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我的娱乐时代 >  624章 遮掩

葛兰素公司和威康公司均刚成立几年,背靠英吉利也发展成了跨国制药公司,他们的公司总部设在英吉利。

两家公司目前实力还可以,价格合理就卖了,这在西方也很正常,凯瑟琳轻松的拿下了这两家不大不小的医药公司。

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必成医药公司,这家公司1715年开始在伦敦开设药店。

1842年在英吉利推出必成药丸,1859年在英格兰的圣.海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制药的工厂。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了。

凯瑟琳打算联合彼得林奇在美利坚收购的史克医药公司和这三家英吉利公司合并成必成葛兰素史克公司,形成一个大的医药公司,完成王浩在医药上的布局。现在就要看必成医药公司能不能拿下了。

就算没有拿下,我其他几家也会合并造成轰动效应。

加上正在收购的1983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3.5英寸硬盘的苏格兰公司Rodime,这家公司是王浩在硬盘方面的布局。

1984年公司发布了自己的袖珍电脑产品PsionOrganizer的英吉利Psion公司,未来著名的手机智能系统塞班系统就是Psion公司制作的。

这两家公司现在都是弟弟,可是被王浩收购也看出了王浩在英吉利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

其实凯瑟琳的种种操作既是在扩张,也是在遮掩行动。一方面在遮掩她在伦敦做空怡和,置地和渣打的股票,同时她也在吸纳他们的股票。

这个计划实施很久了,袁天帆在香江发起的秘密收购。

他们自己作死资本外逃,又在伦敦等地上市,这又给了凯瑟琳在伦敦对付他们动手的机会。

等到确认回归签字的时候,王浩会在香江和伦敦同时散布他们的利空消息,那时就是王浩生擒他们三家公司的时候。

不过王浩不会透露出去的,这方面还要藏拙几年,正好可以借着他们的手伸向英联邦和其他国家,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抵制。

王浩会派一些人加入董事会,董事会该开开,好的投资方向就赞同,不利的方向就反对。

而一旦王浩收购成功,王浩也会和一个人摊牌,这个人就是纽壁坚。

他75年接任怡和的大班,是个典型的苏格兰人。早期纽壁坚领导下的置地公司,一贯奉行保守、稳健、持重的作风。

包船王但从置地手中夺走了怡和双翼之一的九龙仓公司的控制权。这使得纽壁坚不但大失颜面,还因此遭到怡和的大股东凯瑟克家族的猛烈抨击。

之后纽壁坚的经营风格开始转向冒进、急躁、投机,投资佳宁等操作才出现各种问题。

在痛失九龙仓之后,纽壁坚为防范华资财团觊觎怡和系的其他公司,才想出透过怡和控股与置地相互交叉持股,捍卫公司的控股权。

这种操作在世界上很多,尤其在本子最多。可是两家公司离心离德,又错看形式,才有了王浩偷家的机会。

这个时候大部分英资公司都不看好香江,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

王浩觉得纽壁坚还是有能力的,能做这么大的集团大班这么多年,这样的人才还是少的。

能够指挥一个团的人才很多,能够指挥一个师的人也不少,但能够指挥一个军的就是少部分人了,而指挥集团军的人则是凤毛麟角了。

纽壁坚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还是要辩证的看他的能力的。

在拿下怡和和置地控股股份之后,王浩就可以让纽壁坚按照自己的思路经营了,对外扩张和发展香江产业两不误。趁着还没回归,还是能利用港府办不少事情的,特权还能使用一段时间。

如果最后收购困难的话也可以让纽壁坚做自己的内应,公司这么多的股份被收购了,凯瑟克家族不会放过纽壁坚,他只能选择和王浩合作保住位置。

之前王浩收购的华人置业,这家公司是由香江两大富豪冯平山、李冠春创办的,在1968年成功上市。

华人置业的历史比长实、新世界、新鸿基还更加悠久。

不过两大家族合作久了难免出现了内斗。

冯家的人先是偷偷抢走了李家保持的中华娱乐主席位置,中华娱乐是华人置业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

不久之后,李家第二代三个兄弟都失去了华人置业董事的席位。冯家的两个代表,还有香江著名职业经理人韦理入局。韦理在香江有着公司医生之称,他之前是跟李家城在和记黄埔搭档。

韦理在李家城入驻和记黄埔之前,曾多次嘲讽李家城,所以最终被踢出局也不意外。

当时是因为李家三兄弟内部不和,于是李福兆把股份卖给了韦理。

韦理则联合了冯家的人入局,踢走了李家另外两个董事。李氏兄弟看到冯家压倒了自己一头,非常不甘心,于是开始在市场上收购股份,开始大举反击,他们的战争就是这么展开的,内耗让公司损失不小。

年前王浩在香江搞事情,华人置业最后被王浩偷袭拿下了,韦理也成为了王浩安排管理华人置业的总经理,现在他还有华人置业一点的股份。

等怡和被收购之后会收购华人置业以及一些王浩暗中控制的公司,进一步压缩其他股东的股份。

之后再让纽壁坚与韦理一起合作梳理怡和与置地,将一些没必要的公司与华人置业拆分出来,然后再低价卖给王浩,华人置业又回到了王浩的手里,赚了一圈股份变多了,还能赚一波。

这样怡和置地集团就可以轻装上阵对外扩张了,同时利用香江的特权扩大香江的市场。

有着王浩给方向指挥,未来的怡和置地集团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华人置业就交给袁天帆继续拆分组合。

另一方面遮掩的就是在金融市场上多方面的操作,凯瑟琳在伦敦的做空股市从来就没停止过,黄金期货撒老板也不知道凯瑟琳赚了多少,毕竟凯瑟琳用的自己的银行保密,还是好几家。

做空股市方面也是做的倒手,更进一步的做空了。所以王浩和凯瑟琳答应的投资投了,也利用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在英吉利杠杆收购企业带动经济了。但是两人目的明确,怎么会舍得到了嘴里的肉。

投资带来的短暂繁荣景象,正好适合凯瑟琳暗度陈仓的倒手做空,就算撒老板发现也不可能看到全部。

王浩选择放弃一些传统私有化的企业利益,换取英吉利电信和燃气更多的股份,以及更多的“买房权”房产。

支持王浩收购1968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邦瑞地产公司,王浩表示以后会在伦敦和爱丁堡更多的投资地产,响应她的“买房权”政策。

撒老板同意了,王浩的要求,但是股份英吉利电信最多有25%,燃气公司最多20%的股份,其他股份要在交易所上市,对外也会说有一半的股份上市。

同时她也给王浩挖了个大坑,坑之大,王浩财产填不下。

1968年英吉利汽车控股公司与利兰公司合并,成立了英吉利利兰汽车集团,这个集团被视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汽车集团。

然而随着集团的形成,亏损和内斗成为了集团的诅咒。

于是1975年,英吉利政府不得不亲自出资将英吉利利兰汽车集团国有化。

国有化之后,集团的赤字更加严重,每年数十上百亿英镑从国库里被掏空。

撒老板认为国有化只会让企业更加躺平,失去竞争力。她决定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首先,她通过为集团任命新总裁的方式来拯救该企业。这位名叫爱德华的新CEO上台后,的确曾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重建公司。

关厂、减员、减薪、砍项目、拉合作,找来了本子风头正盛的本田公司,同时撒老板也不断输血。

在多方努力下,现在的罗孚公司,原英吉利利兰公司终于1983年奇迹般地出现了盈利。

然而这仅仅是昙花一现,今年罗孚公司又出现了亏损,达到5亿英镑的巨额赤字。

撒老板的意思就是本田没顶住,现在想让王浩顶上去,你不是在意呆利,法兰西,本子,枫叶国,奥地利等国收购汽车公司了吗?那也收购一些罗孚汽车公司的股份吧。

听到这个消息,王浩真想把撒老板,扔英吉利海峡里面去。

王浩又不傻,怎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煤炭工人还罢工呢,血淋淋例子,汽车工人也不是善类。英吉利高额的福利政策也是索命的绳索,迟早还是要勒死,不如拆了研究。

王浩也干脆,给30%的电信股份,就收购研究罗孚旗下几个汽车品牌和生产厂,其他不想收购的就算了吧!整个罗孚汽车公司实在吃不下。

如果不行,就只要原来答应的20%的英吉利电信股份也不入股罗孚,那就是一条大海沟,王浩表示填不起!

凯瑟琳派出人和撒老板的人扯皮,王浩根本没打算现在就出手,等罢工结束才是最好的时候,那时候罗孚会亏的更多,亏到撒老板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