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1122章 大义灭亲尚之信

一直以来,尚可喜占据下的两广,与南方的越南三个地方势力的关系极好,为了寻求外援和为后路做好准备,尚可喜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到与南方政权的结交上面。

面对着来自于北方政权的要求,越南黎朝的实际掌权者郑柞却是有着自己的见解,不愿意按照陈洪明的计划行事,胸怀大志的他决定趁着北面战乱之际,出兵平定越南北面的莫氏政权和南面的阮氏政权,达到统一整个越南的目的。

按照郑柞的想法,等到两广覆灭,万一中汉军南下进攻越南,他就可以凭借着统一后越南的军力进行抵抗,来保持越南国家的独立自主,可以说郑柞的想法非常具有前瞻性。

郑柞一方面对于北方来的使者虚与委蛇,答应以粮食换金银,但是把粮食的出口价提高了一倍以上,加大了尚可喜平南政权的粮食压力。

平南王旗下的广西巡抚陈洪明于是便想着支持紧邻的莫氏政权,来进攻黎朝,想要借着越南内乱之际,以便于渔翁得利。

此举却正中黎朝内部执政者郑柞的下怀,要知道所谓的莫氏政权,此时仅仅占据着紧邻广西的高平和凉山等地,实力不强,远非郑氏的对手。

郑柞当即“启奏”黎嘉宗(注:此时越南后黎朝名义上的君主),命令部下大将郑松和武公俊带兵三万迎战莫朝君主莫敬宇所统领的万余人,在越南凉山将莫敬久所部击败,先后占领了凉山和高平,莫主莫敬久被迫逃亡广西。

郑柞派人向广西巡抚陈洪明索要“叛逆”莫敬久,但是广西巡抚陈洪明拒不回应,实际上完全是拒绝交出莫敬久的态度。

郑柞便以陈洪明干涉越南内政为借口,干脆下令封锁了边境线,掐断了平南尚氏政权的外援通道,并且派人向中汉国将领薛去疾联系,表示可以“共击广西”。

薛去疾不敢自专,将越南郑氏使者转送到北京城觐见皇帝张鹿安,看中汉朝廷给出处置政策。

秉承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薛去疾下令所部水师停止了对越南沿海一带的打击,并将注意力转向了海南岛,想要凭借水师的力量来消灭岛上的反叛势力。

而收复了北方、驱逐了莫敬宇的郑柞,又将眼光放在了南方的阮氏身上,下令世子郑根率领大军五万进攻阮氏统治的广平一带。

阮氏政权国主阮福濒命令阮福淳率领部下将领阮有镒和阮有进以兵马三万北上迎敌,越南一时之间大乱,再也没有了北上支援两广的精力。

越南内战初始阶段,准备充分的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击败了阮军多次。

后来身在北京城的张鹿安听闻了越南内战的消息,却一锤定音,命令薛去疾派兵秘密支持越南的阮氏政权,阻止郑氏灭亡阮氏。

张鹿安本来就有“恢复安南”的战略构思,他是想保持越南内部的势力均势,即扶持弱小,竭力避免越南内部统一。

他的命令却令薛去疾感到震惊,但是略微思考之后,他还是选择了执行张鹿安的决策,下令部下将领顾忠率兵前往越南顺化,为阮氏提供武器装备,换取阮氏的粮食。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阮氏政权粮食可以一年三季,粮草储备充裕,而拿粮食就能换取较为精利的武器装备,这是阮氏原本求之不得之事,整个阮氏政权对于中汉政权的好感大增。

而得到了中汉秘密支持的阮军,很快便将南下的郑军击败,双方陷入了对峙阶段。

越南内战情况暂时告一段落,把眼光返回到两广战场上来。

中汉军的百战雄师很快便突破了平南军的前沿阵地,其中南征第三路军主力在大将张勇的率领下,轻而易举便攻下了南雄和韶光两府,先后在南雄和韶关两地斩杀平南军的大将时应运和曹光弼。

在稍作休整之后,张勇便以总兵廖自忠率领万余人向南进攻广州府清远县,干扰平南军的视线;

中汉将领张勇却组织数千精兵绕过清远,直接攻下了广州城北的狮岭、慕德、金利等地,兵临广州城下。

此时清远城内的平南军主将为尚之信,他见后路被断,眼前还有大量的中汉精锐在前赴后继地发动进攻,心气就先输了一半,急忙向部下将领寻求对策。

此时尚之信的麾下将领,旗帜鲜明地分为两派,一派以忠于满清的郭朝忠、张永祥和张士选为代表,他们要么是老牌旗人,要么本身就是清廷安插在尚家人身边的人,此时哪怕是清国已灭,负有特殊使命的他们,还是想要玉石俱焚,主张坚决抵抗,等待“大王”尚可喜的支援;

一派以尚之信的亲弟尚之璜和尚之璎为代表,他们主张不要死拼,最大程度保存实力、维护自身的利益。

扬武七年三月十五日

困惑之中的尚之信委派主战派大将郭朝忠出战。

老将郭朝忠率领平南军精锐的骑兵一千人并旗兵两千人,出清远城与中汉军廖自忠所部大战。

廖自忠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在清远东面的横石叽一带将郭朝忠所部几乎全歼。

当败兵把郭朝忠阵亡的消息传到清远城中后,尚之信再也没有了坚守下去的信心,委派亲弟尚之璜秘密进入中汉军廖自忠大营寻求“和平谈判”。

廖自忠急忙将消息报告给后方的行军大总管张鹿声知晓,张鹿安明白此时的副总管张勇所部虽然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毕竟兵力太少,难以攻下防守坚固的广州城,经过一番思考后,张鹿声决定留下尚之璜为人质,让他的属下回去告诉尚之信,允许他带兵投诚,但是在正式被接纳以前,他只能从清远城中带走尚之璎、张永祥、张士选等五百人,返回广州城内做内应。

尚之信本来就不讨喜,尚可喜更加青睐于次子尚之孝,作为长子的尚之信长期作为人质留在北京,本来就与他父亲尚可喜感情不好。

尤其是尚之信此刻见中汉军人强马壮,而且明确声明主要是消灭“逆贼尚可喜”,对于其余胁从者都可以网开一面,他的内心开始活泛起来。

为了自己活命,尚之信经过三十息的短暂思考后,便立刻下定了“大义灭亲”的决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