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第2625章 追逐世界的脚步

直播结束,电视里的画面消失,至于返回的直播有没有,暂时不知。

不过,能够看到这里已经不错了。

起码比起以前看着一张照片、一张报纸或者一份说明书就头铁的搞研究要好多了。

最起码,这次有整个发射过程,有画面,有动作,有解说...

比起先前好多了。

当然,谁也不敢保证这里面合众国有没有动手脚。

毕竟最后的直播中很长时间都没有飞船的画面,能够看到的也只是‘主播’的口述,听到的消息谁知道真假?

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信号延迟,还有通讯问题,可以做手脚的地方多了。

只要有一点假的,或者九真一假,都会影响航空航天的发展。

所以这些事情要仔细研究,去芜存菁。

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在场的众人讨论研究。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陈老的带领下,众人移步会议室,展开具体讨论。

这次涵盖了登月的重要过程,虽然画面中给出的信息不多,更多的是登上月球的结果,而非过程。

而恰恰这个过程,才是重要的。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对方也不是傻子,什么事都直播出来。

“同志们,合众国展现出来了强大的科技实力。”

陈老面色凝重,目光扫过在场的科研人员,“这份实力,如果能够引导全人类一起奋发图强,那意义功在千秋。”

黄老夏老等人都是点头。

“可他们会吗?”

陈老话锋一转,众人神色一凛,“不会!”

语气铿锵而坚定,这就是陈老给出的答案。

也是众人心中所想。

“就如同当年制造出来的蘑菇蛋,他们是怎么做的?”

“动不动就吆喝着扔蘑菇,动不动就威胁你,所以,他们本质上还是在炫耀,炫耀武力,警告威胁那些危及他们地位的人。”

“同志们!”

陈老语气坚定,在场众人屏住呼吸,脑海中升腾起还没有蘑菇蛋时,头顶上的压力。

那是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力。

一种让所有人都不敢挺直腰板说一声‘不’的压力。

而现在,对方又走到了前头。

他们要做的,就是追赶上去。

至于联盟?

求人不如求己。

更何况,联盟跟合众国,都是差不多货色。

“我知道,咱们国家现在还很穷,基础很薄弱,底子不厚实。”

“但这不是我们放弃追赶的理由。”

“合众国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赛道,我们也不能在这条路上落后,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陈老语气一转,随后看向杨小涛跟王老,“我们已经成立了‘登月项目组’,我们已经开始了研究,已经展开了追赶。”

“所以,同志们,不要灰心,不要怕难。”

“再难,还有当初面临亡国灭种难?”

“没有,没有任何困难能够拦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更不会有!”

啪啪啪啪

杨小涛起身带头鼓掌,身后众人立马站起来。

陈老也拍着手。

就在昨天他去参加了上级召开的讨论会,就这次合众国登月事件展开讨论。

现在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借这次登月,合众国的权威肯定会提升,甚至在短时间内压倒联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如果联盟不能尽快追上合众国的脚步,这对联盟内部的加盟国来说,会影响凝聚力。

所以,他们还需要看联盟的态度。

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有限度的发展。

而这个有限度的发展,就是在原有的‘登月项目’中,加大投入力度。

具体如何安排,由项目组自己确定。

陈老说完便将会议进程交给钱老,然后对着杨小涛和王老招招手,三人离开会场。

三人来到陈老办公室中坐下,陈老便开口说道,“上级打算加大投入,需要咱们拿出个计划书。”

王老听了立马看向杨小涛。

“不是,你看我干嘛。”

杨小涛被王老看的糊涂,然后挪动身体离他远点,最后才说道,“我这负责的只是卫星那部分,登月还得要火箭,大火箭,还要有飞船。”

“你不会让我给你们规定大火箭吧。”

“你要是敢的话,我也不在意。”

听杨小涛这样说,王老连忙摇头,“拉倒吧,大火箭的事我都没头绪,你要是敢下计划,那就准备好钱啊。”

“我们自己的钱都不够呢。”

杨小涛耸耸肩,这通讯卫星的研究可是个吞金兽,到现在花了那么多钱,连个影子都没看到呢。

“这件事,还是分工合作。”

陈老这时候开口,“火箭的研究交给七机部,飞船的研究交给中科院,你们九部还是搞卫星通讯。”

“各部在当下的进程中加快速度,尤其是你们九部,要率先完成通讯卫星,然后转头协助中科院。”

杨小涛跟王老听了都是松了口气,他们最怕的就是好高骛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尤其是王老,现在还头疼大火箭的制造呢。

“明白,我们一定会加快研究速度。”

杨小涛跟王老一起保证着。

随后陈老就上级的要求说了一下,言明每个月都要汇报一次进展,这点两人也没有问题。

只要在做事,哪怕失败了没有进展,也是进展。

三人聊完后,杨小涛便起身离开,准备回到会议室听一下讨论情况。

屋子里,冉父正跟钱老几人聚在一起,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围过去。

杨小涛走进来的时候,众人目光都在前方的黑板上。

看到里面堵得严实,杨小涛直接找个凳子站在上面,这才看清里面的情况。

就看到冉父在黑板上画着图,一旁的钱老正指点着,那图赫然是看到的合众国发射火箭。

“这里应该不太多,按照速度、压力跟燃料情况,这大小不对。”

冉父皱眉看着二级发射火箭,钱老也是摸着下巴点头,“对,这里面应该是氢气,这个大小不对劲。”

“首长,我觉得应该缩小十分之一。”

人群里卢涛突然开口,因为刚才在心里算了一下,感觉数据不对。

钱老跟冉父侧头看了眼卢涛,知道是九部的人,但听对方的建议后,两人在心里盘算一番。

周围其他人也都在心算着。

蓦然间,钱老眼睛一亮,对着卢涛点点头,然后看向冉父,“缩小十分之一虽然体积减少了,但重量同样减少了,发挥出来的效率或许会更大。”

冉父也想起当初发射东风二号的时候,也是遇到这种问题。

最后也是减少了体积,减轻了重量,反而获得更大的射程。

立马明白后,冉父在一旁修改起来。

众人见此,也都记在心里。

不过对身旁的卢涛多了些兴趣。

杨小涛站在椅子上看着里面不断的讨论,从最初的发射火箭到最后的登月,一张黑板上被画的密密麻麻。

“这里,控制轨道,导航,还有处理数据可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对方的航天员想要做到很难,除非用计算机协助帮忙。”

韩三凤这时候发表意见,他是从自己从事的工作出发,所以说出这点后周围人都是惊奇。

刚才众人的目光都放在力学、物理学上,对这方面没有注意到。

钱老听了眼前一亮,见是韩三凤后,立马点头。

作为从事计算机研究十多年的老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国内最多的,但也绝对是顶级的那一小撮。

“老韩说的对,这从地球到月球,再从飞船登陆舱分离,点火等等,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计算,不说丝毫不差,却也是不能出错。”

“而这些计算,单纯的靠人来计算,很慢不说,可能会出错。”

“所以,他们的飞船上肯定会有计算机辅助。”

钱老认真的说着。

一旁有人听了怀疑说道,“这计算机咱们都见过,大的很。”

“这登陆舱不说,就是整个飞船加起来,也装不下吧。”

听到询问,众人的目光再次看向韩三凤。

见众人看过来,韩三凤却是笑呵呵的说道,“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正在往小型化发展,半导体跟集成电路的出现,已经改写了计算机的形态。”

“只要我们编写出来适合计算机的‘语言’,我们就能跟其交流,从而让计算机帮助我们干活。”

“现在,我们正在努力改进计算机,同时也在研究这种语言。”

韩三凤坚定的说着,话语中充满了信心。

钱老看着跟在七机部时完全不同的状态,心中暗暗点头。

在七机部时,计算机的研究只能说是中规中矩,韩三凤这个主任最大的任务就是要‘资金’,可七机部就那么点圈子,哪有多余的资金?

可在九部不一样,九部在确立之初,就将计算机研究发展当成三大重点项目,不仅给资金,还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整个九部的各个部门都要全力配合。

正因如此,韩三凤他们才能将精力放在计算机的研发上。

这是七机部无法比拟的。

同时也看得出,九部对新科技的重视。

如今,钱老更是欣慰的点头,这一步棋,走对了。

“老韩,以后这计算机,可要给我们用用啊。”

冉父听了笑起来,他们要研究火箭,研究卫星轨道的时候,可少不了计算机。

“没问题。”

韩三凤敞亮的答应着。

见此,来自其他单位的人也都上前询问着。

虽然国内除了九部,还有中科院与沪上都在研究计算机,但以当下的进展,凭借九部提供大量的半导体,九部的计算机发展速度是最快的。

未来,也许就要看九部了。

杨小涛看了一会儿,就带着叶老跟术兴北两人离开。

至于韩三凤王灿卢涛三人留在现场,继续讨论。

吉普车上,杨小涛开着车,后排两人还在讨论着登月的事情。

“看来,咱们的卫星通讯要加快速度了。”

术兴北感慨着,杨小涛已经跟他说过,完成卫星通讯还要帮着中科院研究宇宙飞船。

虽然是个全新的领域,而且还是长期任务,但术兴北觉得值。

想他前半生浑浑噩噩,直到现在才找到实现价值的机会。

这一次,他不会错过。

叶老坐在一旁笑呵呵着,“不仅是你们的卫星通讯,还有计算机的研发工作,还有机床的研发,还有...”

“很多项目都要加快研发的进度。”

说到这里,叶老突然笑起来,“不过,这些可都得要钱。”

“咱们九部要加大投入了。”

两人说着,然后都看向杨小涛。

听两人如此说,杨小涛就知道话里的意思。

就靠上级补贴的那点资金,根本不够。

关键还得九部的补贴。

只是现在九部花钱的地方也不少啊,尤其是长延铁路那里,每天都得花钱。

维持现在的平衡已经很勉强了,要是各个研究项目再加派,那平衡就难以维持了。

除非...

杨小涛一手撑着车窗,颇有些无奈的说道,“看来,又得开门路搞钱了啊。”

闻言,车后两人都笑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