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颉利可汗

在贞观元年,发生了一件较为闻名的大事。

史称——渭水之盟。

彼时,颉利和突利两位可汗共携兵百万攻入大唐,一路高歌猛进直至长安城下。

当时李世民不过将将上位二十天,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

假使当时在位的是除李世民之外的任何一位皇帝,或者说玄武门之变造成的影响再稍大那么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颉利突利二可汗并非是心血来潮。

早在武德七年时,这两个野心勃勃东突厥首领便隐隐展露出了对大唐侵略野望。

当时,李渊尚且在位,一听到消息便吓得差点当场迁都。

若不是李世民执拗的顶着得罪他的风险将他硬生生的劝下,恐怕大唐早早就移都了。

众所周知,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堪称史上最快的一场权力迁移交割,但在他上位所面临的风险中,这俨然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环。

天幕画面缓缓转过。

“突利、颉利二可汗,携兵百万,已至城下!!”

恢弘的大明宫外,东突厥使者嚣张傲然的策马而立。

长安城大殿之中,文武大臣早已慌作了一团。

不少年纪大的老臣此时都已经隐隐翻了白眼,大口喘着气,险些晕死过去!

将将上位的年轻帝王大马金刀的斜撑着脸靠在龙椅上,表情隐在暗中看不明朗。

在他身侧,是虽皱着眉却不见慌乱的天策府文武班底们。

文臣中已然有人捂着胸口捶胸顿足的喊。

“造孽!!造孽啊!!这都是报应啊!!我大唐命数到此为止了啊!!”

“这都是老天爷的惩罚,倒反天罡,倒反天罡的惩罚啊!!”

这些时日对他们来说确实有点太刺激了。

李世民将将踩着底线杀兄囚父上位,虽说对外粉饰的好听,但实际怎么回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嘛。

有人接受,当然有顽固不化之辈不肯接受。

而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李世民刚上位便面临的此等绝境,便是上天对他不尊宗法倒行逆施的惩罚。

让他们这么撕心裂肺的一嚷嚷,那些本来对李世民上位接受良好的人心里也不由得有些犯嘀咕了。

受时代所限,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对传统法制带着些几乎算是崇敬的遵循。

李世民的强大一定程度上压下了这种执拗的崇敬,但一旦有一些线引出现,就极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反噬。

此时此刻,对李世民而言,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外部突厥百万大兵的威胁。

朝内这股肉眼可见几乎要刮起的质疑旋风,足以动摇他本就还不够稳定的统治体系。

这才是属于他的,真正的绝境。

任何一位帝王,哪怕他心性坚定,在面临这种境况时,恐怕也很难保持平静。

因朝局不稳,李世民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是,哪怕突厥陈兵百万,他也无力短时间内调动起同样的大军。

又因为突厥大军兵临城下,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朝局又绝不可能稳定下来。

这是一个无解的,两难的死局。

于是,又有一个声音自然而然的再次出现在了朝堂上。

“——迁都!!不迁都必死无疑啊!!”

退吧,只能退了!!

长安他们想要,让给他们好了,先退走,保住性命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啊。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此时迁都,那是众望所归,没有人会嘲笑他们的。

武德七年时,李渊提出迁都,尚且会有还有骨气的臣子们对此表示抗拒沉默。

但此时此刻,朝中文臣武将竟然无人再对此有什么反应。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选择了,不是么?

朝中的紧绷的氛围,都因着这句话的出现,松弛了下来。

所有人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个选择。

——除了那王位之上,年轻的帝王。

“哈哈。”

他发出了一道轻快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随即,又完全不顾氛围的捧腹大笑,乐不可支。

满朝死寂。

众人震惊而又匪夷所思的看着王座上过分年轻的帝王,怀疑他是否因为刺激过大得了什么失心疯。

李世民很快笑够了,伸着懒腰抹了抹眼角挤出来的泪水。

“啊,真是好久没遇上过这么刺激的场面了。”

他像是有些抱怨的一边拉伸一边嘟囔。

“在长安城憋了两三年,骨头都快长毛了!”

天策上将脚步轻快的捞起自己的长枪,头也不回的招了招手。

“走了兄弟们,跟我打架去!”

于是,天策府的武将们便跟着露出了大反派一样的笑容。

“当然了——老大!!”

房玄龄等文士们捂着额头,失笑无奈。

“嘛……虽然早预料到了这个场面,但还真是有够乱来的。”

长孙无忌露出麻木的表情。

“你第一天知道这臭小子什么脾气么?”

程咬金兴奋的上蹿下跳,“打架打架打架!!!”

尉迟敬德不屑的瞥他,“你就在后面吃土吧,老子一个人就够了!!”

杜如晦气急的怒瞪他们。

“喂!你们到底知不知道现在什么情况?能不能有点紧张感!!”

满朝文武死寂而又呆滞的看着他们。

直到刚才为止,任朝堂吵的乱成一锅,天策府的人都一直不发一言。

朝臣们原以为他们是怕了。

此时此刻,朝臣们才恍悟。

原来,他们只是在等待着他们唯一的主人给出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