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
“少安哥,我想跟你学畜牧养殖。”金波这个不爱学习的小伙儿,主动要求学习。
金波想帮到次曲。
“哦?是为了次曲吧?”
“是,我还想学藏语。”
“这样,你先跟我学藏语。
畜牧养殖的话,我觉得没必要学。
你将来是要娶走次曲,不会留在马场那边。”
“好。”金波点点头,静静思索以后干什么。
金波高中没毕业,就去当兵。
现在回来,也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找什么工作。
《平凡的世界》中,金波退伍后,去他爸金俊海开车的邮局,当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好几年。
之后,金俊海为了金波能有个正式工作(方便找对象),提前退休,让金波顶替金俊海在邮局开车。
不过,金波相亲总是成不了,不是女方拒绝,而是金波不同意。
原因吗?
金波忘不了次曲。
金波是个痴情的人。
金波二十六岁的时候,去马场找次曲。
去了才发现,一切都面目全非,什么都找不到。
八年过去了,马场已经没了。
那个心爱的姑娘,也永远找不到了。
(当然,如果金波不管不顾,一直找下去,相信应该能找到,但金波放弃了。
毕竟,不是谁都能放弃一切。
从这方面看,金波的痴情,只是在自我陶醉,并没有付出太多。)
金波很后悔,没有早来找次曲。
但,后悔,有什么用?
一切都太迟了。
现在。
情况不一样了。
孙少安不希望金波跟次曲,有遗憾。
就把金波带去了马场,还找到了次曲。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金波会跟次曲在一起。
就是不知道,金波以后会不会后悔跟次曲在一起。
毕竟两个人,方方面面差别很大。
“少安哥,伱咋会说藏语?”金波现在才想起来问这个问题。
“跟别人学的”孙少安随便找了个理由,问:“你以后准备干啥?”
“不知道,也许去黄原,跟我爸学开车。”
“学开车也好,也算有个手艺。”孙少安没说要帮金波找工作。
其实,金波会吹笛,会唱歌,应该去搞文艺的地方。
但,没门路,去不了。
孙少安也帮不上忙。
回到家。
听说找到了那个藏民姑娘,大家又少不了一番热闹。
只是,金俊海,还有金波母亲,都有些担心。
这要是把藏民姑娘娶回家,说话都听不懂,咋办?
金波也住到了安叶居。
每天跟着孙少安学藏语。
学得很刻苦,进步很快。
日子一天天过去。
又快要春节了。
今年的春节,秧歌又开始准备了。
这些事,孙少安没掺和进去。
孙少平和田润生反而觉得有意思,他们俩积极参与,还出谋划策,似乎成了指挥的人。
热热闹闹的过了个新年。
年后。
没多久。
孙少安一个人先去京城。
孙少安跟家人商量,要去京城租个房子,带两个孩子去京城,还要少安妈跟着去。
这有些兴师动众。
家人一开始也不同意。
不过,孙少安非要坚持如此。
孙少安不想让两个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孙少安就一句话:“我舍不得俩娃。”
这句话,先把田润叶说服,因为田润叶也舍不得跟俩娃分开。
说服了田润叶,孙少安继续说服他妈。
“我们去了,要上课,孩子需要有人照顾。
你不去的话,我们就雇人。
雇的人,要是不好好带孩子,我们也不知道。”
就这样,少安妈也答应跟着去。
那家里怎么办?
孙少安和田润叶,带着俩娃,还有少安妈,一起去京城。
孙少平去黄原。
孙兰香去县城读高中。
家里就剩下,老太太和孙玉厚,他们怎么办?
孙少安说了,带老太太去京城。
但,这次所有人都不同意。
老太太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不敢让去京城。
所以,只能让孙玉厚照顾老太太。
润叶妈和田福堂也答应,经常过来帮忙。
田润生也说了,每天过来帮忙挑水。
田润生没考上大学,他继续在村里教书,正好能帮上忙。
田润生还说要好好复习,一定考上大学。
但,田润生学了两天,学不进去,有些想放弃。
也就是田福堂还逼着田润生学习。
双水村,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考上了大学。
这在村里,是蝎子尾巴独一份。
让孙家好好风光了一把。
田福堂的田家呢?
虽然田润叶考上了大学,但没有孙少安考的好。
而且田润叶还嫁到了孙家,大家都说,是孙家的祖坟好,田润叶跟着沾光了。
田润生干脆没考上,田福堂觉得没比过孙家,有些不痛快。
非要逼着田润生,也考上大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火车站。
“回去吧,不用送了,我在京城安顿好,给你们发电报,在京城火车站等你们来。”孙少安扛着行李,跟家人挥手告别。
几天后。
田润叶收到电报。
田润叶,两个孩子,少安妈,还有孙少平,一起出发去京城。
为啥有孙少平?
孙少平帮忙拿行李,送田润叶他们去京城。
京城。
某个小四合院儿。
孙少安在里面租了两间房,当然还有客厅和厨房。
房间不大,但也够孙少安他们住了。
小四合院儿,还住着其他人。
是个老头,带着一个小孙女。
老天儿子儿媳都不在京城。
孙少安租的就是这老头的房子。
在火车站,接上田润叶他们。
回到小四合院儿。
“张叔,这是我妈,这是我媳妇,这是我弟弟”孙少安介绍一下。
“你们好,这是我孙女,小芳。”张老头看到孙少安一家人,也挺高兴。
这几天。
孙少安用厨艺,征服了张老头和她五六岁的小孙女。
寒暄几句。
把行李搬进屋。
屋里,孙少安已经收拾好了。
田润叶他们放好铺盖,可以直接休息。
孙少安去做饭。
很快。
饭菜做好。
还邀请张老头和小芳一起吃饭。
张老头,每次蹭饭,都不会空手。
这次,张老头带了点熟食,还有酒,过来蹭饭。
高高兴兴吃顿饭。
没多久。
孙少平就得去火车站了。
他要坐今天的火车赶回去。
孙少安送孙少平去火车站。
“少平,我们离家远,家里你多上点心,学校放假,你就回去看看,不用担心路费
我每个月给小妹寄钱,让她带回家。
你到了学校,给我写封信.”孙少安叮嘱了很多。
“大哥,不用给我寄钱,我去了学校,也有补助。
而且,我最近写的文章,感觉能发表了。
我也有了稿费。”孙少平一直都很努力。
虽然写的文章一直被拒稿,但孙少平一直在写。
终于,孙少平写的文章,能发表了。
“等你真的拿到稿费再说。
大哥这里不缺钱。
这几年,稿费攒了不少。
平时工资也不低。”孙少安工作这几年,工资涨的挺快。
一方面,是因为孙少安技能不错。
另一方面,孙少安跟乔增明关系很好,有提高的机会,乔增明都没让孙少安错过。
“给你买的卧铺,路上好好睡一觉。”孙少安给孙少平买的火车票。
孙少安和田润叶去学校报道,并且把户口转到了学校集体户上。
不仅如此,还把两个孩子的户口,也转到了学校集体户。
这样,虎子和燕子可以在京城上学。
“你好,我是孙少安。”孙少安去学校上课了。
碰到同学打招呼。
孙少安学的专业是数学。
不是孙少安喜欢这个专业。
是因为招的专业里,孙少安能选的不多,相比其他的,孙少安选了数学。
“你好,你住哪个宿舍?”有个络腮胡壮汉问。他年纪二十**。
“我不住学校,在外面租了房子。”
“啥?还能租房子?”
“对,我这不是结婚了嘛,带着妻子、孩子一起来的。”
“啥?你还带妻子孩子来了?”好几个同学都惊呆了。
“对,我妻子也考上了大学,是那边的京城师范。”
“啥?你妻子也上了大学?这么厉害?!”
“还行,这两天忙着把户口转过来,孩子也能就近上学。”
“这不错啊,你安排的很好啊。”有好几个年纪大的同学,一脸羡慕。
他们也成家了。
但老婆孩子都留在老家,没带来京城。
原因吗?
很简单。
不是谁都有钱在京城租房子,有钱在京城生活。
孙少安在学校的生活开始了。
不过,孙少安不会像以前那样安分守己。
孙少安要做些事。
周末的时候,孙少安去附近的河边钓鱼。
每次都能钓不少。
不仅够吃,还可以换不少钱票。
另外,孙少安开始接私活儿。
比如:修理钟表,修理收音机,等等。
能做的事,不少。
孙少安每个月收入,不少。
不仅够了家里的日常开销,还攒了不少钱。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在学校,孙少安表现中等,不好不坏。
跟同学们关系,还不错。
有几个要好的,孙少安也邀请他们来家里吃顿饭。
有空,带着家人在京城转转。
一起爬了长城,去了不少地方。
一起吃了烤鸭,去知名酒楼吃饭。
忙忙碌碌中,转眼到了放暑假的时候。
“张叔,我们明天回老家,九月再回来。”
“这么快就回去了?”张老头有些舍不得孙少安一家人离开。
这几个月,两家相处的很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虎子和燕子,跟小芳玩儿的很好。
两家经常在一起吃饭。
“老家那边,就我奶奶和我爸在,不知道他们过得咋样,得回去看看。”
“是得回去看看。路上小心点,听说火车上贼不少。”
原西县。
火车站。
孙少平和孙兰香,还有田润生,一起来接站。
没等到火车到站,他们先看到了张三和李向前。
“少平,你大哥他们还没回来?”张三和李向前竟然来接站了。
“三哥,向前哥,火车好像晚点了,还没到。”孙少平认识张三和李向前。
“在黄原师范咋样?”
“还行吧。”
“听你大哥说,你写的文章发表了?”张三跟孙少安一直有联系。
有一次,李向前开车去京城。
张三也跟着去了。
他们还在孙少安家吃了顿饭。
“对,发表了两篇文章。”
“真是好样的,你和你大哥都很厉害。”
说说笑笑中。
火车到站。
“少安,这里!”看到孙少安他们出来,张三大喊一声。
远处,孙少安也看到了张三他们,没有大喊,只是挥挥手。
许久不见。
几人,少不了一番寒暄。
李向前开车来的。
孙少安、田润叶、少安妈、两个孩子,坐在李向前车上。
其他人,骑自行车。
大家一起去安叶居。
“在京城待了那么久,感觉咋样?”
“爬长城了吗?”
“京城的烤鸭好吃不?”
孙少安下厨,做了一大桌子饭菜。
大家边吃边聊。
“张三,要恭喜你啊。”孙少安举杯祝贺。李向前说张三升官发财了。
“向前也不错,他”张三也说了李向前的一些变化。
随着年纪增长,大家都有了一些变化。
双水村。
老太太和孙玉厚都还不错。
平时,田福堂和润叶妈,经常过来帮忙。
值得一说的是,孙玉亭和他媳妇贺凤英,并没有过来帮忙。
他们俩人太懒,自个儿家都懒得收拾,不会过来帮孙玉厚。
“奶奶,这是给你买的蛋糕。”
“爸,这是给你买的烟酒。”
孙少安他们回来,还是买了不少东西。
“你们在京城咋样?”
“钱够用吗?”
在家待了一阵。
孙少安和田润叶,带着两个孩子,去了田福堂家。
“爸,这是润肺的药,你少抽烟,少喝酒。”
“妈,这是京城的糕点,你尝尝。”
“润生,这是京城时髦的衣服。”
“谢谢姐夫。”
“这次高考准备的怎么样?能考上吗?”孙少安问。高考还没开始。
“够呛,姐夫,我学不进去。
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
没两天忘个干净。”田润生不是学习的料。
“忘了,再重新背,总能记住的。”孙少安鼓励几句。
几天后。
金波回来。
“藏语学的咋样?”孙少安问。
“还行。”
“那咱们明天出发?”
“好,谢谢少安哥。”
孙少安带着金波,又去了青海。
那里,有人等着金波。
李大壮也盼着孙少安去。
希望孙少安能再指导一些畜牧方面的技术。
(本章完)
喜欢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ishupu.com)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奇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