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倭子们苦不堪言。

护卫舰的火力,虽然在为了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削减了不少的配置。

但对于倭寇的火炮射程来说,那还是爸爸打儿子。

毕竟就算英国佬再怎么支持他们,也不可能把最尖端的技术无偿赠送。

在每一年火炮都在不断更迭的时代,倭寇的火力无异于落后了几个世代。

哪怕他们在战舰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可即便再有优势,也架不住人家的边还没摸到,没等他们进入有效火力范围,就兜头挨了一顿胖揍啊。

爸爸的小手没摸到,七匹狼已经甩脸上。

显然这个时候的倭寇还没有觉醒‘玉碎’的精神,没打算开着战舰去撞沉大明的战舰。

虽然他们想做也做不到。

英国佬在后面,看着小倭子如此愚蠢的海战,牙花子直疼。

无奈之下,只好联络对方指挥,给他们出了一条‘妙策’。

继续绕行,直插明舰队身后,把战舰数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北海舰队总计战舰十四艘,仅凭数量很难全方位防备倭舰。

不过看着小倭子不断绕后,马俊一点担心的想法都没有,只是命令舰队迂回后撤,边打边退。

倭舰看到明军的动向,以为对方怕了,更是加快了绕后合围的速度。

可就在他们即将完成合围的瞬间,炮声响了。

不是来自北海舰队,而是...陆地。

小倭子居然忘了,北海舰队的身后可是罕答河卫的防区!

眼睁睁看着小倭子战舰,卯足全力,没头没脑的往自己防区里面钻,罕答河卫的指挥使乐了。

白送上门的食,不吃都对不起老天爷的馈赠啊,果断在倭舰进入防区后,命令开炮!

这一下,轮到小倭子哭爹喊娘了,开足马力想要撤退。

罕答河卫的近防炮威力虽大,射程却近,主要是为了防备敌大面积登陆设置的。

看到仅仅留下三艘敌舰,大部分倭舰冒着烟跑了,罕答河卫的指挥使暗道可惜。

这一场海战历经几个时辰便草草结束,英国佬率先鸣金收兵。

他们的作战意图是迅速攻占苦兀岛,然后以此为跳板,对大明奴儿干都司形成钳制。

可现在却连一个近海点都拿不下来,继续死战已经毫无意义,只能暂行后撤,再谋他法。

获胜的欢呼声,伴随着战士们的骂娘声响彻大海,无不对着远去的敌舰群发出耻笑。

北海舰队首战得胜,捷报迅速抵京,朱棣连皱数日的眉头也为之一松。

“谨弟,当初你力排众议让这个马俊任舰队指挥,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那也是朕慧眼如炬。”

苏谨没兴趣给朱棣捧臭脚,看着他自吹自擂得意洋洋的样子,忍不住兜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

“别得意了,老徐那边军情可是告急了,你再吹一会,你大舅子可就没了。”

“嘁,没劲。”

收拢心神,朱棣将案上的舆图推到一边:“你不是都有了决议了?执行不就好了。”

“你可是想好,这可是咱们的底牌,一旦露了,下面的牌局可就不好打了。”

“那也比一直挨揍强”,朱棣冷着脸:“朕可是马上皇帝,下面的兵士心里怎么想的很清楚,如果没有一场大胜支撑,士气很快就落了。”

苏谨不是没带过兵,没反驳他的说法,轻轻嗯了一声。

“既然如此,就打吧。”

...........................

火站河南岸对大明骤然发起进攻后,就在隔日,北岸的兀提剌耳联军,也越过锡尔河向驻守在塞蓝的邱福部发起猛攻。

同样的飞机先行,抢夺制空权后火力压制,地面部队快速推进的套路。

虽然简单,但胜在好用。

尤其是战机群,在和大明交手一段日子后,也慢慢转变进攻策略。

他们的进攻机群不再是集群进攻,而是由小规模老式飞机试探,在探清楚明军防空火力点后,再由二代机分数路交替进攻。

一旦防空的火力被压制,后面的轰炸机马上跟进,将明军所在的城垒化作火海。

如果在这个时候明军没办法立时反击,地面部队很快就能推进到城前。

这一套空地协同配合作战的‘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的套路,给邱福带来很大的压力。

他不断随时调整着防线,没有让防空炮同时开火,而是依托地形展开有层次的火力反击。

总之就是一个核心——我可以打不下来你的飞机,但也决不允许你肆意在我头上拉屎。

英军的进攻进行了七天六夜,但却迟迟拿不下哪怕一座城池。

别说是拿下城池,场面从最初的闪电战,慢慢变成了阵地战,现在更是成了胶着战。

在前几天的时候,哪怕空军取得了优势,可地面部队也难以推进,错过最佳的战机。

无他,明军在城垒数里地布下的反坦克沟、反坦克锥和地雷阵,实在是太烦人了!

仅仅为了排除这些障碍,进攻部队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尤其是在排雷的时候,更是见识了明军的五花八门,把地雷都玩出花来了。

什么连环雷、诡雷、踩压雷、松发雷、拌线雷应有尽有。

更贱的是,朱高煦提前在对方身后布下一个巨大的雷场,却没有设置任何直接触发方式。

直到对方辎重营地扎好之后,才让几个潜伏在外面的斥候小组,送了他们一轮单兵火箭弹触发雷场,原地升天...

朱高煦奔不过打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算盘,没想到直接搞掉了对手一个辎重营,差点没给他乐翻了。

就连徐辉祖知道后,都忍不住莞尔,拍手叫绝。

如今的战场上,无论是大明也好,英军也罢,联军亦是,都叫苦不迭。

双方在这南北战场上投入了近百万的兵力,以这几座城池为核心,将周围化作一台巨大的绞肉磨盘。

每一处沟壑,每一座山头,每一条壕沟,每一个高地,都成为双方必须争夺的目标。

每每英军想办法攻下附近的某处高地,明军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夺回来。

反之,亦如是。

当初刘卫河牺牲的那座阿卡兹山,因为其战略意义的重要性,更是被双方反复争夺。

几乎每隔几个时辰,这座山头就会遭遇一轮乃至数轮的炮轰,生生将山头都削下去几米。

双方将领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这些高地我可以不用,但你也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