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午的时候,

公司饭堂、茶餐厅、家家户户都打开电视。

一个个市民难得午休,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新闻。

“各位市民,大家中午好……”

“自昨日国宝大熊猫“佳佳”和“安安”抵达港岛后,它们便迅速成为全港焦点,热度持续飙升。”

“今日上午 10点,海洋公园一开放,场面瞬间失控,无数市民如潮水般来到公园,只为第一时间目睹熊猫的可爱模样。”

镜头给到了海洋公园门口,大量游客。

随后,

镜头切换到了熊猫馆那边,排着长长长长的队伍。

“熊猫馆的观众因为太多了,所以开启了排队围栏,游客需要等待20多分钟才能进馆围观……”

“下面,是熊猫馆内的片段……”

镜头继续切换到熊猫那边,

安安的滚上滚下……

佳佳则紧紧抱着铲屎官的腿,撒娇似的不肯松手……

电视机前,

很多年轻人都忍不住激动尖叫起来:

“啊啊啊,这安安太可爱了吧,怎么能这么活泼!”

“还有这佳佳也太萌了,抱腿的可怜兮兮动作,简直要把我的心都融化了。”

“两只熊猫太可爱了。”

整个香港,在这一刻,都被这两只熊猫给萌到了。

下午,

海洋公园的游客,迎来了暴涨。

……

……

新的一天,

这一次,港岛报纸头条继续给到了熊猫这边。

大幅的照片上,佳佳抱着铲屎官腿的模样憨态可掬,安安在坡度上爬上滚下的活泼劲儿跃然纸上。

《“滚滚”魅力持续,全港为熊猫疯狂》

《熊猫热潮席卷港岛,热度居高不下》

街头巷尾,报摊前人声鼎沸,市民们纷纷掏出钱……

……

索罗斯基金公司,

“又一天头条被抢了!”

罗德内琼斯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前的办公桌上,报纸被揉得皱巴巴,电视里早间新闻播放的也是关于熊猫的新闻,那欢快的报道声此刻在他耳中无比刺耳。

“看熊猫!看熊猫!”

“熊猫有那么好看吗?!”

脸色不好看!

他好不容易串联起这些房地产商,一同为房地产市场造势。

在媒体方面,他也花了钱,按照计划持续不断地发布房地产相关的利好新闻,从各个角度鼓吹房价即将大幅上涨,刺激市民投资房地产。

可如今,所有的热度、所有市民的目光,都被那两只从四川来的熊猫吸走了。

“我就不信……”

……

第二天,

“怎么还是熊猫!”

……

第三天,

“又熊猫?”

……

第四天,

“嘭~~~~”

“它们是魅魔吗?!”

一周过去了,熊猫在港岛的热度丝毫未减,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前去观看,很多学生看完回去在班上吹嘘,导致其他学生纷纷找父母嚷嚷着要去看熊猫。

两只熊猫凭借各种奇怪、可爱、萌的行为,已然成为港岛最耀眼的“明星”,深深融入市民的生活,为这座繁华都市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温暖。

而来自内地的熊猫公仔,更是卖到脱销。

……

索罗斯基金公司。

罗德内·琼斯无力躺在沙发上,双目失神看着天花板。

“累了,毁灭吧!”

……

一晃,到了五月下旬,港岛的气温越来越热,不过时不时下点雨,让港岛的气温降到了28-32度的舒适温度。

经过了将近2个星期的热度,两只熊猫的热度总算回归了正常水平。

而此时,

索罗斯基金公司总算‘抓住了机会’,正式大力推动房产的房价泡沫计划。

“总算没有熊猫了!”

“冲!!”

……

5月21日,

《南华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篇《港岛土地资源枯竭:未来 10年新房供应将暴跌 50%!》。

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渲染香港土地资源即将耗尽,未来新房供应将陷入绝境的景象。

文中堆砌着各种看似专业的数据和分析,声称由于城市发展的过度扩张,可用土地日益稀缺,未来十年新建住房数量将锐减一半,营造出一种房产供应极度紧张的氛围。

……

5月22日,

另外一份报纸报道了:《97之后,将有大量内地富豪涌入港岛购房,豪宅价格年内或翻倍!》

文章分析97之后,港岛和内地互联,以港岛的优质金融资源、国际窗口资源,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内地富豪来港岛疯狂抢购豪宅,甚至预言豪宅价格在年内将翻倍增长。

引导读者产生香港房产市场即将被内地资金哄抬价格的恐慌心理,刺激市民产生“再不买就永远买不起”的焦虑情绪,从而迫不及待地投身购房大军。

……

5月24日-28日,

汇丰、渣打以及一些资产管理公司,纷纷出具了一些数据报告。

汇丰的报告:“港岛住宅空置率仅 8%,供需严重失衡!”

报告故意大幅压低香港住宅的空置率,让公众误以为市场上住房极度短缺,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同时,渣打那边搞出了一份报告:“港岛人均居住面积仅 5㎡(实际 15㎡),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住房需求爆发在即!”

并称:“价格即将暴涨,再不买,就来不及了……”

这些报告运用大量专业术语,如“空置率统计模型”“人均居住面积评估体系”等,让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市民难以辨别真伪。

这些虚假数据,进一步强化了民众对住房紧张的认知,仿佛香港已陷入居住空间严重不足的困境。

……

转眼,时间来到了6月。

为了进一步推动舆论导向,索罗斯基金公司收买了部分所谓的经济专家。

原本是想在tvb、亚视投放节目的,但是被拒绝了。

最后索罗斯基金公司集中在媒体报纸、广播电台上报道了专家们的预测。

专家们大胆预测:

“港岛房价未来 5年必超东京!”

“现在不买房,5年后全款变首付!”

“买到就是赚几年,买不到就亏几年!”

一个个经济专家的发言,吸引了众多粉丝和观众的关注,让不少人都开始急了,掀起一阵恐慌情绪,许多原本犹豫不决的市民,在这些名人言论的影响下,开始动摇,考虑要不要尽快购房。

……

以上这些,还不够。

索罗斯基金公司不动手则已,一动手自然是全力以赴。

他们和房产商、汇丰渣打等,在房地产市场上进行“左手倒右手”的虚假交易操作。

以一套位于港岛的房产为例,某个人在指示下,以 1000万港币的价格买入该房产。随后,第二个人在短时间内以 1200万港币的价格“接盘”。

通过这种看似正常的交易流程,实际上是人为地不断抬高房价,制造出该区域房价持续暴涨的假象。

业主看到最近房价暴涨的消息,然后又看到附近的房子卖出高价,自然纷纷加价。

甚至有买家已经谈好了价格要买了,结果业主临时加价50万、100万。

这样的事情,发生越来越多。

不明真相的购房者看到房价不断攀升,担心错过购房时机,纷纷急了,于是看房的人多了,看房的人多又导致业主觉得房价必将大卖,赶紧加价……

就这样,房价就被推动一步步上涨。

……

随着房产市场大热,

汇丰、渣打等等好几家外资银行,在索罗斯基金的推动下,在香港市场推出极具诱惑性的“超低首付计划”。

购房者只需支付 5%的首付,就能开启购房之旅,而在前 3年,贷款利率更是低至 0.3%,这一利率水平远低于当时香港市场的平均贷款利率。

“这是你人生中能够贷出来的最划算的一笔钱!”

“还犹豫什么?冲冲冲!”

“想赚钱,要发疯!”

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资金并不充裕但又渴望拥有房产的市民纷纷贷款买房。

当然,这部分贷款是个高风险的东西,汇丰、渣打等银行心知肚明,所以他们将这些贷款打包成金融衍生品,如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转卖给国际投资者。

这种操作模式可以将风险层层转嫁。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购房者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这些国际投资者将遭受巨大损失,而香港的金融体系也将面临严峻挑战。(类似于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的做法)

……

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还不止!

索罗斯基金公司通过各银行、各种途径,组织炒房团,给炒房团提供高杠杆资金。

炒房团在获得高杠杆资金后,短期内大量买入房产。然后采用快进快出的方式,在房价稍有上涨时便迅速抛售,人为地制造出这些区域房价暴涨的假象。

……

……

“阳谋啊~~~”

“没想到我也有被人用阳谋的一天……”

中环广场,顶楼,关祖办公室。

关祖站在落地窗前,目光幽深看着窗外的楼宇、维港、九龙……

脑子里一直思考怎么破局,最近,房价方面的新闻已经蝉联了十四天的报纸新闻头条了。

港股新闻,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关祖第一次有一种大势滚滚而来的压迫感。

他有什么办法化解这次房地产泡沫危机吗?

五星集团已经开了几次会,但是都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办法。

房子需求就在那里。

大家都想买房。

大家都怕后续房子更高了,全款变首付,甚至买不起。

要动用支持率,号召市民不要买房?

起码现在买房市民是得利的,自己如果号召的话,就是与民为敌,用一次,伤一次。

不划算。

“既然在办公室想不到办法,那就向群众中去……”

“或许能在群众中找到办法也不一定。”

想到此,

关祖叫上了吴莲倩、丁虎、阿星,下楼。

车上,

阿星:“祖哥,去哪?”

关祖:“没有目的,乱逛……算了,去黄大仙吧。”

要相信科学!

车一路行驶,路过一条条街道,热闹的街道,熙熙攘攘的行人,无处不在告诉关祖此时港岛的繁华,完全不是后世2025年的冷清。

不知不觉,来到了铜锣湾地铁口。

关祖目光看过去地铁口,看到了不少发传单的销售员。

还有销售员举着牌子,上面写着:

「买房趁现在,明天价更高!」

「今日不入手,日后拍大腿!」

「房价天天涨,早买早划算!」

「一套房在手,财富跟着走!」

「现在买,年底就翻倍!」

「别观望,买了就稳赚!」

一句句,都非常有煽动性!

关祖打了个电话给大头。

“喂,祖哥~~”

“最近地铁口、路边,是不是很多房产中介在推销?”

“是的,最近大量出现。”

关祖点头:“好……”

挂断电话之后,

黑色雪佛兰继续向黄大仙庙行驶而去。

一个小时后,

关祖从黄大仙大殿走出来,一无所获。

黄大仙没有给提示,果然应该讲科学。

“走……”

关祖离开黄大仙,上了车。

阿星:“祖哥,现在去哪?回去?”

关祖:“没有目的地,随便开吧,绕一下新界……”

阿星:“好~~~”

车继续前行,

关祖的目光沿着两边的街道,一路看过去。

就在经过一栋楼的时候,关祖愣了一下。

「华夏男子公寓」

记忆复苏。

这是一栋劏房楼,也是促进关祖建立阳光社区的地方。

现在这栋劏房已经没人住了,一年多的风雨让它变得变得破烂了一点,「华夏男子公寓」的招牌更是有点摇摇欲坠。

这楼,烂掉了。

烂掉……等等!

关祖灵光一闪,脸上露出了喜色。

没错,烂楼!

索罗斯基金搞的这个推高房地产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房子不够住!

要破局怎么破?————提供足够多的房子!

难点是?————土地供应限制死了!而且新房子没那么快、没那么多!

所以,破局的方法,就在这个烂楼里。

烂楼只是烂表面,不是主体结构烂。

只要维护好主体结构,修缮外墙、内墙、更换上下水道、升降机、消防系统等、自来水系统、煤气管道系统、电力系统……

它就可以迅速焕然一新。

它比建楼要快太多了。

快的话,半年就能搞定。

而港岛老楼多不多?非常多,因为港岛发展早,老楼非常多。

不过,这一点还不够。

再加上一点:政策上的土地支持!

1 1,足够让市民恢复对房价不暴涨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