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范特西时代 >  Chapter 03 父母的偏执何尝不是爱

父母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谁不是第一次做父母?

就像面对成为剩女的我,他们也是第一次手足无措,总在后悔没有让我早点恋爱,都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开导我。

父亲会跟我说,“少看电视剧,像那种又帅又有钱的总裁,是不存在的。你要现实点。”

母亲常说,“我当初看中你爸爸,是因为他帅。但是,现实中长得好看的男人还是极少数的,你可千万不要像我。其实,男人都一样,差不多就结婚吧,生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结婚谈何容易?

………………

我认为自己是非常幸运的,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们爱我,疼我,尊重我。最重要的是他们给了我足够的空间,从不逼迫我做不喜欢的事。

关于结婚这件事,他们渴望我早点成家,但更加尊重我的意愿。

在相亲之路上,他们从未放弃过我,他们也一直重视我的感受,每次都会问我喜不喜欢他,一定不要勉强自己。

这就是我挚爱的父母。

………………

从小,父母就给予了我有别于其他孩子的优待。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同龄人要好,我真的是从小被他们宠大的。

母亲身体很特殊,能怀上我是个奇迹,所以对我倍加疼爱。她总是说那时候的她还是个孩子,才21岁年华,能懂什么。父亲也就比母亲大三岁,都是初为父母,在什么都懵懂的年纪,我就这么来了。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在外出差,祖父没通知他,说怕影响他工作。但是,父亲神奇的出现在医院里。他说前一晚做梦了,梦到不是这个人生小孩,就是那个人生小孩,醒来后总觉得有什么事,就赶回来了,结果是自己的宝宝要出生了。

这大概就是血脉感应吧。我是相信的。就像有次,我与母亲视频,画面一出现我们就笑了,我们脸上同一个位置长了颗痘痘,就像照镜子一样。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在我俩的身上。

母亲常跟我说起我出生时父亲出现在医院的事,她说通过那件事,她坚信自己嫁对了人。

父亲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刚生下我。在病房外,祖父跟父亲说生的是女儿,想过继一个男孩让父亲养。父亲生平第一次跟祖父吵起来了,他说女儿怎么了?女儿不是一样的养!我不会去养别人的孩子!

母亲很感动,热泪盈眶,但是下一秒又被父亲逗笑了。父亲轻轻抱起我,笑着说,叫爸爸咯,叫爸爸咯。

母亲说他傻的可爱,我才刚出生,怎么会叫爸爸。

………………

小时候的我特别野,就像个野小子。父亲出差一段时间回来,就已经不认得我了。后来,父亲就把我当男孩子来教,所以我现在才能如此独立自主。反而,我长大了,父亲却一改态度,出门在外总要再三叮嘱,才意识到我是女儿家。

从小到大我是个很乖的孩子,是许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受老师和长辈的喜爱,还长得可爱家境富裕。我就是这样被家长们比较着长大的。

小学那会儿,父亲工资八百的时候,母亲工资就已经两千多。那时,母亲很舍得在我身上花钱,把我装扮的跟个小公主似的,连我的秋裤都花了一百元买的。总之,我一出现在学校,就会引来很多关注。而那时,我身边的同学就已经有了一种意识,凡事要对安黎好。

有次,学校组织放风筝比赛,天气很热,我想买冰棍吃,忘记带钱了,可把我急的。班上有个女同学看到了,居然跑到我家去了,母亲给了她十元钱,说感谢她,让她多买些冰棍给班里同学一起吃,那女同学高兴可高兴了。那时候的冰棍才几毛钱。

后来,父亲从羊城花了三万买了一套卡拉OK音响,还是那种超大的碟盘,有什么九妹,纤夫的爱等音乐。父亲觉得那些歌都太俗了,后来买了些新歌和交响乐。那时,我们家是唯一有卡拉OK的,附近的孩子们一到周末就来我家唱歌,然后去后院烤红薯。母亲乐此不疲,可喜欢我身边有朋友玩,因为她觉得我自从上学后就太乖了,瞬间有了不属于我这个年纪的成熟。

我那时也知道,身边有些同学对我好,是因为我家境好,这种对物质的偏爱,是不分年龄的。而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父母赐予我的爱。

当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我好。班里有个女孩,家境也好,长的很漂亮,跟个洋娃娃似的,她对我有敌意,更多的是妒忌。我没有什么特长,就是成绩好。她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能歌善舞,也深得老师们的喜爱。

但是有一天,她偷了我的钢笔。那是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信物,专门定制的,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支。翡翠玉雕琢的笔身,纯金打造的笔尖,握在手间温润沁凉,下笔流畅顺滑,在我入学第一天母亲就交到我手上,让我好好练字好好学习。

有天,她假装请教我题目,把书放在我笔上,离开时,书一折,把我的笔夹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了她,但是并没有阻止她养成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再后来她转学了。

我回家跟母亲说了这事,母亲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她说以后我们要低调。

………………

到了初中,我对地理特别感兴趣,那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谜题,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传奇。而父亲去过很多地方,懂得很多知识,那时我特别期待父亲回家,盼望跟他一起探讨。直至现在,父亲懂得的远远比我还多。往往我刚知道某件事,某个地方,跟他说起,他都能侃侃而谈。

但他从小待在我身边的时间很短,有次他从海南回来,给我买了一条裙子,我可开心了,就一直穿着。那是他给我买的唯一一件衣服。

初三那一年,我喜欢上打篮球,因为那个时候流行看灌篮高手。考高中的成绩不理想,母亲偷偷的瞒着父亲花钱让我进了重点高中。父亲知道后很生气,他说,“我不是心疼钱,她必须知道一个道理:凡事靠自己,金钱不是万能的。”

母亲说,“女儿还小,这些道理总有一天她会懂得,但是我不想让她错过更好的平台。”

高中在外婆家旁边,我在外婆家住了三年,父母就在外婆家陪了我三年。高中时的我,比以往更加刻苦,看书到凌晨时还听到隔壁卧房父亲在说梦话。每天晚自习回去,母亲还会做夜宵给我,怕我用脑过度补充营养,那时我吃的营养品是生命一号。

高中时候,可不比小学初中,身边所有的人都在拼命学习,女生很多时候确实很吃力,没有男生那么轻松。渐渐地,我发现我的理科成绩越来越糟糕,很自然地就选择了文科。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家里人还专门开会讨论。

父亲说,“如果是理科就好了,可以学医,以后当医生多好呀。”

母亲不赞成,“我家几代都是医生,我觉得女孩子家家,还是不要搞那么大压力。”

结果,我填志愿的时候很随意,选择了前排同学一样的学校和专业。

家人也没说什么,都很尊重我。唯独不同意早恋,就连大学谈恋爱对他们来说也算是早的。

其实,初中那会儿邻居小胖喜欢我。每天等我一起上学放学,教我打篮球,送我生日礼物。后来他去了邻城读高中,放假就回来约我溜冰唱K,还给我写情书。想想那时候真的很美好很单纯,只怪我不勇敢,不敢迈出去接受他。

多年后的一天,母亲看到他写给我的情书,她后悔当初对我管教太严,其实她很喜欢小胖。如果当初我和小胖在一起,说不定大学毕业就结婚了。

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他们总认为我还小,不能谈恋爱。以前在法国读研的时候,父母再三叮嘱不要找外国男朋友,文化差异大,而且要保留家族血统纯正。而现在,他们想如果我找个外国老公,生个洋娃娃也是挺不错的。

回国后,乃至工作了,父母对我找对象也不太着急。但是,近两三年以来,我发现了他们改变了很多,我也改变了。

起初,他们给我安排相亲,我是很抵触了,甚至有时候会发生争执。但是渐渐的,我也慢慢接受了,会顺着他们的心意去相亲,之后也会好好与父母沟通,探讨和分析。我说不合适,不喜欢,他们也不会强求,会说,没关系,我们再给你物色。

起初,父亲只是个旁听者,但是我发现近期他越来越频繁的推销我。同学聚会上,单位出差中,任何一个场所都不忘让朋友们留意身边的单身男孩。

这样的父母,让我觉得他们已经老了,我也老了。

他们对我的爱,造就了如今的我。或许在这场人生旅途中,他们坚持过,疑惑过,看透过,意识到什么才是对我好的。但又如何,他们依然还是会用他们的思想影响着我。因为他们是父母,对于我他们背负着责任。危险的境遇,坎坷的道路,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我碰触的。他们保护着我,这是他们从不后悔的使命。

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固然没错,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有体会,大多数时候,父母的话总是有道理的。

就比如关于黎江,父母一开始就不喜欢他,我们闹的很不开心。尤其是父亲,甚至说如果我跟黎江在一起,就与我断绝父女关系。那时的我从未有过的绝望和无助,我深爱着黎江,我希望我爱的人能被父母接受。后来母亲来看望我,她说不知道哪里不对,但是她就是觉得黎江这人有问题。临走前,母亲想要我跟着她一块回家,我没同意。她哭了,说:“感觉女儿白养了,这是你自己选的路,以后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不能再帮你了。”

事实证明父母是对的,黎江果真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好人。

父母为了我付出了太多太多,青春,年华。我们笑过,闹过,最终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没有什么说不透的事过不去的坎,我们依旧是最爱彼此的人。

他们陪着我一起成长,我会陪着他们一起变老,这就是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