模样,只觉滑稽至极。
眼前这个身高九尺、魁梧如山的猛汉。
竟用两根手指小心翼翼地捏着酒壶,仿佛捧着的是口服液而非烈酒。
陈牧畅饮美酒,大嚼佳肴。
心中暗想。
这还是那个战火纷飞、民生疾苦的三国吗?
许褚在一旁看得垂涎欲滴。
只见陈牧举止豪放,不拘小节,这在他眼中便是高人风范。
许褚虽看似鲁莽,行事直率,但心思淳朴。
三天前。
他在一群慌乱奔逃的流民中一眼便瞧出陈牧的不同寻常。
他人或惶恐求饶,或卑躬屈膝,唯有陈牧泰然处之,卓尔不群。
许褚本欲将此人引荐给曹操,奈何曹操忙于运筹帷幄,攻略荆州,无暇详谈。
许褚多次尝试,却均因曹操军务缠身,未能得其重视,
只得暂时安排陈牧在军中担任一职。
此事因此而被搁置,等待时机重启。
许褚并未忘记自己肩负的举荐重任。
安置好陈牧后,他越发感受到这位先生的非凡之处。
尽管难以言喻其独特所在。
许褚心中却坚信陈牧是一位卓尔不群、谈吐风雅的人物。
陈牧轻酌一口醇酿,微笑示意:你也来尝尝。
许褚喉结滚动,面露尴尬:属下不敢饮酒,主公严令在身,禁我沾杯。
陈牧对此毫不在意。
自顾自地大快朵颐,边嚼边含糊不清地说:
我看曹老板怕是要遣曹仁来犯新野了。
许褚一愣,茫然回应:此事未知啊。
面对许褚这根榆木疙瘩,陈牧不愿多费唇舌。
随意应付道:回去你就明白了。天气干燥,留意防火。
许褚喃喃自语:回去就知道?曹仁打新野?
突然想起一事,他神色骤变,糟了!主公还让我上报大军名册呢!
言罢,许褚急匆匆离去。
……
此刻的新野非同寻常。
刘备麾下拥有陈牧精心训练的数万精锐之师......
可谓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新野府中。
刘备意气勃发,前所未有的豪情洋溢。
既有雄兵在握,又有孔明这样的智囊辅佐,仿佛帝业指日可待。
孔明端坐堂下,掷地有声:
主公宽心,亮既受命为军师,定当竭尽全力,助主公开创伟业!
此时,孔明脑海中闪过被逐出新野的陈牧身影。
一股较量之意油然而生。
夺取他的首席军师之位尚不足以满足。
孔明决心要在行动中证明,自己的才智远胜陈牧百倍!
此次入主新野。
孔明不仅带来了挚友崔州平(名钧)、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
更有马氏五常等贤士相随......
甚至连水镜先生司马徽都亲临指导。
正待孔明胸臆激昂之际。
一身银甲的赵云步入新野太守府。
满面愤懑:主公,为何要辞退军师?!
刘备摆手淡然道:
非我辞他,乃他自己挂印封金离去。
如今已封孔明为军师,此后此事不必再提。
赵云坚持道:军师昔日于徐州力挽狂澜,于樊城力抗曹仁……
刘备面色一沉。
假意震怒,打断赵云的话:够了,勿再多言!
..........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