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人鬼钱未了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好事还是坏事?

“老赵啊,新年好啊,最近怎么样?”

“我这还不是老样子,老老实实做业务呗,领导有什么指示?”

“我指示个屁啊,你别总和我阴阳怪气的,还领导,我领导谁也不能领导你啊!”卓轶似乎并不想在赵国栋面前摆什么架子。

卓轶,信展银行省分行副行长,分管公司业务,原本是分行公司业务部的总经理,当时赵国栋是金融市场部的总经理,俩人平级,也同为分行副行长的有力竞争者。

后来分行换了新的一把手,卓轶不知怎么就受到了新老大的赏识,三年前,他被提拔到了分行副行长,而赵国栋则调任城东支行去做了一把手。

“别别别,你肯定能领导我啊,我们城东支行永远在分行的领导下工作!”

“算了吧!我领导不了,你们多牛啊,听说把摄山寺都搞定了?”

赵国栋一听这话,只能无奈的摇摇头,谁说好事不出门的,这好事传起来也快的很

“我们这点小业务,怎么还惊动分行了?”

“小业务?你们城东真是口气不小啊,分行当初费了那么大劲都没把摄山寺搞定,你们一开年就拿下了,说说吧,怎么弄的?”

卓轶作为分管公司业务的副行长,下面支行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只不过一些小业务他是不会过问的,但摄山寺不一样,当初营销摄山寺,他也参与其中,只是没有结果,如今城东支行拿下了这个重要的客户,他自然要问问清楚。

“不瞒你说,我也不知道...”赵国栋虽然知道是姚吉营销来的,但具体怎么营销的,他确实不知道。

“你诓我呢?!总不会是摄山寺的住持突然发神经,自己跑到你们支行开了个账户,然后存进去五个亿吧?你当我三岁小孩呢?”卓轶能坐到这个位置,当然不是傻子,这种业务根本没有从天而降的可能,肯定是有什么内情。

“倒也没那么简单,只是这业务是手下一个刚入职的员工办的,他好像是认识寺里的什么人,然后就谈成了,具体怎么回事,我是真不清楚。”赵国栋想极力弱化这件事,姚吉这种人才,就像吴新康说的,一旦被分行发现了,城东是留不住的。

“刚入职的员工?有这么大本事?叫什么?”

“呃...叫姚吉,去年七月份才参加工作的,是个研究生。”

“姚吉?入职才半年?他认识摄山寺什么人?”

“好像是监院还是首座来着,我也不清楚,估计是有些私人关系吧。”

“你们还真是好运气啊...我跟你说,这个客户很重要,你们既然拿下了,就好好维护,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千万别玩砸了!如果你们没那个能力,分行也可以介入,好不容易建立了合作,可不能出岔子!”

赵国栋心里一阵冷笑,这是要来挖墙脚了。

“领导放心,我们既然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定不会轻易丢掉,暂时就不劳分行费心了。”

......

挂了电话,卓轶反复思索着获取的信息,“姚吉...新来的...”

想了一会,决定给人事部打个电话,“城东支行有个叫姚吉的员工,去年才入职的,把档案发我一份。”

姚吉这边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分行关注了,还沉浸在多了五个亿存款的喜悦中,然而老话说的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事总不会一直出现,不过这次状况倒不是出现在姚吉这边,而是钱佳明。

钱佳明之前和湘省的信展银行谈了一笔业务,也就是他说过的内部银团,是一笔房地产开发贷款,总规模五个亿,借款人是金陵本地的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叫宁城集团。

宁城集团在本地还算有些名气,但放眼整个地产行业,排名却很一般,之前在苏省境内做过几个还不错的项目,但由于成本上拼不过那些大地产商,几次竞标失败后,就将战场转向了外省。

去年宁城集团在湘省拿下了一块地,位于星城市,也就是湘省的省会,项目就在星城市的新城区,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都不错,宁城集团准备将其打造成一个高端的明星住宅小区,但苦于资金有限,只能通过银行融资来实现项目开发,而宁城的总部在金陵,和星城市的金融机构不是很熟悉,只能找到信展银行城东支行。

钱佳明由于之前帮宁城集团做过一个本地的项目,这件事便落在了他的头上,但银行内部是有属地限制的,项目只能通过当地银行进行合作,金陵的银行是不能跨省做业务的。钱佳明只能通过内部系统联系到星城的信展银行,帮他们在当地筹集一些资金,当地同事也愿意帮这个忙,毕竟没有人会拒绝送上门的业务。

只是钱佳明这边也不可能白帮忙,毕竟是自己的客户,哪有把业务白送出去的道理?他便打算和星城那边的信展银行谈一个分成,就有点类似于欧阳芝和姚吉谈的存款分成比例,只是贷款毕竟不是存款,多少还是有些风险的,对面银行也不傻,你要分业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啥都不做就想躺着拿业绩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双方谈了几次之后,星城的信展银行提出和城东支行这边组一个内部银团,他们出四个亿,城东这边出一个亿,两边共同凑五个亿的盘子,如果贷款出了风险,也是各担各的责任,城东支行在经过内部协商之后,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本来的计划是一季度完成申报,开发商那边大概六七月份提款,钱佳明也是按这个进度和姚吉汇报的,但今天却出了状况,星城那边的信展银行私下联系到客户,承诺把贷款利率下调0.3%,条件是这五个亿他们全包了。

这就相当于是挖了城东支行的墙脚,如果客户答应,那城东支行这边等于啥都没捞着,白送了一个业务给人家。

宁城集团是民营企业,这个项目贷款要做三年,0.3%的资金成本算下来就是四五百万,贷款在哪里贷都一样,成本一下子少了四五百万,而且一家银行就能搞定的事,分两家弄就很麻烦,所有资料都要准备两份,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钱佳明接到通知的时候,气的直接在办公区就破口大骂起来,“星城这帮孙子,太不讲规矩了!明明是我的客户!如果没有我的介绍,他们能做个屁啊!宁城集团也不是什么好鸟!忘恩负义!为一点蝇头小利就背刺我!”

姚吉见状只能好言相劝,“你别发那么大火,这种事也是正常的,如果我是企业老板,我也会这么选,他们做生意的,四五百万的财务成本,能省干嘛不省?再说了,这本就是我们内部制度的问题,客户没有错。”

“可这点人情世故他们总要讲的吧!之前的项目我都帮他们搞定了,我们是有合作基础的!难道他们以后不在金陵开发项目了?以后不和我们再打交道了?!”钱佳明气的差点把键盘都砸了。

“你冷静点,他们之所以被星城那边说服,无非就是价格嘛,那我们也降0.3%不就好了?”在姚吉看来,这件事并不复杂,不就是内卷吗?卷就是了!

钱佳明摇摇头,“没你说的那么简单,如果往下降0.3%,我们这笔贷款就是亏的。”

“亏的?大家都是按照总行给的指导价格来做,我们亏,星城那边就不亏吗?难道两个省的资金成本价不一样?”姚吉不解。

“当然是一样的,他们也亏,但是项目在他们那边,他们除了房地产开发贷款,还可以接着做房屋的按揭贷款,你想想,这么多房子要卖,大家基本都是贷款买房,这一块的收益就不少了,再加上还有保证金存款、个人卡、信用卡团办等等一系列的业务,这笔贷款亏的钱,他们可以从其他业务上挣回来,我们不行啊!我们这里除了这一个亿的贷款投放,啥都捞不着!”

钱佳明的业务经验还是比姚吉丰富不少,一下子就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姚吉受教了,“照你这么说,人家确实有优势。”

“是啊!我也知道啊!可是我不甘心啊,姚队,你主意多,帮我想想招,这亏吃的,太憋屈了!”

姚吉沉思了一会,“你容我想一想...”

“我倒觉得这件事不一定是坏事...”苏郡在一旁也算听了个明白,知道姚吉接下来就该问他了,所以直截了当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哦?说来听听。”

“先说说宁城集团吧,这个企业我是知道的,在金陵这个地界上也算有些名气,早些年有个地产项目,申埔也参与过,只是我没有经手,但大致情况也有所耳闻。”

“他们家向来比较现实,跟各家银行的合作都不太深,除了...金商银行。因为金商银行就是本地的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比较深,所以他们合作的大头都在金商,我估计这个项目他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就去找了金商银行,但由于项目在外省,金商银行是本地的城商行,没有在湘省设立分支机构,所以才找到了你们。”

姚吉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你再说说,为什么项目被抢走不是坏事?”

“我之所以说这件事不是坏事,是因为我不看好未来的房地产行业。往前推二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变成了快速致富的常规手段,很多企业原本并不是做这行的,但由于利润大,政策红利又足,全都冲了进来。”

“最早拿地的钱都是可以融资的,叫做前融,也就是说,一家企业从拿地,到开发建成,再到出售、回款,几乎不用自己掏钱,全都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后来政策收紧,禁止通过前融拿地,这才把市场稳定了一些,但现如今泡沫化已经很明显了,当购房的需求逐步转变为投资,甚至是投机,商品房供大于求,那这个行业就快走到头了。”

“你看近几年,爆雷的地产项目越来愈多,像宁城这种小开发商,如果把速度缓下来,只在本地混一混,还能活的久一些,如果继续扩张,那后期很有可能出问题。”

“你想想,湘省虽然在经济上不如苏省,但星城毕竟是省会城市,新区的一块地,如果真的很优质,怎么会轮到宁城这种企业去开发?且不说当地的开发商趋之若鹜,外面那么多行业龙头也盯着呢,那些国资背景的开发商,他们拿起地来,可是不计成本的,宁城集团一个连全国排名前一百都进不了的小开发商,能在外省拿到什么好地块?”

苏郡最后分析道:“如果只是地块位置不好,那最多就是回款慢一些,挣得少一些,我就怕是行业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是因为这样,大地产商都在观望,那就不妙了,宁城集团这个项目能不能顺利收回成本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