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无敌六王爷 >  第1208章 吏治

十天的时间,眨眼即过。

秦风兄弟几人在宫中待了三天。

又在京都玩了几天。

就感觉时间嗖的一下就没了,假期就结束了。

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早朝,诸多臣子们哪怕明明没有多少精神,也要强装着兴奋。

事实上。

大庆的这班子大臣们,秦风觉得跟打工人没啥区别。

可能待遇更好些,地位更高些,更有权势。

可样子,跟打工人根本没有多少区别。

更别说,要在天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准备,然后忙碌一整天。

有权势的牛马无疑。

在封建皇朝的这种制度下,基本是层层压制,没有任何人,能够随心所欲地活着。

哪怕是帝皇,都完全不行。

反而是一人之下的亲王们,在自己的封国内,反而要更加肆意一些。

因为只要自己心态好,就算封国给玩崩了,最多被庆皇收拾一顿。

然后庆皇会给收拾残局。

而且还没朝廷中这么多的人,有什么**也无需那么的克制。

就比如民间百姓都说,秦王暴虐,宁王孤僻阴鹜。

至于辽王样样都好,却是位好色的。

当然还有些懒。

这个懒,自然相对于庆皇,以及朝堂上百官勤奋来说的。

可秦风却觉得。

百官们勤奋,大多都是装样子,一件很快就能做完的事儿,非要拖延个十天半个月的。

然后再装作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

毕竟懒惰才是人的天性。

好在吏部有考核在,若是政绩不达标,也很容易出问题。

按照大庆朝堂的风格。

基本是吃不了兜着走。

入了早朝,兄弟四人一如既往的站在御座的下面。

“老六,父皇今天晚些来,到时辰了我们先主持。”

刚刚入殿,便被早早来的秦棣直接拉住,说着这事儿。

“父皇怎么了?”

以往庆皇素来勤政。

早朝来晚的事儿不是没有。

只是极少。

如今归朝第一天,父皇就来晚了,下面的臣子很容易乱猜。

当然。

大朝会上的事儿,更像是个通报。

其实跟上班开会没啥太大的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涉及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相当严重的,都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至于官员的职业素养。

秦风觉得也就那么一会儿事儿。

大庆儒生的数量,可能也就两千万人,甚至都不到两千万人。

而朝廷正式文职官员数量,如今在六千人左右。

反而是武职官员数量较多,足足有两万八千多人。

当然。

官是官,吏是吏。

全国吏员数量,在五万五千人左右。

官吏合在一起,大概有六万个职位。

若这么算,基本每三百个儒生,就能有一个当官的。

而实际上,又不能这么算。

因为这两千万儒生,是泛指!

大庆百姓识字率普遍不高,读过四书五经就能自称为儒生了。

实际上,这其中怕是有三分之二,都是滥竽充数的。

剩下的六百万,经过层层筛选,方有成为官吏的机会。

基本差不多百进一。

若再算上其他乱七八糟的,其实只要但凡读书好点,在大庆基本上都能讨个职位做。

竞争压力。

属实没多大。

跟秦风记忆中,几万人争夺一个岗位名额的相比。

压力简直不要太小!

甚至可以说,但凡读书人能当官当到四十岁往上,而且身体还足够硬朗的。

有很大的概率,都能成为朝廷重要大臣。

如此算不上太卷的环境之下。

大庆朝堂上的官员素质,属实称不上有多少。

至少秦风觉得没多高。

也就在人情世故上显得格外厉害罢了。

如今大庆是正儿八经的人情社会,关系社会。

没了关系,基本属于寸步难行的那种。

秦棣听秦风询问,没敢多说什么,反而小心翼翼的。

“父皇在殿后。”

秦风本能想要回头看,却被秦棣给拉住了。

“别回头,父皇应当是想瞧瞧不在后,这群臣子们究竟是什么状态。”

放假十天。

回来第一天就发现皇帝不在。

若说不松懈,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儿。

秦风基本也明白了。

“父皇这是要整顿吏治了?”

“如今朝廷官员,大多都是大哥选出来的人,大哥用着好用,可父皇用着未合手。”

京都,毕竟在秦标手底下控制了几年时间的。

吏治方面,庆皇本就放给秦标去做了。

若是今年秦标继位,这些臣子们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

庆皇仍旧在位,那么这些臣子,有一大批都不合庆皇的心意。

父皇喜欢用的,是老黄牛一般的臣子。

而大哥喜欢用的,则是多表现为听话,好学的臣子,显得都很机灵。

可这种机灵,放在庆皇眼中,就多少有些不太顺眼了。

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

那么多官吏,也总能挑出一批合自己心意的。

秦风也算明白了庆皇的想法,甚至还忍不住往吕本所在的方向望去。

此时的吕本正与一群臣子们聚在一起,没有瞧见辽王看他。

那些大哥提拔上来的臣子。

如今大多以吕本为首。

而他们在东宫见得最多的,不是秦雄英,而是秦允炆。

秦博倒也凑了过来。

“过年期间,这些官员私下聚会密谋,被锦衣卫得知了。”

如今秦博的身上,还有着锦衣卫的名头。

自然也清楚锦衣卫内部的事儿。

过年期间,所有人都在放松,聚会喝酒更是免不了的事儿。

而这毫无疑问。

被锦衣卫给盯上了。

“大哥提拔的许多臣子,都觉得允炆侄儿更像大哥,更希望允炆侄儿成为储君。”

说到这。

秦博也不免有些气愤。

“允炆侄儿的确像大哥,可允炆侄儿才多大?他们就想将允炆侄儿牵扯到皇位争夺上来了?”

“这群逆臣,究竟安的什么心?”

闭目养神的秦樉,意外的听到了这话,不免大惊。

“他们当真敢如此?”

“他们有什么资格?敢染指皇位继承的大事儿?”

秦博笑了笑。

“这群臣子自然没有这个胆量。”

“可他们若证明,雄英没资格当储君呢?”

“等雄英侄儿被他们搞的天怒人怨了,就跟二哥你一样,未来不就有机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