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郡东与清河郡边界。
几骑飞奔上土丘眺望,第五复齐眉头紧蹙,脸上带着深深的担忧。
远处长长的队伍缓慢的行军,一杆杆旌旗蔽空,土黄色的旗帜上大大的“第五”与“齐”字。
在这个诸侯并起的天下,第五氏觉得自己已是一方小诸侯,也自然而然的竖起了旧齐这杆祖宗留下的大旗。
第五氏与越州军对峙之后,公然打出旧齐旗号,此举无疑是向外界宣告,第五氏乃是独立势力,绝非越州部署。
第五氏欲图诸侯之位,便需有相应名号,如此方能名正言顺。然而,在天下人眼中,第五氏此等势力,甚至不及南方红巾军绿林军,实乃不自量力。
至少,第五复齐是如此认为。
他曾多次表示反对,却徒劳无功,对此,他深感无奈与忧虑。
当初背叛燕国,他便极力劝阻,非是他不愿第五氏独立,他无时无刻不在想这一天,但时机不对啊!
他深知当初趁乱起兵的背刺之举,只会令第五氏未来陷入险境,毕竟,燕国实力之强大,第五氏在其面前,宛如孩童一般。
彼时燕国仅仅只是宁、中、越三州势力联盟而攻而已,但是秦燕合并后的几十万精锐燕军,岂是那般容易击败?
哪怕有暗中刺杀其大将叛乱军心,甚至针对安阳以及安阳家眷的暗杀,但只要李政与安阳这两父子任何一人安然无恙,这燕国就乱不了!
这个时候背叛燕国实属不智。
他以为,最好的机会便是,蛰伏在燕国的羽翼下,绝对效忠,而后立下战功哪怕谋求地方文官,慢慢拉拢地方及兵马积蓄实力,而后静待天下大局异变燕国发生大乱之时,第五氏便可趁风而起,起兵割据。
但哪怕当时,他极力反对,也最终拗不过父亲那颗已经膨胀的野心啊...
事到如今,事情也正如他所料。
燕军不仅挡住的三家的联盟,也挡住的各种刺杀暗杀,反而一举灭掉了中州苟延残喘的穆朝皇帝。
燕国不仅没有内乱,而是变得更加强大,而他第五氏的背叛,也给第五氏带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背叛燕国,转头投效吴淞也并无不可,毕竟,吴淞也是东南霸主,他第五氏仍旧可以低调蛰伏其下...
但,偏偏父亲却要一意孤行,宁愿与越州军剑拔弩张也要谋求独立。
时至今日,他仍旧很不明白,父亲不是那般昏聩之人,他王福臣再嚣张跋扈,再逼迫,我第五氏虚与委蛇的手段太多了,为何就不能忍辱负重,偏偏要选择这种对第五氏最不利的方式?
背叛了燕国,又与越州军不和,第五氏夹在这两个庞然大物之间,此乃取死之道,何谈大业?
“父亲糊涂啊!”
第五复齐叹息了一声。
身侧马背上的第五缺闻言,会错意的问道:“少将军可是觉得不该出兵?”
第五复齐侧目看了一眼这个对他忠心耿耿的青年,知道他的感叹让其会错意了,他摇了摇头,“方才我在思虑其他之事。”
如今渤州大战再起,夏国章让他第五氏出兵清河郡的书信更像是军令,他很清楚夏国章的谋划。
无非让他第五氏给燕军后方制造大乱,也借机消耗他第五氏的兵力而已。
安阳是何等人,一路从军中崛起,天下皆知的名将雄主,既然敢亲征带全军自清河郡南下攻入中阳郡,若清河郡没有留下兵马镇守,谁会信?
但如今的第五氏有的选吗?
没得选。
夏国章的书信送来之时,王福臣这个狂妄跋扈之辈的四万大军便整军待战,其意不言而喻,你不出兵攻燕军,那越州军便对你开战!
若不管不顾与越州军一战,只会让第五氏灭亡更快。
越州军可败无数次,损兵折将,越州军有这个本钱,第五氏却没有,只要败给王福臣一次,第五氏必亡。
第五氏唯一的选择便是,顺从夏国章出兵清河郡。
一来可以缓和与越州军的矛盾,至少明面上不会翻脸,二来,若进攻清河郡得胜,第五氏可腾挪之地便可大许多,甚至可以壮大兵马,如此,便多了一份本钱,虽做不到如高世番那般,但也可半直起身子。
“少将军,事已至此,多思无益...”
另一旁跟在身边的族老第五杰叹了一口气,他大概能猜到第五复齐此话背后所想之事,但这些事已成事实,再后悔已无任何意义。
“少将军觉得此次攻清河,我第五氏胜算几何?”
胜算几何?
第五复齐摇了摇头,目光一直望向长长的行军队伍,说道,“胜算几何我无法预测...”
“探报反复打探之消息,清河郡之燕军已全部南下,安阳之王旗也在中阳郡...”
“蓟州燕军,方怀义之敢死军,李存佑之定襄军皆未动,只有裴琳的蓟州鹰扬军进入了清河郡...”
“如此一来,我军所面对的也仅仅只有燕军的万余兵马而已,也不必面对那支陪在燕王王旗之侧的虎贲重甲...”
“只要我军攻势猛烈,在中阳的燕军北返与蓟州的燕军南下驰援之际,拿下大半清河郡,而后据城而守,扩充兵马,与越州军联手,南北拖住燕军,便是胜利...”
第五杰微微颔首,眉头却紧皱:“少将军,安阳如此人雄,用兵如神,岂会没有考虑到我第五氏西进清河郡,只令裴琳这万余蓟州鹰扬军镇守清河郡,这其中是否有诈?”
第五复齐也早已思虑过这一疑惑,但却没有想通,他叹道:“探报反复探得的消息,是否有诈我不知...”
“但我知晓,这是我第五氏最后一次机会,不胜则亡!”
此话一出,第五缺脸色大变,第五杰却是脸沉的颔首,叹息道:“是啊,最后的机会,不胜则亡...”
须臾,第五复齐浑身迸发一股气势:“此次进攻清河郡,自我之下,当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
...