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支(10毫升),一日3次。
甘草片是一种镇咳祛痰药品,作用颇为广泛,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配伍中,常用其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经提炼和加工后的甘草浸膏及制剂却是一种具有良好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物。甘草片是一种常见的止咳神药,具有镇咳、祛痰、抗炎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然而,近年来,甘草片的购买受到了限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接受采访的医生表示,这是因为甘草片的影响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甘草片的成分。甘草片主要由甘草提取物制成,其中含有一种叫做甘草酸的成分。甘草酸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此外,甘草酸还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然而,尽管甘草片具有这些良好的功效,但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首先,甘草片中的甘草酸含量较高,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这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其次,甘草片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药效。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导致不同人对甘草片的反应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鉴于甘草片的潜在风险,相关部门决定限制其购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限制购买可以减少滥用甘草片的情况发生,避免潜在的风险。此外,限制购买还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使用甘草片,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然而,限制购买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使用甘草片。对于真正需要使用甘草片的患者,医生仍然会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处方。此外,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咨询和指导,告知他们甘草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总之,甘草片作为一种常见的止咳神药,具有镇咳、祛痰、抗炎等功效。然而,由于其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甘草片的购买受到了限制。这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对于真正需要使用甘草片的患者,医生仍然会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处方,并提供详细的咨询和指导。我们应该理性使用甘草片,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风险~~~甘草片的作用和功效包括润肺止咳、抗炎解毒、调节免疫等,但也有禁忌人群。
甘草片是一种中药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苷等。甘草片具有润肺止咳、抗炎解毒、调节免疫等作用和功效。它可以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胃溃疡等病症,并且还可以用于保护肝脏、降低血压等。甘草片的功效主要与其中的甘草酸有关,它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此外,甘草片还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需要注意的是,甘草片有一定的禁忌人群,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体质偏热、有口腔溃疡、痔疮等症状的人,应慎用甘草片;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不宜使用甘草片;3.甘草片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因此,在使用甘草片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日晷(guǐ)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将跟着变动。其实,日晷可以设计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让固定的指针产生阴影来测量时间。因此,日晷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如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The ERquatorial Sundial)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的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极地晷
极地晷(TheRE polar Dial)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南向垂直日晷
南向垂直日晷(Vertical Direct South Dial)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70)使用。
东或西向垂直式
东或西向垂直式Vertical Direct East or West)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侧向垂直式
侧向垂直式(Vertical Declining)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投影日晷
投影日晷(Analemmatic Sundial)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划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平日晷
平日晷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针指向北极,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日晷的制作除了指时针必需正确的安装之外,时间线的刻划也不能忽视。各形日晷时间线的刻划与日晷的地理位置,指时针的高度等,都有关系。假设地理纬度为φ,指时针的高度为H,要刻划的时间与正午的差值为T;时间线与指时针的夹角为A,距离为D,则各形日晷的计算式如下:
日晷
(1)水平式日晷:TAN(A)=TAN(T)*SIN(φ)
(2)赤道式日晷:等分圆盘,每小时相当与十五度,正午线垂直朝下。
(3)极地晷:D=H*TAN(15*T)
(4)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
(5)东或西向垂直式:D=H*TAN((6-T)*15)
(6)侧向垂直式:TAN(A)=SIN(O)*TAN(R 15*T)
指时针与墙面垂线的夹角TAN(W)=SIN(θ)*COT(φ)
指时针高出于墙面的夹角SIN(O)=COS(θ)*COS(φ)
指时针与正午线的时间线差COT(R)=COT(θ)*SIN(φ)
6点与12点时间线的夹角COT(S)=SIN(θ)*TAN(φ)
θ:日晷墙面的斜角
(7)投影日晷:D= SIN(T*15),V= sin(φ)*COT(φ)
椭圆长轴与短轴的比:sin(φ)
竖竿(人立足)的位置:Z=TAN(del)*COS(φ)
del:太阳的赤纬,V:时间点在短轴方向上的值
D:时间点在长轴方向上的值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中国古代测时仪器。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有时间刻度,晷针垂直于盘面,通过晷针日影在盘面上的方向就能测定时间。因盘面安置的方向不同,日晷可分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日晷的早期历史尚不清楚,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但晷盘是木制的。后世改用石质晷盘,金属晷针。北京故宫等处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的石质赤道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南北极。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