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 >  第362章 军师。

“主公无需担忧。”

李儒先是一句安抚,随后笑着摇摇头,“曹操虽勇,但连年征战已使锐气大减;袁绍出身显赫,却接连失利。

两人联手,不过想借彼此之力苟延残喘罢了。”

刘煜听后嘴角浮现一丝笑意,他对李儒的判断十分认同,但身为一国之君,他仍心存忧虑。

夜色渐浓,弯月如镰刀般悬于空中,映衬着地面武士手中武器反射的冷光。

下邳城头火把摇曳,发出噼啪声,照亮了战士们棱角分明的铠甲。

刘煜手握长剑,身披银甲,剑刃反射着月色,在夜幕中更显锋利。

他凝视城头,眉宇间透着凌厉,围攻下邳是他在徐州的第一战,或许也是最后一战。

长剑出鞘的一刻,曹操望向城墙,身旁站着一支三万的新兵。

这些士兵由荀彧精心挑选并训练,却在未经实战磨砺的情况下,就要面对刘煜的五万大军。

曹操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无力感。

袁绍看着城外升起的炊烟,那是他们敌人的所在——北汉王刘煜。

刘煜如同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

而徐州如今,则是风雨飘摇中的最后一叶扁舟。

曹操深吸一口气,站在城墙上,看着猎猎作响的战旗和远处浩大的敌军,明白此战生死未卜。

此时,空气里弥漫着沉重的气息。

一名少年策马而来,正是胸怀壮志的刘煜。

曹操拔剑而起,目光锁定城墙下的刘煜,眼神中透出武将的坚定与果断。

刘煜,你太过嚣张,连徐州下邳都被你追至,难道一统天下的野心暴露得还不够明显吗?”

曹操盯着城下的刘煜,心中泛起无力之感。

年轻的刘煜直视着他,两人对视间,曹操竟感到心跳加速。

他深知自己已陷入困境,先前的话语也难以立足。

毕竟,曹操也曾怀揣一统天下的雄心,一旁的袁绍则紧盯着他们的交谈,眉头深锁,全然看不出胜算所在。

刘煜挺立如江河奔腾,不可阻挡。

他跨坐在战马上,在月色映照下更显威严,银白战甲反射出冷峻的光辉;那目光锐利如电,似能摧毁敌人意志。

他轻笑,声音低沉有力,满溢自信,仿佛胜利唾手可得。

望着守城的士兵,那些握着武器却颤抖不已的疲惫战士,刘煜冷然开口,言语间充满傲慢与轻蔑:“曹操!”

刘煜的声音犹如刀锋划破夜空,他说道:

“即便朕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又能奈何?朕平定青州、攻占兖州,如今荆州与扬州均已臣服,仅剩你负隅顽抗的徐州。

你尊奉刘备为汉王,觊觎的不也是权势与地位吗?”

“我们虽相似,却截然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你无力统一四方,而我有能力做到。

在我治理下,天下将太平安康。”

“如今你已陷入绝境,我不会给予你重整旗鼓的机会。

你这阵势,莫非是要带着徐州的青壮年为你陪葬?你的士兵百姓皆为无辜之人,你忍心让他们随你赴死吗?若你真是明主,此刻就该开城投降!”

刹那间,城内外寂静无声。

士兵们的心跳声清晰可闻,恐惧与激动在他们胸膛中剧烈翻涌。

他们注视着曹操,期待他作出选择,放下无谓的执念与尊严,献出城池。

毕竟,他们皆是未曾经历战火的农夫,怎见过这般阵势,此刻只盼曹操能归降。

曹操立于原地,默然无声。

他的目光幽深,仿若夜空中的漩涡,让人看不透他心中所思。

他的抉择,将左右这场注定结局的战事走向。

主要因刘煜来得太急,快得让荀彧连组织像样军队的时间都无。

此刻,曹操亦感迷惘。

荆州、扬州的全面投降,他尚不知晓。

曹操闭眼轻靠城墙,手指深深嵌入,青筋毕现。

心绪如洪水侵袭,局势不明令他眉间紧锁。

荆州、扬州战况未知,徒增困扰,他甚至思索,若刘煜所言非虚,自己守卫的徐州已成孤城,大局已定,那徐州又有何抵抗之必要?他又该何去何从?

他凝视前方,眼中满是迷茫。

以徐州为根基,他曾妄图逐鹿中原。

可如今,昔日憧憬宛如幻梦,自嘲一笑。

城墙之上,四方风起,似无情征战,扬尘翻滚,恰似内心杂乱。

他望向身旁的荀彧,欲从其平静面容中觅得一丝端倪。

“文若,刘煜之言当真?”

曹操声音低缓,语调间隐现担忧。

荀彧未答,低头沉默,仅余静寂与无奈。

曹操面色微沉。

荀彧的沉默如锋利长剑,刺破曹操的幻想。

他伫立城头,胸中豪情壮志,是否终成笑谈?荀彧的默认表明他知道荆州扬州之事,深知众人已无希望。

战事压力让他难以呼吸,他转头扫过城墙士兵面庞。

每张脸都写满疲惫。

曹操苦笑着摇头,他们投身此战,或许只为果腹,仅为生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前局势毫无胜算,心中堆积的失望如利刃般撕裂了曹操的信念。

曹操回忆起昔日的壮志豪情,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如今只能仰望苍穹,满心苦涩与无奈。

而城外的刘煜正等待着他的抉择。

此刻,曹操终于意识到,这场为徐州百姓而发起的最后一战,不过是一次徒劳的挣扎与不甘的呼喊。

身为乱世枭雄的曹操,又该如何决断?

“文忧,尽管我们实力雄厚,也不能轻视任何对手。

曹操虽败,却是乱世英雄辈出;袁绍虽弱,四世三公的根基依旧深厚。”

刘煜语气低沉地说,“此战关乎我军未来,绝不可掉以轻心。”

李儒闻言,立刻收起笑意,恭敬答道:“主公教导,属下牢记于心。

即便胜券在握,我们也不敢疏忽大意。”

眺望徐州远方,李儒补充道:“曹操等人连战连败,丢掉了青州与兖州,即便他们能重新集结部队,也难以成为我方威胁,天下大局已定!”

随着两人的交谈,大军正向徐州进发。

士兵步伐整齐,铁甲交击声在广袤平原上回荡,如同战鼓催征,激发着每个人的战斗意志。

统一全国,是每个雄主的梦想,刘煜亦不例外。

刘煜爽朗的笑声在旷野间回响,充满自信与豪迈,令身旁将士无不振奋,他们坚信,在这位君主的带领下,天下再大也无所畏惧。

“从并州起兵以来,战场征战从未失败。

尤其是昆仑镜之旅,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刘煜神情激昂,“然而,天下广阔,变数难测,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刘煜依然保持谨慎:“说天下已定尚早,荆州与扬州的情形尚未明朗。”

李儒是一位沉稳的谋士,他对刘煜的警戒之言深表赞同:“主公英明,荆州与扬州确为心腹大患,然贾文和智计无双,若再辅以我军之力,即便固若金汤之地亦可攻克。”

话音未落,远处尘土漫天,一队人马格外引人注目。

尘埃中,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上书“甘”

字,气势逼人。

刘煜眸中闪过一丝精芒:“主公,是甘兴霸回来了!关于荆州扬州的消息,尽可问他。”

甘宁,字兴霸,现归附于刘煜麾下,以其勇猛深受刘煜倚重。

其部下杀气腾腾,虽满身尘土,却难掩战意。

待队伍抵达,甘宁一马当先,至刘煜前翻身下马,恭敬跪拜:“见过主公!”

刘煜伸手扶起他:“兴霸一路劳顿,快来谈谈荆州扬州的情况,那边的信件我尚未收到。”

甘宁略作迟疑,展开地图简述道:“主公,依令我率军迂回江东,贾诩军师已先行攻破荆州防线,我们合力拿下江东,此战大局已定。”

李儒听罢,唇角微扬。

荆州扬州既定,只剩徐州与交州未平。

交州是否收复无碍大局,因其远离内陆,不足为虑,只需夺取徐州,天下便属刘煜所有。

届时, 行赏……

刘煜听罢甘宁的报告,欣喜不已,对甘宁大加赞赏后,又问:“你为何从徐州方向而来,莫非是刺探敌情?”

甘宁笑道:“我确实去探察了敌情,曹操与袁绍虽在徐州集结兵力,但人心离散,士气低迷,即便有精锐之师,也难以施展。”

刘煜闻言眉宇间浮现出一丝得意,转头看向李儒:“文和,看来徐州一役,我方胜算颇大。”

李儒含笑点头,对甘宁投以赞许的目光后,转向刘煜道:“即便胜算在握,亦不可掉以轻心。

曹操足智多谋,袁绍根基深厚,若他们孤注一掷,也非易与之辈。”

刘煜正色道:“文忧言之有理,切莫因小失大。”

随即下令全军戒备,强化巡查,严阵以待。

夜色渐浓,营中灯火摇曳,古老的战歌随风传开,似在唤醒岁月长河中的英魂。

赵云平定青州后赶来会合,此时四大名将齐聚,觥筹交错间笑声回荡全营。

忽而,赵云提出疑问:“荆州、扬州竟如此轻易平定,其中有何玄机?”

他话锋突转,目光中满是不解。

太史慈随之附议:“是啊,荆州、扬州怎会这般容易归降?我记得刘表等人的实力不容小觑。”

甘宁放下酒杯,面容在火光中明灭不定,饮尽一大杯酒后,缓缓开口道:“这一切皆因贾诩军师妙计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