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元吉搞错了一点。
李渊是皇帝不假,但大唐的实际掌权人却俨然已经旁落。
这个人,自然也不会是李建成。
其实,也许李建成和李渊二人心中多少都明白这一点,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
身为皇帝的李渊选择了作为嫡长子继承制的拥护者,除了帮着李建成打压李世民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而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若不夺位,等待他注定只有死亡。
他没得选。
也就只有李元吉蠢出升天的仿佛真的觉得他站在了太子一方就能凌驾李世民之上,对他嚣张又肆无忌惮了。
李元吉和李建成针对天策府的发难挑衅彻底拉开了接下来的这场宫变序幕。
【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前后不过七十二小时不到,而真正定乾坤的时间更是仅仅只有不足三刻钟。
两年前李世民解甲在京都搞文史馆还真不完全是不务正业。
经过两年时间的发酵,天下有点名气的大小文人几乎都被他收拢到了自己的手下。
换句话说,大唐的笔杆子在他手里,舆论导向权便握在他的掌心。
在那个时候,年岁没多大的李世民就已经早早的明悟到了舆论的重要性,并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将这种属于文人的力量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这也基本区分了李世民和绝大多数只有勇武而缺乏智谋的武将。
他是一个明白军队重要性,也同样明白文人重要性的领导者。
等到皇帝太子反应过来,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兵变前夕,天下四处骤然出现种种异象。
与之伴随着的,是‘秦王当有天下’这一箴言。
随后,玄武门禁军首领反。
在所有人猝不及防时,主动打开宫门迎接他真正的主人。
这几乎代表了李世民对宫廷的掌控度早已极其恐怖。
夜半,李世民计诱李建成李元吉从玄武门入宫。
辰时。
烈阳高悬,驱散了清晨的薄雾。
一到锐利的箭芒穿破浓雾,直直的射穿了李建成的咽喉。
他只来得及最后瞪了瞪眼睛,与薄雾之后面容隐在暗中的李世民遥遥对视了一眼,便呼吸尽散。
他死了。
李元吉慌不择路的大骂着欲折弓反射,三箭未中。
李世民连视线都没递给他,只平静的看着李建成已然失去呼吸的尸首。
尉迟恭凶悍的张弓,在李元吉愕然的视线中一箭将其反杀。
“你、你敢……伤我?!”
李世民没回头,在李元吉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像是有些叹息的轻声道。
“幺儿,哥哥告诫过你,名将是择主的。”
遭了反噬,怨不得旁人。
李元吉睁大双眼,等后知后觉的恐惧遍布全身时,已然悔之晚矣。
一切尘埃落定时,前后不过三刻钟。
宫变还未来得及彻底拉开,便已经结束了。
人员伤亡少之又少,堪称是一场最和平的政变。
当正午的太阳高悬,李渊已经被刀架在脖子上无奈的写完了禅位书。
李世民走上朝堂,在一众沉默的官员视线中,施施然的一屁股坐到了龙椅上。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竟没掀起多大的风浪。
众臣只是心中有种恍惚的、尘埃落定般的了然。
哦,这一天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